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59篇
  50篇
综合类   354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349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雀梅树桩,性本粗野,生命力强,但从山上挖回后,往往是奄奄一息了。加上树龄大,年老力衰,就是催芽催根成活后,仍应精心管理。据笔者实践经验。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根与叶雀梅虽系易生根,耐修剪的树种,但对于刚刚成活的雀梅树桩,第一年和第二年既不能勤剪,也不要翻盆。植物的根和叶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根深才能叶茂,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吸  相似文献   
62.
以苹果表面分离到拮抗扩展青霉的菌株BA-16为试材,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为了增强该菌株防治青霉病的能力,通过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选育,获得抑菌性能显著提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BA-16-8。为检测该突变株防治青霉病的增强效果,分别对野生株BA-16和突变株BA-16-8的菌悬液和无细胞发酵液进行果实生防检测。结果表明:突变株的菌体及代谢产物的抗病性能显著高于野生菌株,对于苹果采后青霉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3.
森林健康经营指标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绿色明珠”之称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端.行政区划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塞罕坝林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139.8万亩,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覆盖率78.6%。  相似文献   
64.
以5%、10%、15%、20%、25%、30%、35%、40%、45%、50%黑木耳茵糠代替木屑配制培养基栽培黑木耳,与未加菌糠的常规培养基进行产量、质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糠代替部分木屑袋栽黑木耳是可行的,用30%的茵糠替代木屑生产黑木耳为最适宜配比。配方为木屑47%、茵糠30%、麸皮20%、石膏1%、玉米粉1%、豆粉1%,生产出的黑木耳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使用茄子、番茄、龙葵和马铃薯四种不同寄主植物的叶片供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记录和分析其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1 h内取食的次数和取食时长,对取食24 h后各寄主植物的缺刻长度和受害面积进行测算,同时对取食过程录像并分析其取食动作。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的取食过程包括搜寻、静息、取食、清洁和排泄等步骤。在四种不同寄主植物上,马铃薯瓢虫成虫的取食次数、取食时长、寄主植物的受害面积和缺刻长度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6.
病虫害的发生对于林业生产会造成较大影响,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现了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思想,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对苗木的侵袭,确保苗木的健康茁壮生长,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能由此得以实现。本文将探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意义及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阐述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出无公害防治林业病虫害的价值,维持林业生态平衡,从而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7.
选取郑州市东风渠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生态要素、社会要素和景观要素等3方面对其滨水景观进行分析,提出东风渠滨水景观的优点与不足,将东风渠滨水景观按照景观节点分为25个景观段进行评价。以POE理论为前提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进行分析,制定出一套针对东风渠滨水景观的评价体系,在加强景观节点的设计构思、提高创新性和形式美感、提高景观质量等方面对东风渠滨水景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8.
为了比较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熏蒸和触杀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熏蒸与触杀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均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加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多呈减弱趋势。其对白菜黑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胡麻斑病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7.4~22.1μL/L、103.9~241.7μL/L,对水稻胡麻斑病菌孢子萌发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8.8μL/L、789.3μL/L。土荆芥果实挥发油通过熏蒸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使其细胞内含物渗漏;通过触杀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随挥发油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增加。GC-MS分析结果显示,土荆芥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蒈烯和驱蛔素。综合分析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熏蒸作用的效果优于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69.
瓜类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通过平板稀释法从辽宁省保护地瓜类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mum Owem)有抑制活性的拮抗放线菌株,采用孢子萌发法、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测定.结果表明:4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60%~70%左右.通过胚根接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菌株在田间可有效地控制黄瓜苗期枯萎病,其中65号菌株防效最好,其发酵液10倍液和5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91.8%和91.4%.同时4种菌株代谢物质均有促进黄瓜种子萌发与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烯效唑与多效唑在油菜薹期喷施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