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核桃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病虫害是影响核桃产量和质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要求,采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及无公害农药利用等技术措施,综合防治核桃病虫害,防治效果比一般常规方法提高30%~60%,天敌数量增加48.23%,农药成本降低36.44%~50.6%。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检不出或低于FAO/WHO或GB标准。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集约化舍饲养殖、运动量不足等原因,引发奶牛发情不明显,周期不规律,发情后没有优势滤泡,排卵时间不正常的现象日渐增多,进而导致奶牛空怀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跟踪观察发情表现异常的奶牛,定期直肠检查,对经直检未发现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仅是卵泡发育和排卵驰缓的经产奶牛,采取注射促排3号(LRH—A3)进行药物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归纳如下,供从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择10头初始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肉牛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二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5∶ 45、50∶50的玉米秸秆型饲料,所有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预饲期为7d,正式期75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料肉比,精粗比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高精粗比日粮组肉牛屠宰率大于低精粗比日粮组,差异显著(p<0.05);在净肉率上,高精粗比大于低精粗比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花油体系统表达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将人源FGF10基因克隆至植物油体表达载体p CAMBIA1390Do(p1390Do)上,构建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1390Do FGF10。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FGF10转入红花,采用潮霉素(Hyg)筛选获得红花阳性苗。转基因红花经PCR、Southern和Western检测。PCR检测和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Oleosin-FGF10基因已经成功转入红花中。Band Scand 5.0软件分析Western电泳图图谱结果显示,FGF10融合蛋白含量约占转基因红花种子可溶性蛋白的3.25%,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技术。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对其在固相萃取、色谱固定相、传感器识别原件等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夏季持续的高温高湿环境对种公牛的生产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掌握环境温度是否引发种公牛热应激反应界限,适时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减缓种公牛的热应激是种公牛夏季饲养关键。本文从实际出发,采用不同调控措施及营养方式,观察种公牛的原精质量与状态,客观切实从种公牛热应激的生理机制入手,解决环境温度对种公牛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白城市以狐貉为主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广大农民快速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大安市依托嫩江鱼虾丰富资源,狐貉饲养量在全省乃至东三省位居首位。但受国际国内市场和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狐貉为主的毛皮动物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养殖效益逐渐呈现下滑趋势。特别是貉子养殖数量锐减,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都江堰市离堆古园有一株古老的桩头盆景,是园中的"镇园三宝"和"桩头六宝"之一。一个圆形花坛之中放置着一个古朴的"花瓶","花瓶"之中一株紫薇花亭亭玉立、形象动人。紫薇花瓶用紫薇做成,高约5米,树龄长达1300余年,树皮早已脱尽,树干光滑圆润,经过十几代园艺师的精心培植方成今日之形貌。树干通过密植和蟠扎,形如一只富于曲线美的温润镂空玉瓶,更令人叫绝的是紫薇一株出于瓶口,形如瓶中插花。  相似文献   
19.
山茱萸蛀果蛾是山茱萸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河南省产区普遍发生为害并蔓延成灾。据2009年在嵩县发生重点区调查,虫果率达60%~80%,严重的地块高达90%以上。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要求,选择无公害农药,结合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等技术措施,综合防治山茱萸蛀果蛾,平均防治效果达94.52%。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检不出,产品和环境均无污染。  相似文献   
20.
家禽热应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我国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全球气候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以及养殖场设施、结构及环境的简陋,使人们日益重视热应激对养殖业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