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根据研究区内及附近气象站每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数据计算1991-2006年浙江省每日加拿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FWI)系统各组分值;并利用Spline空间插值方法获得1991-2006年所有森林火灾发生日的FWI系统各组分值.浙江省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杉木林.11月至翌年4月森林火灾发生日的FWI、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和腐殖质湿度码(DMC)平均值较高.根据1991-2006年FWI各组分指数的分布和火灾发生情况,对FWI按低、中、高、很高和极高进行分级,其FWI指数取值范围分别为0-0.6、0.7-4.4、4.5-8.6、8.7-15.2、≥15.3.表明FWI指数对浙江省森林火险有显著的指示意义,FFMC和DMC对预测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ISO6647国际标准“稻谷—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及GB7648国家标准等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溶剂,优选操作条件,缩短了抽提时间,简化了操作。本文推荐的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均高(S≤1.4%,Cv≤2.28%)。  相似文献   
13.
实验旨在分析摘除卵巢对藏姜杂交母猪体重、体尺、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GHR)、生长抑素(SS)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探究藏姜杂交母猪的生长发育、科学饲养和管理方案提供参考。实验选择半同胞、断奶重及体况相近的健康藏姜杂交仔母猪60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实验组45日龄时手术摘除卵巢,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管理、饲养相同的条件下,在性成熟前定期测量体重、体长、胸围、腹围、体高、体宽并检测血清中GH、GHR、SS激素水平;t检验2组之间的差异,分析体重与体尺之间的相关性,并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81日龄与154日龄时,实验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124日龄与139日龄时,实验组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54日龄时,实验组体长显著低于对照组,体高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24日龄时,实验组胸围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39日龄时,实验组体长、体宽以及体高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的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均为极显著。实验组血清中的GH和GHR水平先降后升,最终实验组与对照组趋于同一水平,实验组的SS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挥发性物质与小麦粉储藏品质指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小麦粉品质变化机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中的挥发性物质,同时测定其生化指标,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条件的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只是在量上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麦粉挥发物中的己醛、2-壬烯醛、2-辛醛、癸二烯醛、1-己醇、2-乙基-1-己醇,、苯甲醇、丙酮、十二烷、十四烷含量与脂肪酸值、丙二醛和回生值呈较高相关性,可作为小麦粉储存品质变化的评判指标,同时小麦粉中挥发物来源主要由脂类的氧化和水解产生。  相似文献   
15.
FORECAST模型是一个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林分水平模型,它可以模拟多种管理策略对森林的影响来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服务.本文选取了国内外几种针叶树种,其中包括小干松(Pinus contorta)、欧洲赤松(P.sylvestris)、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云杉(Picea asperata)、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对FORECAST模型在其研究上的应用进行简介,通过对各种管理策略的结果分析,探讨各树种的合理管理模式,并利用FORECAST模型解决研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对粮堆结露的成因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并层层递进阐述了在粮堆结露方面的研究趋势及进展,包括粮堆温湿度场的构建、粮堆静态储藏及通风过程中湿热传递模型的构建,最后结合实际给出了粮堆结露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热效应对小麦醇溶蛋白起泡性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来源于小麦面筋的醇溶蛋白由于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能,其通过乙醇-水溶液反溶剂制备的胶体粒子展现突出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然而,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热效应作用下的泡沫特性表现还未得到揭示。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麦醇溶蛋白在不同温度下(50、70和90℃)分别处理15、30和60 min后,通过反溶剂法制备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测定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通过测定热处理后胶体粒子的尺寸、表面电势、蛋白溶解度的变化,借助原子力显微镜、SDS凝胶电泳、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紫外光谱、DSC及小角X光散射分析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表面形态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了25%和85%。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了部分聚集,粒子尺寸增加,颗粒尺寸主要分布在105—122 nm,ζ-电位降低,90℃时聚集程度更高;加热温度对蛋白溶解度无明显影响,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蛋白的溶解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热效应使蛋白分子内部的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了表面疏水性的增加;二硫键含量减少,游离巯基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醇溶蛋白在受热过程中发生了SH/SS交换反应。高温处理改变了小麦醇溶蛋白二级结构,90℃下的蛋白荧光强度降低,β-折叠含量减少,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蛋白结构高度伸展,并伴随着部分去折叠。DSC结果显示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最高能量从54.33 mW降低到3 mW左右,加热后的谱图比较平缓,蛋白质的构象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趋向于无定形态。【结论】热效应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聚集,蛋白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使粒子表面疏水性增强;热处理改善了小麦醇溶蛋白的结构柔性(尤其是90℃的处理),这更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界面膜从而更好地稳定泡沫,能够有效改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泡沫特性,对于增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油菜籽储藏期间色泽变化与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了油菜籽色泽变化与油菜籽品质指标的关系,为以色泽变化建立油菜籽无损检测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测定了油菜籽储藏期间色泽参数变化及其品质指标[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过氧化值(POV)、电导率和发芽率].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主要色泽参数并分析其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菜籽储藏期间主要色泽变化参数为a*(△a*)、C (△C),且与各指标呈较高相关性,可作为油菜籽储存品质变化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9.
