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茶产业是四川省主导农业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高质量等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病虫为害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黑刺粉虱在全国茶园普遍发生,该虫除直接吸食植物汁液外,还产生大量蜜露诱发煤污病,为害较重。文章总结了黑刺粉虱的形态特征、四川地区发生规律等生物生态学特点及生态调控、农业措施、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及应急处理等绿色防控技术,为广大茶农、茶园管理人员及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了明确不同比例蚜虫饲喂对异色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为后续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试验设计5个处理,分别是饲喂蚜虫减量100%、75%、50%、25%、0%,即A、B、C、D、E,A为全饲料饲喂对照组,E组为全蚜虫饲喂对照组。试验过程中记录各处理异色瓢虫的产卵量、孵化率、死亡率及产卵位置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D组与E组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减量50%及以上的蚜虫饲喂处理异色瓢虫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处理可收集卵块数量及卵粒数量极显著高于不可收集卵块及卵粒数量,A、B、C组可收集产卵量极显著低于E组;各处理异色瓢虫产卵量跟随时间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变化,平均4天一个峰值;B、C、D组的孵化率略高于对照组E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雌虫的死亡率普遍高于雄虫的死亡率,死亡率由高到低分别为E组>A组>B组>C组>D组。本研究表明减量25%的蚜虫饲喂没有降低异色瓢虫的有效产卵量,减量50%以上的蚜虫饲喂显著降低了异色瓢虫有效产卵量,明确了不同比例的蚜虫减量饲喂对异色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不同容积-密度组合饲养七星瓢虫对其各历期存活率及成虫重量的影响,本研究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80%,光照周期10L:14D条件下,设置3种容积 (1000ml、750ml、500ml)与3种密度 (25头、35头、45头)组合下观察统计不同历期七星瓢虫存活数,并对成虫称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容积组合对低龄期幼虫存活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它历期(P<0.05)。其中,1-2龄在500ml下的存活率25头、35头、45头均显著的低于750ml下的3种密度及1000ml-25头,依次为57.33%,48.57%,40.74%,其存活率的最佳容积与密度组合为750ml-35头,存活率达到88.57%;在3龄、4龄、蛹期及成虫时,其最佳饲养组合分别为500ml-25头、1000ml-25头、750ml-35头及750ml-35头,其存活率分别为93.33%、94.49%、92.38%和97.78%,但该最优组合在统计学上与其它组合无显著差异(P>0.05);对初羽化成虫称重表明,除1000ml 25与45头/盒间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体积与密度组合下成虫体重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综上所述,在七星瓢虫规模化饲养中,幼虫阶段的低龄期存活率受密度及容器大小影响严重,当密度为25-45头时,应避免1-2龄阶段在小于500ml条件下饲养,对七星瓢虫规模化饲养条件的设置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4.
主要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种川杂棉37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抗虫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5.
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茶区,发生量较大.目前在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为探索3种生物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5%桉油精可溶液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除虫菊素水乳剂300倍液、200倍液、100倍液药后7 d内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在药后3 d防效达到最高,100倍液的防效为51.37%;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倍液与300倍液防效接近,药后3~7 d的防效为63.04%~66.45%,且显著高于900倍液;5%桉油精可溶液剂防效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在药后7 d 100倍液的防效达到最高,为82.02%,200倍液与1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差异,但100倍液与300倍液的防效有显著性差异.3种相对高浓度的生物农药中5%桉油精可溶液剂的防效相对较好,0.5%藜芦碱可溶液剂防效次之,1.5%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不同胡萝卜素含量及人工饲料制作方法对七星瓢虫幼虫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胡萝卜素及其他组分组成的不同状态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幼虫进行饲养,对七星瓢虫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成蛹率、成虫数量及体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以50 