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008年度.通过试验分析播种期、开花期的气象条件、除杂迟早及摘薹调花等因素对杂交种子纯度的影响,探索了提高种子生产纯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核遗传组成对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组同核异质不育系与3个共同恢复系,按NCⅡ遗传设计进行组配,在分析不育细胞质对主要产量因子的细胞质效应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玉米杂交种核遗传组成对产量性状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型、S型、YⅠ-1型3种不育细胞质对穗粗、百粒重2个性状的遗传负效应受不育系的核背景、父本核及核核互作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因不育细胞质类型、产量性状及杂交种亲本不同而异;②可通过对不育细胞质类型及杂交种亲本的选择以减轻或克服不育细胞质的遗传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沼液施用量代替化肥运筹甜瓜对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甜瓜生产减肥减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化肥处理(CK)与沼液处理,其中CK施用复合肥600 kg/ha,T1、T2、T3和T4处理沼液总施用量分别为100、140、180和220 t/ha,各沼液处理均按照基肥与果实膨大肥的比例为1∶1进行运筹。在甜瓜的生长特定期测定株高、茎粗、病害指数、叶绿素含量和植物器官干重,以及果实品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沼液在基肥用量为70~110 t/ha时,甜瓜的株高和茎粗与CK施用效果无明显差异;T4处理的甜瓜植株叶绿素SPAD值最高(86.61),而T3和T4处理的病害指数最低(14.06);除T1处理外,其他沼液组干物质积累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T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240.66 g);T4处理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糖酸比最高,分别为9.71%和88.27,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沼液处理土壤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均低于CK,且随着沼液施用量增加相对丰度不断减少;T3处理土壤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10.08%),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最低,分别为2.92%和2.23%。真菌中T3处理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最高(81.19%),而T3和T4处理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明显低于CK及T1和T2处理。同时,T3处理土壤的细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真菌的Chao1指数低于CK、T1和T4处理,而Shannon指数最低。【结论】沼液总施用量在180 t/ha(基肥90 t/ha,果实膨大肥90 t/ha)条件下能促进甜瓜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升果实品质,并提高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同时降低真菌的多样性,可在甜瓜实际生产中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14.
简要说明甜玉米突变基因由来以及研究近况。甜玉米在碳水化合物中形成的隐性突变基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种源丰富,已育成多个品种。在育种技术方面,着重介绍新方法一转座子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发生特点,对发病原因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对小麦赤霉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栽培条件、菌源变异等因素影响,其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并对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沼液量对黄瓜生长发育、生物产量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施沼液能够显著促进黄瓜营养生长和生物产量,以浇施200t·hm-2沼液量的产量最高,比对照浇清水增产9.56%;同时浇施沼液,也可提前1~2d进入各个生育期,植株生长健壮,叶绿素相对含量有所提升,并能有效提高其抗病性,黄瓜外观与营养品质都得到改善,符合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3组同核异质系为材料,研究不同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对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质(N)相比,3种不育细胞质(S、C、Y1-1)对自交系产量都有显著提高;同时3种不育细胞质对自交系的其他产量性状也分别产生了显著的或正或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EMS诱变甘蓝型油菜获得高油酸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4% EMS诱变甘蓝型油菜NJ7982种子,从M2代筛选得到1个油酸含量76.15%的突变株(M2-2080),M3代该突变体的油酸含量也达到了75.0% (M3-2080-1).对高油酸突变体M3-2080-1和野生型BnFA D2基因进行克隆,分析突变体油酸含量高的原因.序列表明,高油酸突变体中,BnFA D...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中下旬,小麦基腐病在江苏省盱眙、涟水、楚州、建湖、泰州等地大面积发生,其田间表现为小麦基部呈褐色条斑,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节间,出现腐烂和叶片发黄现象,病株基部第一、第二节间腐烂。一般病田麦株发病率在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小麦基腐病可分为茎基腐、根腐、穗腐。该病一般在东北春麦区.西北地区危害较重。据调查,我省春性品种发病较重,冬性、半冬性及春性较弱的小麦品种基本没有发病。其原因可能是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温度异常偏高,春性小麦在本地区拔节较早,雨量大、拔节时麦株茎秆较嫩,在3月5日前后又遇低温寒流天气,致使小麦拔节嫩茎受冻,抗病能力下降,受病菌侵染。为有效控制该病危害,笔者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