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茄黄萎病化学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我区露地和保护地茄子的主要病害,由于发生普遍和损失严重,目前成为限制茄子生产的重要影响因子。1987年8~10月,室内对8种杀菌剂毒力测定,证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白霜净胶悬剂、Busan 乳油有很好的抑菌效果.1988年5~8月通过大田防治和测产试验,发现用多苗灵与白霜净交替定植前的苗期喷雾,有防病和增产的作用;定植后用多菌灵或白霜净分别加1%平平加茎杆涂药或稀释灌根,亦有防病和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87~1989年的研究,肯定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在生产中应用收到显著效果。使用含药介质法和纸碟抑菌法室内筛选,结合田间试验测定速克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等18种不同有效成份和剂型的杀菌剂,证明有效成份1000ppm的速克灵抑菌效果最好,室内抑菌效果86.11%,田间喷雾预防防效88.89%,治疗防效100%;甲基托布津室内抑菌效果64.44%;田间预防防效75.0%,治疗防效73.68%;多菌灵室内抑菌效果65.56%;田间预防防效77.78%,治疗防效50%。生产中使用50%速克灵wp.1000倍,重病棚在子囊盘出土后3d喷打第1次药,间隔10d喷第2次药,防效93.06%;70%甲基托布津wp.500倍,防效90.61%;50%多菌灵wp.500倍,防效77.55%;50%速克灵wp.和40%超微多菌灵wp.1:1混合剂,比单用多菌灵提高防效。发病初期或轻病大棚,用50%五氯硝基苯wp.50倍的0.2%琼脂胶悬液,涂抹病株的病班有94.23~100%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取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扩大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实施规模,促进土壤有机质项目的实施推广结合,做好土肥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从而稳定耕地面积和保护耕地质量。介绍了蒙城县耕地质量现状,提出了提高耕地质量的宏观政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河北平山片麻岩山区微地形植物群落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地形是导致植物群落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地形因子,探讨不同微地形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于困难立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平山县片麻岩山区内的微地形及原状坡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坡顶、塌陷、巨石背阴、缓台、陡坎、谷坡和U形沟7种微地形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原状坡的差异,为片麻岩山区植被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地形与原状坡在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微地形植被平均高、盖度和生物量多优于原状坡(33.64 cm、59.61%、291.79 g/m2),其中以U形沟(49.12 cm、78.02%、574.84 g/m2)、塌陷(50.94 cm、74.81%、570.50 g/m2)最为显著,陡坎(30.65 cm、62.49%、89.13 g/m2)和坡顶(28.73 cm、52.67%、78.36 g/m2)较差。植物群落多样性方面,在各个微地形及原状坡中,谷坡与原状坡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相似,物种较少,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布较均匀;缓台和U形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优,且这两种微地形物种丰富且分布均匀;塌陷、巨石背阴、坡顶属于单优势种群落,物种种类少且分布不均匀,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陡坎虽然物种丰富,但是多样性指数较低,而且大都是伴生种或偶见种,且分布最不均匀。因此从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多样性的角度看,U形沟、塌陷、缓台是最有利于植被生长的微地形,是片麻岩山区进行植被恢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4个欧李优系的嫩枝顶芽及带叶腋的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不同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结果表明,优系TSO-4的初代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1 mg/L NAA,继代培养基MS+0.5 mg/L 6-BA+0.1 mg/L NAA,生根培养基1/2MS+0.1 mg/L NAA+0.4 g/L活性炭;优系TSO-5的初代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1 mg/L NAA,继代培养基MS+0.5 mg/L 6-BA+0.1 mg/L NAA,生根培养基1/2MS+0.05 mg/L NAA;优系TSO-7的初代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1 mg/L NAA,继代培养基MS+0.3 mg/L 6-BA+0.1 mg/L NAA,生根培养基1/8MS+0.05 mg/L IAA;优系TSO-11的初代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1 mg/L NAA,继代培养基MS+0.5 mg/L 6-BA+0.1 mg/L NAA,生根培养基1/2MS+0.1 mg/L NAA;4个欧李优系的炼苗基质均为草炭土∶珍珠岩=1∶2...  相似文献   
16.
