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莫桑比克渔业起步较晚,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渔业发展潜力巨大。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开展30多年的国际培训工作和即将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调研的基础上,整理了莫桑比克学员国家渔业发展报告和相关文献资源,就莫桑比克国内水产养殖业、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水产品贸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以期为业界了解莫桑比克渔业发展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不断丰富产学研结合型教育模式内容,对我国高校渔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渔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建议,并指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不二之选,也必将成为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高校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首次在传统精养鱼池中构建了功能净化区,采用在浮床中栽种水蕹菜、吊挂背角无齿蚌和生物滤料净化水质。结果表明,与对照池相比,由水培蕹菜、背角无齿蚌和生物滤料组成的集成生物净化系统对精养鱼池水中TSS、CODMn、TN、TAN、NO2--N、NO3--N、PO34--P和T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尤其是1号池净化区,以对照池水质指标为参照标准,其对上述各污染物相对去除率分别为49.58%,30.13%,38.81%,37.31%,50.72%,56.13%,52.63%和40.96%;此外,各池水中的氨化菌数和硝化菌数的差别均不明显,而1号、2号试验池生物滤料上与水中的氨化菌数比值分别约为32∶1和49∶1,硝化菌数比值分别约为4∶1和4∶1,这说明生物滤料为上述两种氮循环细菌提供了良好的附着载体,有助于促进池塘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的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24.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对鱼类毒性效应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研究综述了MC对鱼类的毒性效应、MC构象和毒性的关系、进入鱼体的途径以及可能存在的2种毒性机制等,并对MC毒性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展望。对国内外大量的MC毒理研究的比较发现:MC进入鱼体的途径可能有多条,但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的吸收。MC可能通过2条通路来表现其毒性影响,即通过氧化胁迫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对蛋白磷酸酶起到第二信使作用,或者与其产生的ROS共同对蛋白磷酸酶起到抑制作用。MC对鱼类的氧化胁迫机制涉及到特异性抗氧化和内源性抗氧化两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将为预防和治疗MC的毒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利用筛选出鲤(Cyprinus carpio)的1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分析其与黄河鲤(C.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建鲤(C.carpio var.jian)和黑龙江野鲤(C.carpio haematopterus)群体中90个个体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性状的相关性.利用SAS的一般线性模制(GLM)对15个微卫星标记与3个鲤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Mfw5与黄河鲤的体高相关(P〈0.05);Hlj013、Cca09和Mfw7均与建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2与建鲤的体质量和体厚相关(P〈0.05);Mfw29与建鲤的体质量相关(P〈0.05);Mfw6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均相关(P〈0.05);Mfw4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11与黑龙江野鲤的体厚和体高相关(P〈0.05)。对同一性状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3个群体中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26.
选用生物刷和水蕹菜为净化材料,来改善富营养化池塘的水质。试验结果表明,2种净化方式均能有效提高试验池塘的透明度。生物刷对TN、TP、TAN、NO2^--N、NO3^--N、PO4^3--P的去除率依次为13.54%、22.68%、30.38%、12.55%、22.31%、48.97%,生物刷的布设对DO也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水蕹菜对TN、TP、TAN、NO2^--N、NO3^--N、PO4^3--P的去除率依次为5.92%、23.11%、35.62%、1.41%、3.67%、56.63%,水蕹菜覆盖率的增加则不利于DO的恢复。  相似文献   
27.
应用TRAP标记对一个鲤(Cyprinus carpio)改良品系72个个体进行扩增,采用其中25个多态性较好引物组合用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分析25对引物在体质量差异显著的2组鱼中频率差异显著的位点,初步筛选出与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相关的TRAP标记.将初步筛选的TRAP标记用于随机群体132个个体进行位点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5个TRAP分子标记共扩增出35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30个,平均多态性比率65%,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19,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329,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初步筛选出的3个TRAP位点(ghlTrap04-140、4rTrap04-308、igf4Ga5-135)中,4rTrap04-308与体质量、体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利用TRA这一新型分子标记对1个鲤改良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寻找出1个可能与鲤体质量,体长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位点,旨在为鲤体质量、体长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29.
沉水植物在池塘养殖生态系中的水质改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养殖生态系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其特点是水体面积小,深度浅,水交换量较低,而养殖密度又较高,且一般通过大量投饵来提高鱼产量。如此,鱼体排泄物和多余残饵的沉积与分解,往往会使池塘底泥和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浓度升高,透明度下降,从而引起了一系列问题[1]:化学耗氧量(C  相似文献   
30.
杂种优势理论技术研究及在鲤鱼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在鱼类养殖中可大幅度提高鱼类产量和改良鱼类品质,有很大的生产应用价值,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一直是遗传学家探讨的热点问题。综述了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预测方法和遗传力分析,阐述了杂种优势在鲤鱼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