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3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1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0篇 |
农学 | 190篇 |
基础科学 | 344篇 |
193篇 | |
综合类 | 1399篇 |
农作物 | 121篇 |
水产渔业 | 217篇 |
畜牧兽医 | 1024篇 |
园艺 | 244篇 |
植物保护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210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98篇 |
2009年 | 163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16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58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8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获得优良苜蓿(Medicago)抗锈病种质,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喷洒夏孢子悬浮液的方法对国内外85份(国内54份、国外31份)苜蓿种质材料进行人工接种,并根据病情指数对其苗期抗锈性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苜蓿种质材料间对苜蓿锈病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病情指数变化范围在29.25%~70.65%;没有对苜蓿锈病免疫的种质;丹麦的‘庞迪苜蓿’抗锈性最强;中抗材料10份,其中国内4份,国外6份;中感材料55份;高感材料19份,其中感锈性最强的是‘陇东’天蓝苜蓿。从46份苜蓿种质材料中筛选出了过敏反应型抗锈单株,不同种质中抗锈单株的过敏反应等级不同。 相似文献
52.
以白三叶3个品种瑞文德、铺地和海法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2,4-D、6-BA和KT三种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水平对白三叶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影响,筛选最佳激素组合并进行体细胞胚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同一时期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不相同,不同品种间也不一致;瑞文德子叶胚性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SH+2,4-D 2mg/L+6-BA 0.35mg/L+KT 0.5mg/L,下胚轴为改良SH+2,4-D 2mg/L+6-BA 0.2mg/L+KT 0.35mg/L;铺地子叶胚性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SH+2,4-D 2mg/L+6-BA 0.5mg/L+KT 0.5mg/L,下胚轴为改良SH+2,4 D 5mg/L+6-BA 0.35mg/L+KT 0.5mg/L;海法子叶胚性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SH+2,4-D 2mg/L+6-BA 0.2mg/L+KT 0.35mg/L,下胚轴为改良SH+2,4-D5mg/L+6-BA 0.5mg/L+KT 0.5mg/L.组织学观察表明,体细胞胚的发育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及子叶胚四个阶段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云南省曲靖市羊布鲁氏菌病传播风险因素,以2021年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曲靖市8个县(市、区)181个羊养殖场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养殖场饲养管理状况、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18个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建立ROC曲线。结果显示:共回收有效问卷155份,涉及54个阳性场、101个阴性场;经单因素分析,从18项风险因素中选出13项P <0.05的因素;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外购混养”(OR=9.006,95%CI:2.844~28.524)、“养殖场门口不消毒”(OR=7.835,95%CI:1.303~47.110)、“与邻居共用运输工具”(OR=13.087,95%CI:1.774~96.535)、“交通工具不消毒”(OR=4.263,95%CI:1.294~14.043)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43~0.887),模型预测性尚好。结果表明,“外购混养”“养殖场门口不消毒”“与邻居共用运... 相似文献
54.
从两例突然死亡的鹿科动物中都分离到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其中变形杆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2个种.奇异变形杆菌的毒力很强,且对多种药物不敏感.通过病原分离与鉴定以及毒力试验,结合病理剖检,证实这两例鹿科动物出血性肠炎的病原是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55.
56.
发病情况。广州地区某兔场有种兔和断奶仔兔800多只,2002年4月中旬开始发病,发病1~2天后出现大量死亡,最多1天死亡70多只。发病后兔场兽医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始终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0%和80%左右。60日龄以下的仔兔病死数占总死亡数的32%(130/402)。 相似文献
57.
58.
为探究河南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部分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采用RT-PCR对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猪场收集到的25份PEDV阳性病料进行ORF3和N基因的扩增,并对其进行克隆、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EDV毒株的ORF3基因序列是由675个核苷酸组成的,与经典毒株CV777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97.5%和95.1%~96.9%。N基因之间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2%~100%和93.8%~99.8%;与经典毒株CV777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7%~95.8%和93.2%~96.8%。河南部分地区PEDV流行毒株与经典毒株CV777不在同一分支,说明猪场暴发猪流行性腹泻与免疫接种疫苗后依旧难以控制的原因,可能与大多数PEDV河南流行株发生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59.
60.
高效脂肪酶产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筛选高产脂肪酶活性的菌株,并鉴定其菌属及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采集富含油脂的土壤,通过溴甲酚紫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并采用橄榄油乳化法测定脂肪酶活力。利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Blast比对,并建系统发育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产酶条件。通过筛选得到1株产脂肪酶的真菌菌株GW-1,经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该菌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葡萄糖0.5%、黄豆粉2.0%、橄榄油1.0%、MgSO4.7H2O 0.1%、pH值9.0、接种量8%、装液量50 ml/250 ml、发酵4 d。在此发酵条件下,其产酶活力可达39.82 U/(ml.min)。试验结果显示,访菌株在产脂肪酶能力上具有显著优越性,且菌株GW-1产酶活力较优化前高出19.96 U/(ml.min),提高了100.5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