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叙述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并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Cobb-Dauglas生产函数的有效劳动模型和放宽假定条件下Revankar的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对甘肃农村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都表明:1993~2007年甘肃农村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但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却相对较低,甘肃农村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6-2004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8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农业用地总面积整体上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较多,8年减少了4601.85hm2;园地增长速度最快,2004年是1996年的近2.29倍;林地略有增加;牧草地基本稳定;建设用地面积始终呈上升趋势,8年累计增加2873.52hm2。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效益的差异与政策是促进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中提出了"兰州-西宁地区"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文中通过计算区位商识别"兰州-西宁地区"各州市产业集聚状态,筛选出各地区优势产业及其分布特征;并在分析各地重要工、农业产品区域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两横一纵"产业发展格局,"兰州-西宁"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分工思路,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区实施江河流域生态林保护工程遇到的难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省集体林区实施江河流域生态林保护工程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2010年《甘肃省发展年鉴》等统计资料,以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甘肃省14地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政府要不断增加农村投资力度,以主要城镇为中心,以河谷平原平川地带为依托,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极,构建布局合理的产业集聚度较高的特色农业经济带,打造和培育促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高效产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缩小城乡收入与消费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区域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结构研究是当今国内外区域发展研究的主要方面。在对新疆区域发展条件和现状差异从点轴面三个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区域发展理论,确立了未来区域发展的点轴系统,提出了中长期区域发展的空间模式,进而预测未来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将沿"单轴-双轴-双环"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8.
分析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的县域产城融合的内涵和路径,认为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域,基于农业的多组合性、多元性、功能多样性,须以科技、信息要素为主导,逐渐突破其自身边界束缚,纵向上引领农业内部及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之间不断交叉融合,空间上与中小城镇、美丽乡村横向联动,从而形成经济、社会文化共同繁荣,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城乡融合空间。从构建城乡产业体系和促进城乡空间融合等方面探讨了促进县域产城融合的路径策略。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四川现代农业重点县——苍溪县做实证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眼点,结合农业生产属性,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从生产条件、投入水平、产出水平3个方面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从时空两维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农业生产条件波动中提升,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及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空间上四川省21个地级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性显著。提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三产有效融合、适度规模化经营等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现状与经营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生态公益林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1.1生态公益林现状福建省是个多山的省份,根据1996年之1998年全省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全省土地总面积122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93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3%,非林地2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7%。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839万公顷(郁闭度在0.2以上),其中特种用途林面积40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4.8%,防护林面积166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78%。按林业分类经营两大类划分,生态公益林面积206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4.6%。这是根据《森林法》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林种界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