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景德镇自古有“瓷一茶二”之称。早在唐代浮梁已成为南方的重要茶叶集散中心之一,官府所征茶税一度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到宋代,景德镇瓷业已很兴盛,明清时期是御窑所在地,成了全国瓷业中心。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就在其所作《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中赞颂:“今夫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惟清惟馨系其揉者;浮梁之瓷,莹于水玉,亦系其钧火侯是足。”目前论述景德镇瓷和茶的文章已是长篇累牍,但尚未见论及景德镇茶馆者,笔者试就民国时期的景德镇茶馆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2.
论明清时期浮梁的茶史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3.
论唐宋时期的浮梁茶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茶业勃兴于唐代,在此之后成为经济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唐宋时期的浮梁茶曾有较大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但至今无人作出较为全面的论述,因此本人不揣浅陋,写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有必要说明的是,在此论文中所述浮梁茶定义不限于饶州浮梁一县所产,还包括邻境歙州的祁门、婺源二县以至更广阔的地域,其中原因在下文中会有具体阐述,将浮梁茶作此定义不一定严谨,但方便了行文叙述.  相似文献   
14.
蔡定益 《农业考古》2015,(2):161-168
清代民歌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俗。清代民歌反映,茶在日常饮食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常以茶、饭,茶、酒或茶、烟并称;茶与礼仪发生密切关系,以茶表敬意;茶与情爱产生紧密联系,女子向男子献茶是一种情爱的表达,男女共饮茶是情感的交流,清代民歌常用茶作为情爱的比喻;茶也是婚姻的符号,女子订婚被称为吃茶;清代茶区流行一种特殊类别的民歌,即采茶歌,采茶歌对茶区民俗亦多有反映。丰富多彩的清代民歌,提供了透视清代社会特殊面貌的另一个角度;以茶为视角,很大程度上也是试图从一般民众切身的似乎琐细之物着手,去讨论清代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5.
浮梁近代红茶的兴衰与海上丝绸之路有重要关系。早在唐宋元明时期,浮梁茶就大量通过海上运销到海外。19世纪由于西方人喜好红茶,浮梁红茶随着崛起。清末民初是浮梁红茶的高峰时期,民国时期逐渐衰落。浮梁红茶衰败的根本原因是海上丝绸之路茶贸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蔡定益 《茶叶》2009,35(2):111-113
唐代诗文中陆羽的美学形象既存在恬退独善、逃名出世的一面,又存在建功立业、求名人世的一面。造成这种矛盾是因为安史之乱撕裂了陆羽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隐有不甘、仕又不可,从而形成了既非真正出世又非人世、半儒半佛、似隐非隐的陆羽形象。  相似文献   
17.
蔡定益  肖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67-10169,10213
论述了景德镇瓷业的崛起中重要的茶文化因素,主要是唐代开始饮茶风气的兴起、唐宋浮梁(今景德镇)及其周边茶业的兴盛、唐宋到明清饮茶风尚的变迁以及一些著名茶人对景德镇瓷的推崇。  相似文献   
18.
蔡定益 《中国茶叶》2019,(8):62-65,68
明代“开千古茗饮之宗”,在我国饮茶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新的茶文、茶诗层出不穷。明代小说中有大量涉及茶盏的内容,这些茶盏的主流为瓷器,且以白瓷茶盏居多。此外,还有漆器、玉器、玻璃、翡翠、金器、珐琅和竹器等茶盏。本文总结了出现在明代各小说中的茶盏的种类和特征,进而管窥明代特征鲜明的饮茶文化。  相似文献   
19.
蔡定益 《中国茶叶》2009,31(10):33-36
中国是世界茶的故乡,茶业勃兴于唐代中期,茶文化也随之兴起。《聊斋志异》是清代前期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亦包含有一定茶文化的内容。据笔者统计,《聊斋志异》12卷加上附录"茶"字共出现39次,"茗"字出现23次,该书490余篇目中共有36篇直接涉及茶事。但在当前茶文化的研究热潮中,至今未出现关于《聊斋志异》中茶文化的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人不揣浅陋,写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蔡定益 《茶叶》2011,37(2):116-120
审美功能是中国古代茶馆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包括对茶馆环境(包括室内布置和室外园林)之审美、对山水风光之审美、对文学艺术(包括音乐、戏曲、评书、绘画、书法、诗词和茶艺)之审美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