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5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滨海盐碱地不同造林树种改良土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改良效果,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不同造林树种林地及对照荒地为研究对象,运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特征和盐碱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可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由中盐化向轻盐化转化,脱盐过程与碱化过程并存;不同造林地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刺槐林 > 冬枣林 > 杨树林 > 桑树林 > 白蜡林 > 榆树林 > 紫穗槐林 > 柽柳林;盐碱化状况为:紫穗槐林 > 柽柳林 > 榆树林 > 杨树林 > 白蜡林 > 刺槐林 > 冬枣林 > 桑树林。  相似文献   
102.
盐胁迫对白榆无性系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促进滨海盐渍荒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引种栽培与盐碱土的改良利用,以3个白榆无性系Y65225、Y46和Y51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方法,分析白榆无性系在不同浓度(0.0%、0.3%、0.5%、0.7%和0.9%)NaCl处理下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各指标的相关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个白榆无性系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在各盐浓度胁迫下,Y51能够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最强;Y46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最大,抗氧化能力最差,Y46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受到的盐害最大;Y51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受到的盐害最小.3个白榆无性系的SOD活性与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SOD活性、POD活性相关性不显著,CAT、POD活性与MDA含量相关性不强,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SOD活性的增加,可显著减少MDA的积累,增强其抗盐性.综合各项指标,Y51抗盐能力最强,Y65225次之,Y46最差.建议在滨海盐碱地区造林时,优先采用Y51无性系.研究结果将为今后白榆无性系在盐碱地的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阿拉善地区1961-2003年43a的沙尘暴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月际、年际和年代际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天气在空间分布上以拐子湖为中心向外辐射减少,且北部、东部区域沙尘暴发生多,西部、南部区域发生少;在季节变化上呈现出沙尘暴春夏多发、秋冬少发的分布规律,年际间沙尘暴发生时间(以d计)高于多年平均发生时间的年份少,年代际间则以20世纪70年代沙尘暴发生时间最多,之后表现为逐渐减少趋势;沙尘暴出现时间是该地区特定气候、地理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反映,沙尘暴发生时间与大风发生时间呈正相关。与当年气温、上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且月均沙尘暴发生时间与月均大风发生时间呈紧密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885。研究结果可为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以威海仙姑顶中度火烧迹地人工更新后的麻栎-樱花-刺槐混交林(MYC)、麻栎-黑松-五角枫混交林(MHW)、麻栎-黑松-黄栌混交林(MHH)和麻栎-黑松-臭椿混交林(MHC)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造林模式进行土壤的定量分析和物种多样性调查,以自然更新林地(CK)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造林模式对火烧迹地土壤修复效果以及林下植被更新状况。结果表明:(1)MHH在0-40 cm土层内土壤容重最小,土壤通气性能最佳,土壤持水状况最好,MHC次之,MYC最差,但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2)MHH在0-4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碳、碳氮比(C/N)、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为最高,MHC在0-40 cm土层内全氮、速效磷含量最高,MYC和MHW的土壤有机碳、碳氮比(C/N)、全磷、全钾与CK无显著差异(P>0.05);(3)MHH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4)综合分析后得出,MHH对中度火烧迹地土壤修复效果最佳,林下植被更新速度最快,MHC次之。MYC和MHW对火烧迹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明显,但在土壤养分和林下植物更新方面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董智  张青萍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28-12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如果旅游开发不当,破坏优美景色的现象往往在诸多地方时有发生。因此,对风景区进行研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这对于维护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毛乌素沙地几种植物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采用快速称重法对毛乌素沙地的臭柏、樟子松、油蒿、沙柳蒸腾作用日进程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同时测定了小枝含水量及气温、土壤含水率等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其蒸腾速率特征因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蒸腾速率与气温密切相关。四种植物的蒸腾速率,油蒿最高,臭柏最低。  相似文献   
107.
半干旱地区臭柏造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臭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无灌溉条件下,雨季和秋季是臭柏造林的适宜季节;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75.8%和67.8%以上。造林时风沙土0~60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以3.4%~4.1%为宜,否则成活困难。臭柏造林当年生长量不足6.0cm,第三年生长加速,生长量为造林当年的3~4倍,并接近天然臭柏群落的新枝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8.
为提高堆肥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单独添加10%膨润土(BT)、10%腐植酸(HA)以及2.5%膨润土+7.5%腐植酸(BH1)、5.0%膨润土+5.0%腐植酸(BH2)和7.5%膨润土+2.5%腐植酸(BH3)混合添加的方式,开展了其对猪粪堆肥重金属Zn、Cu钝化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膨润土和腐植酸延长了堆肥高温期,BH3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降解率达40.52%,较对照(CK)显著提高12.46个百分点(P<0.05)。堆肥过程中,BH3处理下的Cu生物有效态占比较堆肥前下降12.17个百分点,而Zn可氧化态占比较堆肥前上升29.74个百分点,降幅和升幅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与CK和单独添加处理相比,混合添加可显著提高重金属Cu、Zn钝化效率,BH3处理对Cu和Zn的钝化率分别达79.84%和36.97%,较CK分别显著提高47.80个百分点和23.09个百分点(P<0.05)。膨润土和腐植酸混合添加,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厚壁菌门、梭菌纲等参与纤维降解的有益物种相对丰度的升高。BH3处理下拟杆菌门和拟杆菌纲的相对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白蜡林不同林农间作模式对黄泛沙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尤其是碳固持的影响,为区域未来林农间作模式优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山东省菏泽市黄泛沙地国有东明林场白蜡—菊花、白蜡—花生、白蜡—大豆3种典型林农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白蜡纯林为对照,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及碳固持特征。[结果](1)0—20 cm的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呈现白蜡纯林>白蜡—花生间作>白蜡—菊花间作>白蜡—大豆间作的趋势,白蜡—大豆间作模式可明显降低0—20 cm层土壤容重(较其他模式降低7.4%~13.2%),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提高2.3%~19.8%),改良土壤结构;(2)白蜡—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固碳能力最强,比纯林高14.54 t/hm2,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越明显,更有益于增强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土壤质量。[结论]在碳中和的模式下,白蜡—大豆间作模式应是黄泛沙地农林经营管理的重点,在提高区域生态效益的同时,可进一步促进农林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0.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凌汛期河岸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凌汛期间河水的扩张与萎缩导致河岸带变化,影响沿岸植物的生态补水与沙漠沙入黄。研究以乌海水利枢纽至三盛公段冬凌夏汛期河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89—2010年河岸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季4个时段,河岸呈现萎缩—扩张—扩张—萎缩动态变化;当左岸以向右摆动为主时,河岸呈右偏萎缩趋势;当左、右岸分别由两侧向外摆动时,河岸呈扩张趋势。冬季3个阶段黄河以左岸向左摆动为主,冰面呈萎缩—扩张—萎缩动态变化;且岸线萎缩时表现出向右偏移,扩张时表现出向左偏移。冬季冰封期河岸向同侧偏移变化较夏季更为明显,且左岸移动幅度显著大于右岸移动幅度。夏季汛期河岸变化与上游降水显著相关,冬季凌期河岸变化主要与下游温差和两岸地势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