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林业   444篇
农学   337篇
基础科学   292篇
  370篇
综合类   1949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268篇
畜牧兽医   893篇
园艺   673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根据其检测特异性,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可分为筛选、基因、构建和转化体特异性检测四类.由于转化体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于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正逐步过渡到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转基因玉米Bt176的外源基因3'端与玉米基因组DNA相接区序列设计具有转化体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已知Bt176含量样品为标准样品建立内外源基因标准曲线,利用该标准曲线对多个玉米样品Bt176玉米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检测特异性强,Bt176玉米检测极限浓度达到0.001 ng/μL.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合转基因样品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2.
江西省萍乡市采用速生大苗树种营造大面积速生丰产林,加快绿色萍乡建设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树种选择根据小班立地状况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要求,每个小班选  相似文献   
123.
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斐然。但从统计数据及社会调查发现某些地区存在"抵触情绪、逃避现象、边治理边破坏、‘等、靠、要’、部分领导不作为"等"五大"顽症,亟待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扭转。新《水土保持法》的审议通过,标志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走向法制正轨,明确了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强调了政绩问责制。将彻底扭转不良行为。起动行政诉讼,追究政府及执法部门的法律责任。起动刑事诉讼,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认真学习贯彻新《水土保持法》,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定能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4.
针对我国北方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山地缺水、造林困难的特点,设计适宜干旱瘠薄山地推广应用的连接式集雨系统。该装置主要由雨水径流面、沉淀池、雨水中转池和集雨池组成,集雨池之间通过导水管相连接以扩大集雨量。丰水季节集水,枯水季节浇灌。连接式集雨池集雨的方式具有集水量大、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的特点。在莱芜苗山修建3个50m3的集雨池,结合径流面整治等费用,总投资约14 776.49元,可集水150m3,用于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每株苗木每次浇水4L,每年灌溉4次,造林成活率提高12.7%以上,翌年的保存率提高41.3%以上,翌年造林苗木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64.2%以上。在新泰市龙庭镇樱桃种植中,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万余元。因此,该设计可有效收集雨水,解决了干旱瘠薄山地造林难以成活的难点,且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干旱瘠薄山地,为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3种草本地埂植物根系分布及抗拉特征,为揭示地埂植物根系固结地埂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三峡库区自然恢复的蓑草、人工种植的韭菜和蚕豆这3种草本地埂植物根系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根系在不同地埂土壤深度的分布规律及根系抗拉特性。[结果](1)在0—40cm深度土壤中3种草本地埂植物根系直径变化表现出:蚕豆根系韭菜根系蓑草根系。3种草本地埂植物根系直径与地埂土壤的土层深度间服从指数函数关系。(2)在0—40cm地埂土层深度范围内,韭菜根系生物量与蓑草根系和蚕豆根系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韭菜和蚕豆地埂植物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蓑草地埂植物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3)3种草本地埂植物根系的单根平均抗拉力次序为蚕豆根系(10.53N)蓑草根系(6.03N)韭菜根系(4.51N),3种地埂植物根系单根抗拉力与根径呈幂函数关系(p0.05)。3种地埂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表现为蓑草根系(45.91 MPa)蚕豆根系(18.02MPa)韭菜根系(12.20 MPa)。(4)3种草本地埂植物根系黏聚力变化顺序为:蓑草根系(0.013 1kPa)蚕豆根系(0.009 4kPa)韭菜根系(0.005 5kPa)且3种地埂植物根系黏聚力与土层深度呈指数函数关系(p0.01)。[结论]自然恢复的蓑草地埂在三峡库区较其他两种人工种植的地埂植物有更好的固结地埂效果,从而有效控制坡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草本植物固结地埂可为三峡库区坡耕地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6.
基于GIS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是实现农产品安全的根本保障。研究依据基地认证者、规划者、生产者3种评价主体实际需求,分别引入污染潜在风险指标和经济状况指标,建立面向不同评价主体需求的多种主导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价,最后以北京大兴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地与工矿企业距离、与居民地距离等潜在污染风险对基地适宜性限制大,且不同评价主体下建立不同指标体系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利用GIS功能可提高效率,评价结果可视化程度好,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27.
三峡库区苎麻护坎坡式梯地减蚀效益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峡库区丰都一带,苎麻护坎坡式梯地非常普遍。为了评估苎麻护坎坡式梯地的减蚀效益,在丰都十直镇采用137Cs示踪法测定了苎麻护坎坡式梯地和相邻坡耕地的侵蚀速率。测定结果表明,苎麻护坎坡式梯地的侵蚀模数为802.50 t/(km2.a),相邻坡耕地的侵蚀模数为2 299.70 t/(km2.a),减蚀效率达65.1%。  相似文献   
128.
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严重问题。采用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遥感方法,以GIS软件为平台,实现了在GIS平台上3S的集成。本次遥感监测,摸清了可渡河流域土壤侵蚀的详细情况,分析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坡度三因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9.
农用地等级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实时获取农用地等级质量信息是实现农用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在已有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指标易变性分析选出引起农用地等级质量变化的易变性指标,进一步分析导致易变性指标变化的驱动力,并结合当前相关指标或驱动力因子的监测技术现状,筛选出了能够直接或间接监测并评价农用地等级质量的监测指标,建立了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并针对各种指标提出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充分考虑了驱动力的区域差异性,构建的监测指标体系也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相应的监测方法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30.
基于“3S”技术的可渡河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方法,以GIS软件为平台,实现了在GIS平台上"3S"的集成。本次遥感监测研究了可渡河流域的土壤侵蚀的详细情况,分析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坡度因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获得了该区域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信息,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