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免耕覆盖对红薯生长发育特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桂薯131为试验材料,进行红薯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免耕稻草覆盖模式对红薯农艺性状、生理性状、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红薯农艺性状方面,除活苗率外,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的蔓长、主茎叶片数、分枝数比传统栽培处理高;在生理性状方面,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CAT活性比传统栽培处理高;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与传统栽培处理相比,能培肥土壤肥力;在产量与品质方面,以免耕稻草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大中薯率最高,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均比对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冬马铃薯茬水稻不同免耕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冬马铃薯收获后遗留的种植畦进行水稻免耕稻草覆盖直播栽培和免耕抛栽两种栽培方式对水稻根系、群体消长、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直播栽培水稻的根系生物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免耕抛栽处理,增幅达3.44%~7.26%,同时还显著增加了10~20cm、20~30cm+层的根系比例,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根系活力,促进了水稻分蘖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及产量,每公顷可比免耕抛栽增产387kg,增产5.25%.  相似文献   
13.
施氮水平对甘蔗苗期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采用网室微区盆栽试验方法,基肥设15N标记尿素0.75、1.5、2.25 g/盆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施氮水平对甘蔗苗期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15.18%~16.77%来自施用的氮肥,83.23%~84.82%来自土壤和种茎;甘蔗氮肥利用率为1.76%~3.44%。随施氮水平的提高,甘蔗幼苗干物质、N、P、K积累,以及来源于肥料氮素比率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N与P、K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施氮水平主要影响氮磷钾尤其是肥料N在甘蔗地下部分器官的分配。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栽培为对照,探讨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红薯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能提高0~10cm耕层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各项碳库指数,而对10-20cm土层的影响不明显;免耕稻草覆盖0~10cm、10—20e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高于传统栽培,说明免耕稻草覆盖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产上长期采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措施,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碳、氮及氮素矿化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稻田红壤免耕稻草覆盖方式种植红薯,研究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碳、氮和氮素矿化菌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增加0—1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的碳氮比;保护性耕作处理的氨化细菌数量无论是在0~10cm土层还是10~20cm土层均比传统耕作处理高近1倍,而硝化细菌数量则是0-10cm土层高于传统耕作处理,且差异显著,10~20cm土层与传统耕作处理差异不大。说明保护性耕作能增加表层土壤碳、氮含量,降低土壤碳氮比,有利于氮素矿化菌的生长,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速效氮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效率及氮素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通过网室盆栽试验方法,在总施氮量(15N标记尿素5g/盆,相当于450kg·hm-2)相同条件下,研究了全部基施(T1)、50%基施+50%在分蘖期追施(T2)和30%基肥+30%在分蘖期追施+40%在伸长期追施(T3)3种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效率与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约18%~29%来源于当季施用的尿素氮,71%~82%来自土壤和种茎氮;氮肥利用率为21.0%~34.52%,残留率为37.61%~44.13%,有21.35%~41.39%的氮素损失。3种施氮方式下,氮肥残留在0~20cm土层较多,在20~40cm残留较少。随氮肥施用时间后移,甘蔗吸收的氮素、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蔗茎产量及产糖量明显增加,而氮肥损失率显著下降,蔗茎的氮素分配率和蔗糖分积累略呈下降趋势,同时氮素在0~20cm土层的残留呈上升趋势,在20~40cm土层呈下降趋势。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考虑,T3施氮方式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水平对甘蔗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设施用15N标记的尿素2.5 g pot-1、5.0 g pot-1及7.5 g pot-13个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甘蔗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甘蔗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不同程度增加,同时土壤碱解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肥料氮素残留量及肥料氮素残留率显著增加,但甘蔗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施氮水平还明显影响甘蔗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氮素分配、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在不同土层的分布。本试验条件下,甘蔗氮肥施用土层深度为20 cm、尿素施用量为5.0 g pot-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设15N标记尿素作基肥(5g/盆)(T1)、基肥(2.5g/盆)+分蘖肥(2.5g/盆)(T2)及基肥(1.5g/盆)+分蘖肥(1.5g/盆)+攻茎肥(2g/盆)(T3)3个处理,研究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比较,T2、T3极显著提高了甘蔗尤其是蔗根和蔗叶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其中T3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3个处理间甘蔗植株的氮肥偏生产力、吸收的肥料氮、氮素分配率及氮肥利用率等数值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氮肥以基肥+分蘖肥+攻茎肥施用最有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通过网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氮量对甘蔗伸长期氮肥效率与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15%~27%来源于当季肥料施的氮,73%~85%来自土壤和种茎氮;氮肥利用率为21.78%~26.75%,残留率为61.24%~69.85%,损失率为8.37%~12.02%。增施氮肥,甘蔗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及氮肥吸收量、氮肥残留量、氮肥损失量以及氮肥残留率明显增加,而氮肥吸收率和损失率明显下降,氮素和干物质在蔗茎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同时氮素残留分布在0~2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在20~40 cm土层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15N示踪技术应用于甘蔗氮素吸收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微区方式,研究在施氮量相等的条件下,基肥、分蘖肥和攻茎肥分别施用20%、30%和50%15N标记尿素对甘蔗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的NDFF%和NDFF均表现为攻茎肥>分蘖肥>基肥;氮素在甘蔗根系和叶片的分配比率均为基肥>分蘖肥>攻茎肥,而在蔗茎中的分配比率则是攻茎肥>分蘖肥>基肥;不同时期施肥甘蔗对氮素的利用率表现为攻茎肥>分蘖肥>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