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51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82篇
  46篇
综合类   689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415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罗家力 《林业科技情报》2006,38(3):55-55,57
本文简要介绍了哈尔滨市群力新区供热管网的连接方式、供回水温度、布置走向、敷设方式、补偿方式、特殊点穿越方案等。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推动浙江省温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和访谈法,实证调研温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当前温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整体规划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原生文化保护不充分等问题。为此,应该采取全市统一规划、各区域错位发展的策略,补齐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和原生文化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促进温州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甘蓝夜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甘蓝夜蛾的成虫、卵、幼虫、蛹分期饲养并进行观察,明确了越冬蛹羽化要经过6~7个月的时间,第一代和第二代蛹期为10~20 d。羽化后成虫寿命,雌虫为5.5 d,雄虫为3.7 d,交尾1~3次,每头雌蛾产卵1~6块,产卵3~5 d,卵孵化期为4~5 d。幼虫一年发生3代,幼虫发育期32 d左右,脱皮6次,最适温度为18~25℃。  相似文献   
994.
以新疆自育水稻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2 CO3和当地盐碱土模拟盐胁迫,对水稻种子进行萌发试验,测定不同处理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各项指标,研究不同浓度(0、1.5、3、4.5、6、7.5、9 g·L-1)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长、根数等性状均随着盐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的...  相似文献   
995.
经GC—MS、HPLC—MS、IR及^1H—NMR等多种仪器定性分析。辛茵胺(原登记名称为茵毒清)母药(缩合液)中主要成分是二正辛基二乙烯三胺,具有3个同分异构体,其中以N,N″-二正辛基二乙烯三胺为主。同时采用GC—MS、HPLC—MS对辛茵胺母药(缩合液)中的杂质进行定性分析,共分离出4个主要杂质,根据所得到的丰富碎片离子信息推导出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一正辛基及三正辛基取代产物,且互为同分异构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辛菌胺母药及其制剂的GC—FID常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讨越冬期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对形成层组织生理参数的影响,以库尔勒香梨为实验材料,在太阳辐射和气温达到日最大值的时间段,利用控温红外灯将实验组树干阳面形成层温度分别增温达到16℃、19℃、22%、25℃、28℃、31℃、34℃,采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同时连续监测形成层温度并结合主要生理参数的变化,分析越冬期间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引起的融冻交替对树干组织主要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达到最大阳面形成层温度日较差的处理条件下,SOD、POD和CAT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83.60%、84.62%、47.56%,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升高了41.46%、46.81%;生理指标和形成层温度均呈负相关,其中CAT、可溶性蛋白和相对电导率呈显著性负相关。形成层温度日较差或融冻交替幅度与各生理参数均呈负相关,其中CAT、可溶性蛋白和相对电导率呈显著性负相关。保护酶系中,SOD对形成层温度变化最为敏感;虽然POD保护作用稍微迟钝,但在较强烈的形成层温度变化的条件下起到最好的保护作用;在形成层温度强烈波动的情况下,CAT保持最小变化幅度;可溶性蛋白通过调节渗透势,减轻细胞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997.
农牧业生产发展中会受到灾害的影响,其中气象灾害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及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农牧业也研究出了非常多的实用技术,尤其是在将农牧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区域,但依旧很难摆脱气象灾害带来的困扰。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农牧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预防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预防各类农牧业气象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掌握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以贝加尔针茅草原围封、放牧和刈割3种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羊草和扁蓿豆3种主要植物叶片和土壤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植物与土壤化学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围封相比,放牧显著增加3种植物叶片全氮含量和贝加尔针茅、扁蓿豆叶片氮磷比;刈割显著增加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碳氮比,显著降低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全氮含量和氮磷比(P<0.05)。利用方式、物种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围封增加了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和10~20cm土层土壤碳磷比。不同利用方式对2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不显著。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密切相关,但不同物种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分异。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市郊城市化过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利用多种数据源获取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显示不同的特征:1990—1995年,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1995—2000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建设用地盲目扩张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面积也有所恢复;2000—2006年,建设用地发展重点由建成区转移到远郊区县,建设用地又有所增长。同时从空间角度分析建成区空间分布变化、高速公路周边5 km范围内城市扩张强度变化,揭示了城市化过程土地利用的空间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异食癖是奶牛味觉错乱性疾病中的一种该病属于较为顽固性疾病,治疗难度比较大,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奶牛代谢机能失调,导致其味觉出现异常,存在胡乱啃食舔咬的情况,最明显的临床症状为对异物的采食意识比较多,发生在冬季以及春季,舍饲奶牛的发病率较散养奶牛相比更高,随着奶牛患病时间的不断加重,其如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则会导致其出现病程较长的情况,最终导致出现严重衰竭死亡,需要及时进行防治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