薏米多酚细胞抗氧化及HepG2细胞毒性和抗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薏米多酚的体内抗氧化能力,着重分析薏米结合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确定结合多酚对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研究薏米多酚对肝癌细胞的毒性和抗增殖作用,在细胞层面上对薏米多酚的功能作用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以贵州黑谷薏米、辽宁5号薏米、龙薏1号薏米为原料,通过对薏米样品多酚类物质游离型和结合型部分构建细胞模型,评价细胞内抗氧化能力指数,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薏米多酚提取物对细胞毒性的中位浓度CC50值和细胞抗增殖作用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结果】薏米结合型多酚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游离型多酚。不同品种间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辽宁5号薏米和龙薏1号薏米明显优于贵州黑谷薏米。对于HepG2细胞,薏米品种对于人体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基本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薏米样品本身无细胞毒性的存在。【结论】薏米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两用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之前的研究,往往仅考虑薏米游离型多酚,实际薏米中还存在大量结合型多酚。考虑到此结合型多酚,薏米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明显提升,且薏米多酚对肿瘤细胞具有较明显的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淮稻5号的真菌多样性及其储藏过程中可培养的优势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2013年的淮稻5号中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淮稻5号在不同储藏条件下优势菌株的演变规律,为该品种稻谷储藏过程中的真菌种属研究及霉变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淮稻5号中的可培养真菌通过采用孟加拉红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两种培养基,按照国标GB 4789.15-2010的操作获得。将采自4个不同地区的淮稻5号混匀,分别调节其水分含量为14.5%和18.5%后放入25℃人工气候箱内模拟储藏,逐月取出模拟储藏的稻谷样品进行传统培养以确定可培养的优势真菌。真菌的种属分别通过菌落、菌丝及孢子的形态学观察,对照《中国真菌志》等参考文献确定;同时通过PCR分别扩增相应真菌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8S rDNA的部分序列,连接T载体后测序,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而确定真菌的种属。【结果】从4个地区的2013年淮稻5号稻谷中共分离得到33株真菌,主要为青霉(Penicillium)、曲霉(Aspergillus)和镰刀菌(Fusarium)等菌属,其中青霉属与曲霉属最多,分别为16株和15株,分别占分离所得菌株的48.5%和45.5%,表明青霉和曲霉是2013年淮稻5号稻谷中可培养真菌的优势菌属。而镰刀菌属的真菌仅2株,仅占分离所得菌株的6%。模拟储藏的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为14.5%的淮稻5号在25℃条件下储藏6个月时出现优势菌株,为橘灰青霉(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并且该优势菌在模拟储藏的第7、8个月持续存在。水分含量为18.5%的淮稻5号在25℃条件下储藏7个月时出现优势菌株,为酵母菌,且该优势菌在模拟储藏8个月时依然存在。【结论】2013年淮稻5号中分离获得33株真菌,主要包括16株青霉、15株曲霉以及2株镰刀菌,表明青霉和曲霉是2013年淮稻5号稻谷中的优势菌属。不同水分含量的稻谷在储藏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