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1篇
  1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为了阐明乙酰甲喹在水产动物中的代谢过程,本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及代谢软件MetabolynxXS自动分析采集功能,研究其在斑马鱼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斑马鱼经药浴摄入乙酰甲喹后,分别采用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组织中的乙酰甲喹及代谢物,过0.22μm滤膜后经UPLC-Q/TOF-MS分析,通过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色谱图新增色谱峰,确定代谢产物的数量;通过比较乙酰甲喹标准品及代谢产物的精准MS/MS质谱图,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显示,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的代谢产物较少,主要是脱氧代谢物,包括单脱氧代谢物N1-脱氧乙酰甲喹(1-DMEQ)、N4-脱氧乙酰甲喹(4-DMEQ)及双脱氧代谢物N1,N4-双脱氧乙酰甲喹(1,4-BDMEQ),代谢途径主要为N→O基团还原。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发现,乙酰甲喹消除较快,4h降至初始浓度一半以下,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3种代谢产物浓度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种单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2h浓度达到最高,8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双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4h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2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代谢消除速率较快。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乙酰甲喹在其他水产食品动物中的代谢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水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2.
为了阐明乙酰甲喹在水产动物中的代谢过程,本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及代谢软件MetabolynxXS自动分析采集功能,研究其在斑马鱼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斑马鱼经药浴摄入乙酰甲喹后,分别采用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组织中的乙酰甲喹及代谢物,过0.22 μm滤膜后经UPLC-Q/TOF-MS分析,通过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色谱图新增色谱峰,确定代谢产物的数量;通过比较乙酰甲喹标准品及代谢产物的精准MS/MS质谱图,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显示,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的代谢产物较少,主要是脱氧代谢物,包括单脱氧代谢物N1-脱氧乙酰甲喹(1-DMEQ)、N4-脱氧乙酰甲喹(4-DMEQ)及双脱氧代谢物N1,N4-双脱氧乙酰甲喹(1,4-BDMEQ),代谢途径主要为N→O基团还原。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发现,乙酰甲喹消除较快,4 h降至初始浓度一半以下,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3种代谢产物浓度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种单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2 h浓度达到最高,8 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双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4 h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2 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代谢消除速率较快。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乙酰甲喹在其他水产食品动物中的代谢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水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3.
酮血病,又称醋酮血病,是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病.由于日粮中脂肪和蛋白异常过剩,而糖和粗饲料,多汁饲料不足且缺乏,引起机体代谢紊乱,酮体在体内大量蓄积,即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74.
运用复变函数,解析延拓方法对楔型向错偶极子与圆形界面刚性线夹杂的弹性干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含一条刚性线夹杂的封闭形式解.同时应用扰动技术,导出了向错偶极子的向错力即像力的显式表达式,分析了刚性线及介质I对逐渐靠近的向错偶极子排斥或吸引作用的规律,并发现泊松比对向错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5.
荷花具有姿美、色美、香美、荷文化之寓意美的特点,适宜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文章阐述荷花美的内涵、形式;分析荷花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荷花的水面栽植、荷文化的演绎设计、赏荷的人性化设计、荷花专类园等园林设计应用问题;介绍荷花水面设计栽植要求。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以柿子为原料,经脱涩、酶解取汁,汁液调配制取混浊型柿子果汁的工艺过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影响果汁调配的主要因素和水平,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了正交试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混浊型柿子果汁调配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混浊型柿子果汁的最佳调配方案为:稳定剂添加量为0.5g· kg-1、果汁含量为263 g· kg-1、柠檬酸添加量为0.8g· kg-1、糖添加量为100 g·kg-1.该工艺所生产的混浊型柿子果汁色泽鲜丽,具有柿果典型的风味,酸甜适口,产品中膳食纤维、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77.
在近年来的日本,“里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备受瞩目.报刊、杂志等关于里山的记事或报导屡屡出现.其社会背景是有些人想借此时机恢复里山的原貌,同时也不排除有些人以此为题材向海外介绍日本的里山,包括对广泛的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议论.   所谓里山,是指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农用薪炭林,后来泛指农村的自然景观.当初,里山农民们维持生计的场所而存在.但是,1960年以后,在日本由于发生了燃料革命,加之化学肥料的普及,农业上实行集约经营,追求效益,其直接后果导致里山的存在失去了必要性.里山被放弃经营,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其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急剧发生了变化.迄今为止,产生了许多问题.问题之一,伴随着开发,里山其本身的存在受到了威胁;问题之二,即使被暂且保留下来,但因疏于管理,里山作为与人们亲近的自然之类的价值就难免变得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持与保护里山便成为今后管理上面对的课题.当前,市民团体、行政部门以及学者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所持的观点不尽然相同,但都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人们试图从定义、历史、立地、环境、动植物组成等方面来研究里山,并探索里山的活用.总之,围绕里山而进行的一系列讨论基本上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因此,梳理过去,寻求里山今后的最佳管理方式并明确其发展方向等工作也便成为必要.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8.
提出了表征锥篮式离心机沿轴向方向分离性能的指标。其物理概念明确,测试方法简便。试验表明,沿锥篮轴线方向,分离性能是不等的。50% 以上的水分由仅占锥面面积 1/5的中部脱出。固形物损失量自锥面下部往上逐渐降低。指出提高试验所用锥篮分离性能的主要措施是:(a)在锥篮下部,抑制料液的切向滞后滑动,并迅速形成滤饼层;(b)在锥篮上部,降低料液沿母线滑动速度,延长通过上部的时间。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旨在基于对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筛选,寻找新型非核糖体肽类抗菌物质。通过对烟台沿海地区的土壤、海水及近海常见海洋生物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分离纯化得到细菌的单克隆,以大肠杆菌(E.coli)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为指示菌进行初步筛选,以耐多黏菌素和碳青霉烯E.coli B2(blaNDM-5+mcr-1)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T144作为指示菌对有活性的细菌进行二次筛选。通过提取基因组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比对,确定活性菌种属。采用有机萃取法对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萃取,通过凝胶层析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利用分析型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进—步利用质谱对纯化后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结构鉴定。测序结果表明,活性菌属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种,将其命名为解淀粉酶芽孢杆菌9-14(活性菌9-14)。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活性菌9-14的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RSA T144、E.coli ATCC 25922和E.coli B2均具有高效抑制作用。活性菌9-14代谢产物是由氨基酸链组成的环状脂肽,属于伊枯草菌素的衍生物。对活性菌9-14代谢产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谱研究发现,活性菌9-14的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该抗菌物质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减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抗菌物质对所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均不表现活性。本研究得到一种新型的抗菌物质,以该抗菌物质为抗菌药物的前体,可为食品安全和疾病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为了解决环境水体中钛酸酯类物质的污染问题。[方法]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作为目标物质,以经HNO_3氧化改性结合金属离子浸渍改性的文冠果种仁壳基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吸附剂对DMP的吸附效果。[结果]经HNO_3氧化改性后再进行金属离子浸渍改性的文冠果种仁壳基活性炭(记为PAC_(N-Mn)~(2+))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其对水体中DMP的吸附去除率,且Mn~(2+)浸渍改性效果较好,其DMP去除率可达88.21%。[结论]PAC_(N-Mn)~(2+)对水体中DMP去除率受溶液pH的影响较大,最佳pH范围在3.04~5.75之间。动力学初步研究发现其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