mg/kg浓度胡萝卜素及其他组分饲养的幼虫的成蛹率为75.00%±5.00%(n=20)、成虫率为71.75%±2.00%(n=20)、幼虫期为(11.68±0.10)天(n=20),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胡萝卜素饲养组;体重(0.0325±0.0007) g(n=20)则显著低于其他浓度饲养组,蛹期(3.70±0.11)天(n=20)与其他浓度饲养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干粉饲料加糖水的组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幼虫的蛹期(3.80±0.06)天(n=20)和体重(0.0357±0.0006) g(n=20)与糊状饲料饲养组的蛹期(3.55±0.10)天(n=20)和体重(0.0345±0.0010) g(n=20)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干粉饲料加糖水的组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幼虫的成蛹率57.50%±2.00%(n=20)和成虫率41.25%±5.00%(n=20)均显著高于糊状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成蛹率18.00%±2.00%(n=20)和成虫率17.00%±2.00%(n=20),而幼虫期(9.93±0.17)天(n=20)则显著低于糊状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幼虫期(11.68±0.16)天(n=20)。50 mg/kg浓度的胡萝卜素组成的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其成虫率和成蛹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干粉状人工饲料显著优于糊状人工饲料,研究明确了1组较优的七星瓢虫幼虫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7.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蚜发生规律及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四川省凉山州烟区烟蚜发生规律及天敌昆虫防治烟蚜效果,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对2015年及2016年四川省凉山州烟区5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同时,释放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及烟蚜茧蜂对烟蚜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烟蚜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但年度间差异较大。2015年五个主要植烟县烟蚜数量发生态势除冕宁县呈单峰型外,其余各县均为“M”型发生规律,但2016年各县则未发现“M”型发生规律,均仅有一个发生高峰期。防治效果表明,烟蚜茧蜂的控害效果均滞后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四种防治措施的持续控害能力强弱依次为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烟蚜茧蜂及常规防治。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利用黄板、蓝板和混色色板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等常见昆虫进行诱集并比较结果,旨为茶园科学合理使用粘虫色板防治虫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色板对靶标害虫小贯小绿叶蝉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混色板>黄板>蓝板,混色板的诱集数量为5.31头/面;对其他害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黄板>混色板>蓝板,黄板的诱集数量为3.27头/面;对寄生性天敌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混色板>黄板>蓝板,混色板的诱集数量为2.73头/面;对捕食性天敌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蓝板>混色板>黄板,蓝板的诱集数量为0.73头/面;对中性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黄板>蓝板>混色板,黄板的诱集数量为20.78头/面;对传粉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蓝板>黄板>混色板,蓝板的诱集数量为1.27头/面.三种色板诱集茶园昆虫中益害比比值高低依次为蓝板>混色板>黄板,分别为:0.48、0.40和0.31.粘虫色板虽然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但其对有益昆虫的不利影响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9.
为探索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的较优生物防控技术,采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卵块的方法,探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田间定殖能力。结果表明,在释放瓢虫卵卡15 d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防治效果分别为73.48%和74.35%,而后逐渐降低,但均维持在60%以上,2种瓢虫对茶蚜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七星瓢虫卵卡的田间孵化率为54.13%,异色瓢虫卵卡的田间孵化率为58.87%,在瓢虫卵卡释放30 d内均发现有瓢虫存留,且异色瓢虫各虫态存留数均略多于七星瓢虫,但除异色瓢虫的蛹存留数显著高于七星瓢虫外,其余虫态的存留数二者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究七星瓢虫不同虫态的低温贮藏条件,本研究在不同恒定低温-时间与变温预处理后恒定低温-时间组合下分别测定了七星瓢虫卵、蛹及成虫的孵化率、羽化率及成虫存活率。结果表明,无论恒定低温或变温预处理,卵在常温下3 d均可孵化,恒温和变温的孵化率分别为72.56%和73.93%,且当保存时间不超过5 d时,卵在8℃、10℃及12℃时孵化率均在50%以上,保存时间为10 d时,卵在10℃及12℃时孵化率均在50%以上。七星瓢虫蛹在恒温和变温预处理条件下,在10℃保存3 d时均可完全羽化,且羽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当保存时间达到50 d,恒定温度在2℃、4℃、6℃和8℃下畸形率达到了100%,而其余保存天数下均未出现畸形率,当变温预处理后,仅在2℃下保存20、30和50 d分别出现100%、50%和100%的畸形率。在25℃保存时,恒温和低温预处理下的成虫保存40 d时,全部死亡,但恒温8℃下保存60 d和变温预处理10℃下保存60 d的成虫存活率分别达到60.46%和63.29%。综合分析表明,一定时间下的恒定低温和变温预处理保存均能延长七星瓢虫卵、蛹及成虫寿命,从而为七星瓢虫不同虫态商品化及其货架期的延长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