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验证微生物菌剂在糜子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齐黍3号为试验材料,在5叶期根部灌施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光合细菌6种微生物菌剂,以不施菌剂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入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6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改善齐黍3号的穗长、有效分蘖数、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和穗重、穗粒重、产量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但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光合细菌处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糜子各生长指标效果最好,籽粒产量最高,分别比CK增产14.90%和13.45%,可应用于黑龙江省糜子大田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42.
为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谷子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嫩选15为对照,对引种于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3个谷子新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株高、穗长、穗重及穗粒重等性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公谷88、金苗K2和陇谷13的产量最高,分别为333.3,331.1和320.0 kg·(667 m2)-1,且农艺性状优良,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及周边同类气候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43.
董扬 《作物杂志》2022,38(5):255-752
为探明除草剂对糜子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半干旱区糜子田使用的除草剂,以齐黍2号为试验材料,利用4种不同除草剂各设置3个浓度梯度进行糜子苗后喷施处理,研究了处理7、14和21d后糜子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升高,糜子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随着除草剂胁迫时间延长,糜子叶片中SOD活性、Pro和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种供试除草剂处理后,糜子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都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除草剂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不同,对主茎粗影响较小,对分蘖有促进作用,对主茎高、千粒重、主穗粒重、主穗重及产量有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50% 2,4-D异辛酯对糜子生理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比较安全;苗后喷施50% 2,4-D异辛酯1000mL/hm2是糜子田除草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44.
黑龙江糜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149份糜子种质资源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鉴定。结果表明:该批糜子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千粒重(2.06)、主茎高(2.02)、主穗长(2.02)、生育期(1.94)、单株粒重(1.79)、主茎节数(1.37),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粒色(1.87)、花序密度(0.64)、穗型(0.64)、花序色(0.51)、穗分枝长(0.4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穗型和花序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2.49%,第1主成分主要与穗型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生育期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籽粒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有关;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0.0时将149份糜子种质划分为4类;筛选出20份具有早熟、矮秆、大穗的糜子资源。  相似文献   
45.
为了促进富锌谷子生产,以黑龙江省主栽谷子品种嫩选17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5个外源锌剂量(0,2,3,4和5 kg·hm-2),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锌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供锌水平对嫩选17产量因子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指标对外源锌的响应有所不同,外源锌对穗长正效应随着喷施时期推移效果逐渐变小,而对单穗重、千粒重、产量、含锌量的正效应随着喷施时期推移,效果逐渐显现;剂量效应表现明显,中低剂量(T1~T3)下对谷子产量指标及籽粒锌含量有促进作用,高剂量(T4)下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抽穗期和灌浆期施用外源锌能够显著提高谷子籽粒锌含量,喷施时期对籽粒锌含量的影响表现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分析计算出在灌浆期施用4 kg·hm-2的硫酸锌对提高嫩选17产量因子及含锌量效果最好,5 kg·hm-2施用剂量下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46.
为了促进谷子高产栽培,以嫩选20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单条播、双条播、穴播3种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嫩选20生育期、茎秆特征、抗倒伏性、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单条播相比,双条播和穴播可使谷子提前成熟2~3 d;双条播可明显改善谷子茎秆特征,增强抗倒伏性,除茎节数外,其余各茎秆指标、抗倒伏指标均显著高于单条播,各指标较单条播增加幅度为4.11%~15.78%,而穴播无显著影响;双条播、穴播均可显著改善谷子光合特性,其中双条播处理下各项光合指标最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比单条播增加21.04%、26.89%和22.22%。与单条播平均产量4 952.15 kg·hm-2相比,双条播和穴播分别增产12.03%和6.14%。综合来看双条播播种方式有利于谷子促早熟、提高抗倒伏性、改善光合特性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