试验证明分别用瓜类炭疽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大丽菊轮枝菌(Veriticillium dahliae),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tum)在茄苗第二片真叶上诱发接种后,不经强化接种没有明显的免疫效果。用大丽菊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在第三片真叶上诱发接种(V_3,F_3),再在第4片真叶上强化接种一次,有明显的免疫效果,免疫效果均为71.4%。用瓜类刺盘孢菌,枸杞炭疽病菌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在第2片真叶上诱发接种(C_2,G_2,F_2),再在第3片真叶上强化接种一次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效果分别为66.7%,60%,58.3%。用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蘸根诱发接种的处理(Fr)免疫效果为60.8%。  相似文献   
17.
烯效唑对不同耐旱性甘薯苗期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烯效唑对不同耐旱性甘薯苗期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水培方式,采用 PEG-6000模拟连续干旱法,研究了外源烯效唑对不同耐旱性甘薯苗期根系的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结果]与正常供水处理相比,干旱显著降低了济薯21和济黑1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但济黑1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降幅较大,根体积的降幅较小;2个品种的 SOD、POD、APX活性和 MDA含量均增高,根系活力均降低,但济薯21的 SOD、POD和 APX活性增幅较大,MDA增幅较小,根系活力降幅较小;2个品种苗期根系的 IAA、GAs和 ZR含量显著降低,ABA含量显著增加,但济薯21苗期根系的 IAA、GAs和ZR含量降幅较小, ABA含量增幅也较小。在干旱处理中,烯效唑对济黑1的根长、根表面积增幅较大,对其根体积的增幅较小;烯效唑对济黑1的 SOD、POD、APX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幅较大, MDA含量降幅也较大;烯效唑对济黑1苗期根系的 IAA、ZR和 ABA含量增幅均高于济薯21。[结论]耐旱性强的济薯21主要通过提高干旱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和维持较高的 IAA、ZR和 ABA含量,以提高细胞质膜完整性和植株根系活力;烯效唑对干旱条件下干旱敏感型济黑1的调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砂姜黑土改良与质量提升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姜黑土耕地的土壤质量退化,耕层变浅,土壤酸化,肥料利用率降低,作物生理病害面积和肥料的报酬逐年下降等因素的存在,制约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因素逐步凸显,砂姜黑土改良与质量提升势在必行。介绍了蒙城县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良及提升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欧李组培继代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质、营养液组合对欧李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并且以组培生根苗作对照,比较分析了传统组培生根技术与无糖培养技术对其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糖培养技术是欧李组培苗生根的最佳方式,生根率高,生根苗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甘薯苗期根系农艺性状与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甘薯苗期根系生长发育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水培的方法分析了根系农艺性状与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栽后25天内,‘烟薯25’的根长指标一直保持最高,色素提取型甘薯品种Aya和‘济黑1’的平均根鲜重最高,但其平均单株根干重却最低。淀粉型甘薯品种(‘徐薯18’、‘济徐23’)根系在栽后10天就已块根分化完成,并开始了干物质的积累,早于鲜食型甘薯品种(‘济薯22’、‘烟薯25’)和色素提取型甘薯(Aya、‘济黑1’)的根系分化过程。对不同节位根系的内源激素分析发现,尽管6个品种的不同时期、不同节位上根系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但3个节上根系生长促进类激素(IAA、ZR、GAs)含量在栽后15天左右达到高峰,倒三节根系中的ABA含量低谷也出现在栽后15天左右。对甘薯苗期不同节位根系农艺性状与内源激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从栽后5天至栽后25天,倒一节根系体积的增大主要与生长类内源激素的平衡紧密相关,生长较为缓慢,而薯苗的倒二节和倒三节根系在栽后20天左右进入了生长的旺盛期,干物质积累迅速。倒一节至倒三节根系分化的时间分别为栽后20天、栽后15天和栽后10天左右,从薯苗基部向上,各节位根系分化时间有逐渐提前的趋势。总之,甘薯苗期不同节位根系的生长、分化特点以及内源激素调控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