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和浪费量的估算及对应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及浪费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分析产生损耗和浪费的主要原因,提出稻谷减损策略,为制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对我国稻谷主产区(四省八县)进行全产业链(包括农业生产、收获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和消费等6个环节)实地调研。结果 从全产业链来看,水稻损耗和浪费率合计为13.64%,其中全产业链损耗率为8.42%,收割、收获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标准化损耗率分别为2.84%、1.85%、1.21%、1.73%、0.79%,消费端浪费率为5.22%。损耗和浪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分别满足145.5万人、90.4万人一年的大米需求。结论 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处于较高水平,亟需制定有效的减损措施,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粮食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72.
红花草莓是新兴的观赏兼食用的园艺植物,具较高的观赏价值。红花草莓在花色、果实品质等方面的育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育成的红花草莓品种很少,且花色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粉色),果实品质较差。红花草莓不同花色之间的杂交,其后代花色和果实性状方面研究鲜见报道。以红花草莓品种粉佳人(花粉色)与俏佳人(花深粉色)为亲本进行正反交,调查杂交后代花色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粉佳人×俏佳人和俏佳人×粉佳人这2个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9.85%和9.09%,播种出苗率分别为20.80%和2.64%;杂交后代花色分离明显,出现了红色、深粉色、粉色、浅粉色和白色。获得了花色艳丽的新种质,个别株系花色出现花瓣基部色深的性状。有42株后代在花大小、单序花朵数等性状明显优于亲本;杂交后代果实形状多数为圆锥形,还有楔形、短圆锥形、长圆锥形、圆形及带果颈等形状,果实大小差异明显,单果重为5.2~22.9g。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1%~12.5%,可滴定酸为0.2%~1.5%,维生素C含量为17.3~116.2mg·100g-1。从2个正反交后代248株杂种中,筛选出了6个果实较大、花色红艳的株系,其中5-21,5-56,6-1,6-57均为红色株系,花色深而艳丽,可用于观赏或用于培育红花草莓红色品种的亲本;优系5-17和5-39则果实较大、芳香,花深粉红色,适于观赏和鲜食。本研究选育出的不同花色优系尤其是红色种质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从珠芽蓼中分离的内生细菌ZA1对马铃薯坏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本文通过平板对峙法对ZA1分泌物抑制马铃薯坏疽病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ZA1抑菌粗提物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为B培养液,最佳发酵温度为17.8℃,培养基的最佳pH是6.9,150 mL三角瓶的最佳装液量为20 mL,最佳培养方式为暗处理振动培养96 h,经对ZA1进行优化培养,其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EC50=0.1228 μL/mL,是优化前EC50=4.5888 μL/mL的37倍。ZA1的抑菌粗提物90℃下处理2 h,其相对活性达到76.62%,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对紫外线照射30 min后相对活性差异不明显; pH为3和11时,其相对活性分别为92.87%和85.11%;对蛋白酶和Ag+、Cu2+、Zn2+和Fe3+等金属离子不敏感,经Ag+处理后的相对活性可达到86.93%。  相似文献   
74.
珠芽蓼内生菌ZA1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方法对莫海威芽孢杆菌ZA1分泌吲哚乙酸(IAA)、固氮、溶磷和产抑菌酶等能力进行定性测定,并在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对其防治马铃薯病害及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ZA1在含和不含色氨酸的King培养基中分泌IAA分别为12.17和9.75 mg/L,具有固氮能力并能分泌胞外蛋白酶,但无溶磷能力,且不能产生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10倍液喷雾对贮藏期马铃薯坏疽病的防效达85.9%;20倍液拌种对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效为26.56%,但马铃薯商品薯增产率达36.29%,每hm2增产率达33.88%。采用10倍稀释液对马铃薯块茎拌种后盆栽55 d,根、茎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经10倍ZA1处理后,根长与干、鲜重分别增加8 cm、0.75 g和5.07 g,株高、茎粗及茎干、鲜重分别增加2.74 cm、0.27 cm、0.52 g和5.73 g,干湿根冠比分别增加0.214和0.094,叶绿素含量增加0.54 mg/g;且可诱导马铃薯植株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增加。本研究明确了菌株ZA1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作用及对其防御酶的诱导,为ZA1开发成为微生物农药及菌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两种嵩草属牧草休眠期根和种子中分离到23株内生细菌,测定了其抑菌、溶磷、固氮和产IAA等生物学功能,并通过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两牧草根和种子中内生细菌的数量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线叶嵩草内生细菌的种类比矮生嵩草丰富;矮生嵩草根部内生细菌比种子中丰富,而线叶嵩草种子内生细菌较根部丰富;种子存放时间影响内生细菌数量;20株可继代培养内生细菌中具有抑菌、溶磷、固氮和产IAA生物功能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5%,55%,45%和25%。获得15株内生细菌的16S rDNA 基因序列,经同源性比较,其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和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且芽孢杆菌属细菌为其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2从种子发酵液到发酵罐的放大培养,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筛选枯草芽孢杆菌B2发酵的优化组合、种子罐和发酵罐的发酵时间及发酵液的质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2的最佳发酵组合为接种量10%,pH 7.5,通气量1 000 L.h-1,转速200 r.min-1;种子罐的发酵时间为20 h;发酵罐最适放罐时间为36 h.发酵液质量检测以活菌量为主要指标,辅助比浊法检测.  相似文献   
77.
新疆百合鳞片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百合鳞片为外植体,建立新疆百合鳞片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新疆百合鳞片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处理30 s后0.1%HgCl_2浸泡15 min;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1 mg·L~(-1)6-BA+1 mg·L~(-1)NAA;不同部位鳞片诱导率为内层中层外层、中部下部上部。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05 mg·L~(-1)NAA,增殖系数达3.46;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1)NAA+0.2 mg·L~(-1)IBA,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78.
为明确高寒草地牧草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内生细菌262AG6的生防潜力,采用平皿对峙法测定其抑菌功能,并综合形态学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62AG6对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的抑制效果达到81.33%,对其他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良好抑制能力,且抑菌能力稳定;在含100mg·L~(-1)色氨酸和不含色氨酸的King培养液中分泌IAA的量分别为8.04mg·L~(-1)和7.98mg·L~(-1);具有溶解无机磷和固氮的能力;262AG6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杆状,菌体大小为(1.63~3.65)μm×(0.38~0.95)μm,综合形态特性、16SrDNA和gyrB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262AG6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79.
对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内生细菌部分生物功能进行鉴定及测定;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青藏高原青海省海西线叶嵩草根部分离出10株内生细菌。结果表明,10株内生细菌均能固氮,2G1和2G10能够产IAA;其中2G2、2G3、2G4、2G5、2G6、2G7、2G8和2G9对指示菌均有拮抗作用,对马铃薯炭疽菌Colletotrlchum coccodes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率达88.58%。通过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将2G1和2G10分别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Bacillus simpix,2G2和2G9鉴定为亲甲基醇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2G3和2G6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G4和2G5鉴定为云南苏铁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2G7和2G8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极端生境牧草根部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菌株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分析了2006年以来小麦新品种百农AK58在新沂的种植表现,通过栽培试验对比,总结出该品种在新沂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