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林业   419篇
农学   256篇
基础科学   264篇
  237篇
综合类   2053篇
农作物   263篇
水产渔业   158篇
畜牧兽医   1136篇
园艺   423篇
植物保护   20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利用PCR技术 ,分别从产F18ab菌毛的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分离株G及产F18ac菌毛的大肠杆菌 8813株中扩增出 5 10bp左右的F18菌毛A亚单位基因 (fedA)。将这 2个PCR扩增产物按预定阅读框架克隆入pGEX 6p 1载体的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基因的下游 ,筛选获得阳性重组质粒 ,并对质粒中的插入序列进行测定。序列分析表明 :F18ab与F18ac的fed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7.6 % ,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4.7%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F18acfedA基因的第 36 3bp处比F18ab多 3个核苷酸 ,并出现一个新的酶切位点 (NgoMI)  相似文献   
192.
193.
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可能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已成为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能否在我国生产上发挥效益的限制因素。基因拆分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转基因目标性状飘流,为培育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本研究将耐除草剂基因G2-aroA拆分成N端(EPSPSn,1~295aa)和C端(EPSPSc,296~435aa),分别与SspDnaE蛋白内含肽的N端(Intein-N)和C端(Intein-C)连接形成融合基因EPSPSn-In与Ic-EPSPSc,并分别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受体材料中花11。Southern杂交证明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中外源基因为单拷贝插入。侧翼序列分析证明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中外源基因分别插入第2和第6染色体。利用四引物法筛选出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的纯合系,并通过有性杂交获得同时含有EPSPSn-In与Ic-EPSPSc的转基因水稻En×Ec。草甘膦抗性分析发现,单独含有1个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不具有耐受草甘膦特性,而同时含有2个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En×Ec具有耐受草甘膦的特性,说明拆分后的2个蛋白片段在intein的介导下重新组装成完整有功能蛋白,并赋予转基因水稻耐受草甘膦的特性。转基因水稻En×Ec与含有完整G2-aroA转基因水稻G2-6相比,其耐受草甘膦的能力有所下降,但能够满足生产需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基因拆分技术培育转基因耐草甘膦水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转基因杂交稻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4.
[目的]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组配模式对超级稻晚稻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超级稻5优103为供试品种,研究劲久(27-11-12)、劲久(24-14-16)、永笑(22-8-15)、MEISTER 7、MEISTERS 15等在不同组配模式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复合肥(25-10-16)+尿素”(常规施肥模式)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缓/控释肥配施模式下“永笑(22-8-15)+ MEISTER 7”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其水稻根长、分蘖期叶片SPAD值、抽穗期叶片SPAD值、破口期抽穗的整齐度和倒三叶叶面积较常规施肥提高13.9%、4.0%、8.4%、15.2%和19.2%,差异显著;其水稻产量、株高和有效分蘖数较常规释肥提高-1.7%、2.3%、和2.0%,差异不显著。劲久、永笑系列缓/控释肥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氮、磷和钾素利用效率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3.0%~19.9%、2.1%~8.9%和3.2%~13.7%。[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稻谷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水稻群体结构等因素,“永笑(22-8-15)+ MEISTER 7”处理的施肥模式最佳,“永笑(22-8-15)+尿素”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95.
为稳步推进沈丘县花生发展,同时兼顾玉米生产,在多方考察、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和机械化水平,本着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增加投入,提高效益的目的,从合理选用品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土壤处理、种子加工及精选、药剂拌种、适时播种、采用垄作带状播种、选用适当播种机械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制定高畦垄花生、玉米套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6.
基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林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为林业发展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7.
水稻籼粳杂种一代生育期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生育期不同的籼型野败恢复系和保持系与典型粳稻和籼粳中间型亲本配制成80份籼粳杂种一代组合,用亚种肉品种间杂交为对照,研究了籼粳稻杂种一代生育期的表现。结果表明,以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生育期优势最强,一般都超过双亲平均值;品种间杂种一代生育期优势最弱,接近中亲值;籼或使型亲本配籼粳中间型亲本,杂种一代生育期优势介于上述两类型组合之间。籼粳杂交由于双亲的不同,组合间F1生育期优势差异很大,有的组合甚至出现负向优势.这种生育期优势差异既受双亲本身生育期的迟早所支配,如杂种一代生育期长短排列顺序为中籼/晚粳>中籼/早或中粳>早籼或早熟中籼/晚粳>早籼或早熟中籼/早或中粳;又受籼型亲本所含的野败恢、保遗传基因所制约,凡用籼型野败恢复系配制的籼粳杂种一代其生育期优势明显减弱,并与双亲籼、粳遗传距离的大小有关,杂种一代生育期优势随双亲籼、便遗传距离的扩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8.
茶典籍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人们认识和理解茶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其对外翻译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茶典籍对外翻译的现状,而后从归化和异化两个方面分析了茶典籍翻译中通常采用的两种文化处理策略,最后则通过想象美、意境美和音韵美在译文中的再现讨论了茶典籍翻译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9.
在遥感图像软件ERDAS Imagine8.5/ArcviewGIS3.2的支持下,以福建省南山风景区两个时期(1988、2004年)的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影像进行配准、图像判读、目视解译和矢量化处理,得出各个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 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研究景区各景观类型变化均较明显且复杂,达到稳定状态时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分别为4.1504(茶园)、400.3525(荒山荒地)、1395.1679(建筑)、94.8203(柳杉)、49.1661(毛竹)、337.777 5(农田)、61.2980(杉木×马尾松)、380.2391(水体)、299.4662(松杂)、173.9969(阔叶树)hm2.其中,茶园、荒山荒地、柳杉、毛竹等景观类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直至达到稳定状态;松杂景观仅在2018年前略有上升,随后即发生下降;建筑景观、水体面积比例始终处于上升状态;农田、杉木x马尾松和阔叶林景观则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由于建筑面积将大量增加,而森林景观面积则减少,景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应该从景观和生态角度出发对各景观斑块加以管理.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