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林业   62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花卉组培苗产业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后,国内外花卉组培苗产业化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花卉组培育苗工厂主要包括:培养基配制车间、无菌工作车间、组培苗培养车间、种植车间。花卉组培首先要考虑花卉的品种,通过外植体接种、芽培养、生根培养来达到完整,健壮小苗。花卉组培工厂须重视建立基因库。影响花卉组培苗生产因素有品种选择的商品性、组培芽的分化率、繁殖周期、有效芽出瓶率、芽生根率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红锥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结构。[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广西3个种源的红锥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9条引物共扩增出113条带,其中6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PF)为54.87%,单个居群的多态带百分率PPF为46.90%~47.79%。在物种水平上,期望杂合度(Hpop)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66和0.219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75,表明经人工选育后的红锥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的个体占87.25%,12.7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各群体之间的遗传一致度I为0.9593~0.9765,红锥群体水平的基因流Nm为3.423。[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红锥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2个油茶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反相HPLC法探讨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ZR,GA3,IAA和ABA这4种植物主要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发芽稍早于三江81号,发芽率高于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变化趋势类似,岑溪软枝油茶中的ZR,GA3,IAA激素总体水平都要高于三江81号,但在岑溪软枝油茶中ABA的降低速度和幅度都要大于三江81号,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比值变化与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相关性,对油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取得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马尖相思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马尖相思(Acacia m angium )10 年龄树芽器官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直接诱导不定芽产生,并获得根茎叶齐全的试管苗。剪取当年枝条的自顶芽往下依次带节的茎段培养,以第二、第三节茎段诱导芽萌动率高而快;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 6-BA 2 m g/L+ NAA 0.5 m g/L,芽诱导率90% ;芽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 6-BA 0.5 m g/L+ NAA 0.25 m g/L+ VB2 5 m g/L+ Vc 4 m g/L,芽增殖倍数4.8 倍;生根培养基为1/2 MS+ ABT 2 m g/L+ IBA 0.2 m g/L+Ac 0.1% ,生根率97.0% ;黄心土为试管苗最佳移栽基质,成活率达到85% 。  相似文献   
15.
16.
油茶岑软3号芽器官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1~12月通过对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采穗圃中的7年生油茶母树"岑软3号"的顶芽和茎段芽进行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菌活外植体得率最高的月份是1年中的4月和10月;在改良MS+6-BA 2.5 mg/L+NAA0.3 mg/L+CH 600 mg/L上,顶芽诱导率69.8%,茎段芽诱导率53.6%;适宜油茶继代培养的培养基是改良MS+6-BA 2.0 mg/L+NAA 0.1 mg/L,培养40天芽增殖系数4.9;单芽在1/2改良MS+IAA 3.0 mg/L+ABT6 0.3 mg/L上培养,培养20天后有根点突起,生根率达96.8%。  相似文献   
17.
用比鲁逊白掌(Spathiphyllum“Illusion”)超级白掌(S.“Supper”)、丹尼尔白掌(S.“Daniel”)、特纳万年青(Dieffenbachia“Terna”)芽器官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诱导出不定芽。比鲁逊白掌、超级白掌、丹尼尔白掌始芽诱导出正常芽丛较好的培养基为:Ms+BA2~3mg/L+NAA0.5mg/L;特纳万年青始芽诱导出正常芽丛较佳的培养基为:Ms+BA2~3mg/L+IAA0.5mg/L,其第1~2个腋芽的繁殖系数较高2.0。  相似文献   
18.
杨爽  蔡玲  靳铭宇 《园艺与种苗》2021,(3):69-70,87
以北方工业大学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菊花种植现状,进一步探索北方校园高效菊花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科学筹划,调整菊花种植地点;合理计划,提高菊花养护管理;结合景观,突出学校绿化特色,从而为实现校园植物的优质栽培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油茶单芽组培生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本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单芽形态和激素等因素对油茶岑软2号无性系组培苗生根影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2ER为油茶组织培养最适基本培养基;ABT60.5 mg/L+IAA 2.0 mg/L+NAA0.8 mg/L为最优的激素浓度组合,组培单芽培养40天生根率达93.7%,每个单芽长根3~4条;在室温28℃±2℃,光强2 500~3 500 Lx条件下利于油茶组培苗的生根,生根率高达97.8%。  相似文献   
20.
通过油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时间和施肥肥料浓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红心土,高达98.26%;但为利于苗木的生长,移栽方式是以先把瓶苗移栽于7cm×11cm的红心土营养杯内培养60d,苗木恢复生长,并长出2~3张叶片时再移栽到9cm×13cm椰康基质营养杯内培养适宜苗木生长,培育120d,苗高9.48cm,比使用红心土的苗高(4.04cm)高134.6%;施肥浓度为1%时,油茶组培苗生长效果良好,培养100d,苗高比施肥前高5.428cm,比对照的高14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