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江西早熟梨病害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3月上旬至10月下旬,每月1次定期到金溪和南昌市郊调查江西早熟梨病害,共调查出早熟梨病害9种,其中以梨轮纹病发生最重,其次是梨锈病和梨角斑病。梨角斑病是近年迅速上升起来的一种病害,应加强防治和研究。  相似文献   
52.
5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轮纹病是为害江西早熟梨最主要病害之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20%乙蒜素乳油和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的毒力,各药剂的EC50值依次为:0.071 2 ,0.085 7,0.219 6,9.622 3,114.589 4 μg/mL.可见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3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表现出很强的毒力.对5种杀菌剂还进行了田间梨轮纹病的防治试验,按推荐的各自最高使用浓度喷雾时,其防效依次为85.1%,82.5%,65.0%,57.6%,35.0%,可见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明显.根据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建议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江西早熟梨轮纹病.  相似文献   
53.
山药是一种颇具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的蔬菜作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大有发展前途。近年来,随着山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害发生也随之加重,其中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以及病毒病害等,而这些病害的发生在雨水多的季节尤为突出,其为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严重制约着山药的发展。通过对山药病害发生种类、为害症状、病原、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山药病害进行综述,指出了山药病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山药病害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优化柑橘品种茎段离体培养条件并开展微芽嫁接(试管内茎尖嫁接)试验,为培育无毒柑橘组培种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温州蜜柑和纽荷尔脐橙成年态枝条进行不同浓度HgCl2和NaClO消毒,筛选适宜组培利用的柑橘外植体消毒方式、采集季节及激素配比;开展嫁接砧木种子消毒和微芽嫁接试验,分析两个柑橘品种微芽嫁接的萌发状况.[结果]温州蜜柑外植体的最适消毒方法为70%酒精+1.0‰HgCl2消毒6 min处理两次;纽荷尔脐橙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15.0%NaClO处理两次;采集成年态柑橘茎段进行离体培养的最佳时期为夏季;在MS固体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和0.1 mg/L萘乙酸(NAA)均有利于两个柑橘品种外植体腋芽萌发.砧木种子最适消毒方法为剥去内外种皮+70%酒精+1.5%NaClO溶液处理;两个柑橘品种微芽嫁接的萌发率较低,分别为10.00%和6.67%,但嫁接成功后柑橘苗长势良好.[结论]于夏季剪取温州蜜柑和纽荷尔脐橙成年态枝条带芽茎段,分别经70%酒精+1.0‰HgCl2消毒6 min处理两次、70%酒精+15.0%NaClO处理两次,在添加1.0 mg/L 6-BA+0.1 mg/L 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可获得最佳的培养效果.利用微芽嫁接技术嫁接的柑橘苗长势良好,可在提高其嫁接萌发率基础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芋疫霉菌快速、准确的PCR检测技术,为芋疫病流行规律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芋疫霉菌与其他疫霉菌种类Ypt1基因序列差异,设计了1对芋疫霉菌PCR检测特异引物PCOF/PCOR,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应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扩增条件下,PCOF/PCOR引物能特异性地从芋疫霉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172 bp的条带,而其他供试病原菌均无扩增条带。在25μL PCR反应体系中,PCOF/PCOR引物对芋疫霉菌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pg,而以疫霉菌Ypt1基因通用引物ph1F/Yph2R为第一轮引物,PCOF/PCOR为第二轮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能检测到10 fg芋疫霉菌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 000倍。采用巢式PCR,可从芋疫病发病的叶片和未显症叶片组织中检测到芋疫霉菌,检出率分别为100%和57.5%。【结论】所建立的巢式PCR可应用于芋疫霉菌的快速、特异和高灵敏度检测。  相似文献   
56.
Basmatic370突变体BTX抗稻瘟病遗传分析及基因标记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TX是由Basmatic370突变而来的优质抗源籼稻品种,它对稻瘟病菌(Man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具有广谱抗性.为了挖掘和定位BTX含有的稻瘟病抗性基因,首先利用7个对丽江新团黑谷(LTH)致病,但对BTX非致病的稻瘟病菌株95-59a、98-288a、00-193a、05-20a、05-135a、06-138a和RB6分别接种以BTX为抗性供体、LTH为感病亲本获得的102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其中3个菌株95-59a、98-288a和05-20a在RILs后代群体的抗感比率符合R:S=3:1,其抗性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其余4个菌株00-193a、05-135a、06-138a和RB6在RILs后代群体的抗感比率符合1R:IS,它们的抗性由一对基因控制.本研究选用致病谱较广的菌株00-193a进行抗性基因标记定位,旨在鉴定出对华南稻区具有广谱抗性的稻瘟病基因.用菌株00-193a接种由BTX和LTH杂交获得的F2群体后代个体,F2后代群体的抗感比率符合R:S=3:1,表明BTX对接种菌株的抗性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并由此构建了由400个极端感病个体组成的作图群体用于基因的分子定位.选用250个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由00-193a接种的RILs群体构建的抗病池和感病池进行筛选和连锁分析.结果发现,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1个微卫星标记RM224与抗性基因连锁.进一步连锁分析表明,共有5个标记RM27181、RM27272、RM224、RM27334和RM37363与目的抗性基因Pibt(t)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7.74 cM、1.50 cM、0.25 cM、10.59 cM和13.24 cM.基因被初步定位于RM224和RM27334之间约10.84 cM的遗传区域.  相似文献   
57.
蒋军喜 《江西植保》2003,26(1):48-48
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又称黄梢病,是我省近年来发病地区不断增加、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的一种检疫性病害。此病对柑桔生产的危害极大,幼龄树发病后一般在1~2年内死亡,成年树发病后则在3~5年内枯死或丧失结果能力。以下对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及防治作简要介绍。 1 为害症状 黄龙病最初表现为浓绿的树冠中出现1~2条黄梢,俗称“鸡头黄”或“插金花”,以后黄梢数量不断增多直至整株黄化枯死。黄梢上的叶片既可以是大面积均匀一致的黄化,也可以是黄绿相间的斑驳,至秋末病叶则陆续脱落。翌春,病梢抽芽早且多,长出的新梢短而纤细…  相似文献   
58.
狗牙花叶枯病是江西农业大学花圃重要病害之一。本文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狗牙花叶枯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鉴定结果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相似文献   
59.
永修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永修县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共有23个晚稻和一季晚稻品种发病,发病面积230hm^2,品种间发病率9.0%~74.3%。对该病的症状特点进行了观察记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0.
水杨酸诱导车前草抗菌核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前草苗经水杨酸处理后,接种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结果表明:5.0mmol/L水杨酸对菌核病菌无抑制作用;0.01,0.1,1.0,3.0,5.0mmol/L五种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车前草苗时,0.1mmol/L水杨酸诱导车前草抗菌核病效果比其他浓度要好,其持续时间需要3 d才表现出诱导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