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325篇
农学   296篇
基础科学   329篇
  276篇
综合类   1486篇
农作物   145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663篇
园艺   258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5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薛新平  薄伟  王松  康红梅  王晋 《种子》2022,(1):49-55
以8种鸢尾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自然持续控水,设置0 d(田间持水量的80%~85%)、7 d(田间持水量的70%~75%)、14 d(田间持水量的60%~65%)、21 d(田间持水量的40%~45%)和28 d(田间持水量的20%~25%)等5个干旱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参试鸢尾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28 d时多数鸢尾的叶长、叶鲜重和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且叶鲜重下降显著。土壤干旱对鸢尾生长指标影响表现为:叶鲜重、叶长、叶干重;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指标所反映鸢尾属植物的抗旱性结果不同,且部分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扁竹花、德国鸢尾、蝴蝶花抗旱能力较强。细胞膜透性(CM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作为鸢尾属植物抗旱性的重要筛选指标。研究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时,抗旱能力较强的扁竹花、德国鸢尾和蝴蝶花生理状况较好。因此,3种鸢尾在园林应用时可将灌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以达到节水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2.
宋代興修農田水利主要方面可分為四大項:一、利用河北淀泊開闢稻田,二、利用東南窪地修築圩田,三、引濁放淤,改良鹽鹼土地,四、修復古渠舊堰,以利灌溉。這些都是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原因,也都在農業生產上獲得成績,因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現在我們正在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其中有"積極興修農田水利"的規定。古人說"温故而知新",為由歷史上找出發展的道路起見,特寫此短篇,聊供設計時的參考。  相似文献   
103.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和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得出在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时需要从发展乡村经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途径入手,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黄芪对硒的吸收转运能力,以黄芪为试材,采用根施和叶面喷施硒2种方式,探索施用不同浓度(0、5、10、50、100μmol/L)的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黄芪生物量、硒含量以及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以硒酸钠还是亚硒酸钠作为硒源均有利于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硒含量的增加,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干物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黄芪地上部硒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根部硒含量与之相反。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时,在10μmol/L浓度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最大,分别比CK增加了49.89%、60.87%和23.36%、60.00%。添加相同浓度的硒酸钠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中硒含量高于施亚硒酸钠处理,在100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地上部硒含量最大为119.13μg/g,在5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根部硒含量最大为52.25μg/g。2种施硒方式下,根部施硒酸钠更有利于黄芪对硒的富集,且黄芪根部向地上部转运硒的能力随施硒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5.
尖镰孢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haseoli)引起的菜豆枯萎病是菜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维管束类病害之一, 防治该病害有效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因此, 一种能够从菜豆受侵染组织中准确鉴定并定量检测枯萎病原菌含量的方法将有助于筛选抗性品种, 应用于普通菜豆枯萎病抗病育种。本研究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发出一种能够对定殖于菜豆组织中的枯萎病原菌准确定量的新方法。该技术对根、茎组织中病原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1 pg, 能在接种病原菌6 d后明显区分抗病性不同的品种, 可在菜豆植株表现出明显发病症状前准确鉴定不同品种抗性水平的差异。经验证参试的感病品种BRB-130和A0640-1根、茎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DNA量显著高于抗病品种260205和黑芸豆, 与表型鉴定的结果完全符合。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快速、准确、高效定量菜豆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 这对指导菜豆抗病育种和植物病害传播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河南地区杨树"黄叶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确定河南地区杨树黄叶病的病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元素补充、组织粉碎回接、微生物分离回接、线虫检测、电子显微镜切片观察、植原体的PCR及DAPI检测等实验。结果表明:对轻度病株施硫酸亚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回接组织粉碎物的健株无症状表现;从病株的根、茎、叶中分离了4种微生物并进行了回接,27.5%的接种苗出现了与黄叶病相似的症状;在病株体内没有发现植原体和内寄生性线虫;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到了杆状细菌存在。研究结果对该病害的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植被途径、自然环境途径、综合途径分析和概述了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和现状。详细介绍各学派的形成背景、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并对我国曾采用的各种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方法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提出多因子、多层次、多目标和多功能的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代表了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变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研究了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中酪胺、尸胺、组胺、精胺、亚精胺、胍丁胺和腐胺7种生物胺含量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结果]鱼酱油中的7种生物胺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和测定,平均回收率较好,为88.6%~111.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发酵过程中7种生物胺的变化规律:酪胺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增加较快,腐胺次之,组胺含量增加较少,尸胺、胍丁胺、精胺、亚精胺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变化很小。发酵30d得到的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中酪胺、腐胺、组胺、尸胺、胍丁胺、精胺、亚精胺含量分别为(20.75±0.84)、(8.95±0.55)、(3.37±0.27)、(0.32±0.07)、(0.14±0.02)、(0.67±0.02)、(0.69±0.03)mg/L,其与日本鱿鱼鱼酱油各种生物胺的含量比例相似。[结论]为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的生产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索免耕覆盖在四川省西昌市主要轮作方式中的技术措施及其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2008年开始在西昌市小庙乡进行水稻-小麦轮作免耕覆盖的长期定位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3个处理(①翻耕并将秸秆带离本田;③秸秆翻耕入土;⑤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定期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并对各处理水稻产量进行比较。[结果]处理⑤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处理①、③提高了6.81%和0.93%,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较处理①、③提高了6.66%和2.67%,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较处理①提高了5.26%和8.34%;处理⑤土壤含水量较高,表土温度较低,水稻产量较高。[结论]免耕覆盖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调控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0.
为了使基因工程课程适应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验教学及科研教学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式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基因工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满足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