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林业   410篇
农学   227篇
基础科学   255篇
  219篇
综合类   1903篇
农作物   247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1096篇
园艺   395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的毛竹扩鞭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竹扩鞭试验表明,采用土壤管理措施(锄草松土、深翻垦复、竹蔸施肥及其组合),可起到促进扩鞭成林的作用;锄草松土与深翻垦复(尤其是深翻垦复)使单鞭变短,鞭段数增加,萌动竹笋多,新竹株数多,退笋率高;竹蔸施肥能促进竹鞭的长度生长,有利于新鞭、新竹的扩展,降低退笋率,它们的组合措施则效果更佳。生长上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扩鞭促控措施,以生态培育的方法实现木森林最高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942.
高粱抗丝黑穗病抗性评价技术及抗源鉴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高梁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采用种子接种、土壤接种和皮下组织注射接种方法对75份中外高梁试材进行同步抗性评价,明确了7050A·B、Tx378A·B、10625、TNS30、&U81、莲塘矮、GW4386、GW4388 等38份高梁育种试材在不同接种方法下对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小种均表现免疫,是具有对高粱丝黑穗病菌多抗性的育种试材。本研究中采用寄主皮下组织注射接种技术鉴定抗病高梁资源在我国尚为首次应用,是高梁抗病育种中良好的抗病资源鉴选方法。  相似文献   
943.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疏伐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林6~10年生的树高、胸(地)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74%~20.14%、8.61%~40.46%、27.88%~107.11%和17.42%~59.79%。  相似文献   
944.
针对福建省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水灌溉发展的布局重点应放在闽东南沿海和闽西北山地重砂壤土丘陵区,以及沿遍屿缺少灌溉条件的旱地、坡耕地;工农业、城乡用水地质突出地区;取用水过量,使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通过节水可扩大灌溉面积的地区;以及受缺水困扰的“老、少、边、穷”地区,并面向21世纪提出了全省节水灌溉的发展目标与措施。  相似文献   
945.
桑茶的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桑根制茶桑根皮性甘、寒、能泻肺平喘及行水消肿,主治肺热、水肿、小便短小,糖尿病及骨折等症,桑根皮的提取液能明显降低血压,还有镇静作用。挖掘桑根,在暗处放置2月~3个月,切成0.3cm~0.5cm厚的小段,在干燥器中干燥2小时,而后烘干即成桑茶成品。亦可挖掘桑根,刮去桑?..  相似文献   
946.
美洲斑潜蝇发育始点及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设置5种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速率进行了观察,测得其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4、12.8、11.1.15.0、12.5℃和29.0、48.9、136.6、23.7、235.2日度,同时对1997年进行了发生检验。  相似文献   
947.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综述了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植物内生细菌分布广,种类多,存在于大多数高等植物中,已在生物防治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线虫病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植物内生细菌的防病机理主要通过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和营养物质、产生抗菌活性物质以及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等多种作用方式。同时,对植物内生细菌防治植物病害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8.
李建锋  张荣  董莹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86-1787,1806
[目的]研究冬萝卜莲座期叶绿素含量及收获期产量与对应施氮肥量的关系。[方法]以广东培育的晚熟冬萝卜为试材,施尿素处理设0、70、130、190、250kg/hm2(分别标记为N0、N70、N130、N190、N250)5个施N水平,动态分析了莲座期冬萝卜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收获时冬萝卜产量。[结果]5个不同施N水平处理中,冬萝卜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N肥量的增加呈对数递增,以N130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0.461mg/kgFW),且与N190和N25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收获时,块根产量以N130处理最高(65.5t/hm2),N250处理次之(63.5t/hm2);冬萝卜叶产量以N250处理最高(17.7t/hm2),N130处理次之(12.6t/hm2)。块根产量和叶产量分别与叶绿素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809)和显著正相关(R2=0.7891)。[结论]研究认为,该地区冬萝卜施N肥量应在1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49.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盛花期游览路线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盛花期游客游览路线选择及森林公园管理建设改善方案,选择杜鹃盛花期晴朗天,以普底景区8个游憩地为监测点,通过研究不同监测点大气颗粒物浓度、人体舒适度指标及美景度值等因子的变化,为游客、管理者提供参考。结果表明,8个监测点大气颗粒物日均浓度皆低于Ⅰ级标准,日变化规律均为上午高、中午低、傍晚略有回升;园内人体舒适指标总体较高,仅在7:00时,监测点S2、 S3和S8感觉不舒适,其余时段各监测点皆处于舒适或很舒适状态;美景度平均值从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杜鹃林林缘、空旷地、杜鹃林林内和无花针阔叶混交林,且因太阳高度角及光线强度变化,各监测点在不同时间段美景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50.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P)和硅酸盐(SiO2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34–-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23–-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34–-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23–-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