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7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对热引1号、热引2号和ROC22号进行虫害调查。对分蘖期枯心率、拔节期和成熟期虫蛀孔数的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不同生长时期,这3个甘蔗材料间对螟虫的抗性均差异显著,抗性依次为热引1号、ROC22、热引2号。因此,与当前主栽品种ROC22相比,热引1号可作为选育抗螟虫甘蔗品种的优良亲本,为抗螟虫甘蔗品种的选育提供良好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2.
高效快速甘蔗转基因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遗传背景复杂,转基因技术是甘蔗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甘蔗转基因遗传改良主要是通过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来实现,但目前我国的甘蔗转基因技术,普遍存在转基因效率偏低,获得的转基因株系偏少,难以筛选到目的基因稳定表达、有利用价值的转基因株系等问题。本实验室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农杆菌介导法的甘蔗转基因方法。转化效率为20%,筛选效率达到90%,转化时间为4个月,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和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病株带鞘叶组织总核酸反转录物为模板,根据中国甘蔗花叶病的主要致病病原高梁花叶病毒SrMV和甘蔗花叶病毒中国大陆优势株系SCMV-A,结合B、D、E和SC株系的外壳蛋白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设计PCR 引物对和已有的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木质部赖氏杆菌木质部亚种(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 的PCR引物对,在SCMV RT-PCR和RSD单-PCR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可同时检测SCMV和RSD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此检测方法可特异地从感染SCMV和RSD的样品中扩增出SCMV(400 bp)和RSD(265 bp)2个条带,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SCM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99%, RSD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9%.[结论]应用此检测方法可稳定、特异地检测出蔗株中是否有导致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单一或混合的病原.  相似文献   
24.
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甘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有经过修饰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Ⅰ类几丁质酶基因和Ⅰ类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CG-Ⅱ在农杆菌介导下转化甘蔗优良品种ROCI0和ROC22,获得抗G418的转化植株52株,经PCR检测33株呈阳性;对部分经PCR检测呈阳性的转化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和黑穗病抗病性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均已整合到部分甘蔗的基因组中,且它们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5.
CryIA(c)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甘蔗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玉米UBI启动子驱动Bt CryIA(c)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UBTC,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甘蔗愈伤组织,经过除草剂PPT 3次连续筛选,获得89株抗性植株,经过PCR扩增检测,得到71株阳性植株,对其中7株进行RT-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成功的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并得到有效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
为了检测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1-SST)转化甘蔗的果聚糖种类和含量,本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测定果糖、葡萄糖、蔗糖和3种低聚果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含量的两个体系。甘蔗糖类提取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浸提法,实验以乙腈和水配比(V乙腈∶V水=87∶13;V乙腈∶V水=75∶25)作为流动相,Hy...  相似文献   
27.
花青素(anthocyanin)为糖苷类物质,属于类黄酮色素。在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调控基因主要编码R2R3-MYB、bHLH和WD40转录因子,共同调控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的表达,进而控制花青素在植物中的时空表达和沉积的模式(Holton and comish,1995)。本研究以紫色马铃薯为材料,克隆花色素合成的转录激活基因stmyc并研究其表达模式,为阐明马铃薯花色素生物合成和沉积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开展甘蔗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茎栽培比较试验,为延长甘蔗宿根年限和提高甘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以桂糖42号健康种苗原苗和常规种茎为试验材料,设种植健康种苗12000苗/hm2(处理A)、健康种苗18000苗/hm2(处理B)和常规种茎90000芽/hm2(处理C)3个处理,统计分析其2年1新1宿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处理A和B的分蘖率和发株率均极显著高于处理C(P<0.01,下同);处理A和B新植蔗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处理C,但其宿根蔗的株高与处理C宿根蔗的株高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年间3个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均表现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其中,处理B和C极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与处理C差异不显著;处理间的茎径和蔗糖分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甘蔗健康种苗直接生产原料蔗可持续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有利于延长宿根年限,促进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中糖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粤糖99-66×内江03-218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甘蔗品种。该品种表现为出芽整齐均匀、分蘖力强、宿根发株多、有效茎数多、丰产、宿根性强,耐旱、耐寒。海南临高试验结果,一新两宿3年平均蔗产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2.13%,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蔗茎产量分别为8.626 t·(667 m^2)-1和8.576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产33.23%和30.45%。一新两宿3年平均产糖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糖21.1%;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产糖量均为1.08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糖25%和28.6%。该品种于2018年5月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30.
根据Genbank公布的菊芋1-SST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引物FP1、FP2.提取菊芋RNA并进行反转录.克隆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1-SST)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与菊芋1-SST的序列同源性达到100%.将在茎杆中特异高表达的连接有转运肽序列的番茄rbcS启动子和1-SST基因连接到载体pCBI上,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BISR,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