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6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通过对菜用大叶枸杞扦插繁育与生长习性的研究,总结了枸杞菜丰产栽培技术。大叶枸杞扦插以8 cm长硬枝插条效果最好。枸杞菜生长受肥水影响最大,扦插前宜施足基肥,在每次采收后,施速效肥以补充肥力,以后每7~10 d用3 g L- 1尿素水溶液喷施叶面追肥。在夏季高温季节( 日均温 25℃ )宜搭建荫棚,以防高温危害。枸杞菜在30~40 cm高时采收,采收时茎基部留1. 0~2. 0 cm,用以萌发更新。收获期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分期采收7次。11月下旬留种,用原畦留种或埋于土下越冬。  相似文献   
12.
陈义群  董元华  王辉  黄冠燚  霍恒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86-15289,15294
[目的]探讨不同农业措施对草莓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活性、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利用土壤酶学方法、微生物培养方法和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与不施肥相比,莓-稻水旱轮作、米糠+日晒和石灰氮均显著提高草莓连作土壤细菌所占比例、细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AWCD、土壤脱氢酶活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莓-稻水旱轮作和米糠+日晒还能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与习惯施肥相比,莓-稻水旱轮作、米糠+日晒可显著提高草莓连作土壤AWCD、Mcintosh指数,莓-稻水旱轮作和米糠+日晒分别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莓-稻水旱轮作、米糠+日晒和石灰氮条件下草莓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与习惯施肥及不施肥显著不同。[结论]莓-稻水旱轮作和米糠+日晒是控制草莓连作土壤生物退化的有效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施用通用调理剂对土壤PCB28降解的影响。[方法]土壤添加2 mg/kg PCB28后,根据不同浓度通用调理剂、有机肥和含水率等设置12个处理,开展培养试验,并于培养0、14、21、28 d采集土样分析PCB28浓度。[结果]施用调理剂能够促进土壤PCB28的降解,其降解率为48.6%,施用有机肥可以继续促进PCB28的降解率至59.8%,并且提高含水率能够进一步提高PCB28的降解率至67.9%。[结论]施用0.4 mg/g调理剂、0.7 mg/g有机肥和提高土壤含水率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CB28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模式下番茄的生长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手段,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番茄生长及其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设5种处理:A:不施肥对照,B: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含氨基酸肥料),C:有机肥施肥模式,D:无机肥施肥模式,E: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2,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提高番茄植株的生长、碳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上述指标与地上部C/N(碳氮比)和C/P(碳磷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施肥模式中C/N和C/P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关系不显著。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降低番茄的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上述指标与其地上部和施肥模式中N/P(氮磷比)、C/N、C/P和P/K(磷钾比)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盆栽的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促进番茄的生长,减轻环境压力,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对氨基酸态氮吸收和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植物只能吸收无机态氮,不能直接吸收有机态氮,有机态氮必须分解为无机态氮后,植物才能吸收.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有机态氮,特别是氨基酸态氮.重点围绕植物如何吸收和利用氨基酸态氮的过程与机理,综述了植物对氨基酸态氮吸收和利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模式对草莓连作土壤性质及草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性质、草莓农艺性状、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模式Ⅰ和Ⅱ均可增强草莓连作土壤脲酶活性,提高土壤水解性氮、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草莓植株地下部分干重、花序长、单株花蕾数、单株花枝数;优化施肥模式Ⅰ还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草莓果实含糖量。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模式Ⅰ和Ⅱ的草莓产量分别增产58.51%和39.17%;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14.0~14.6倍和8.6~9.5倍;偏生产力分别增加47.5%~50.6%和17.3%~28.7%;相对产量分别下降36.4%和28.0%。优化施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连作草莓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模式Ⅰ比模式Ⅱ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袁伟  董元华  王辉 《土壤学报》2011,48(2):445-451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氮、磷、钾)平衡的科学。目前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我国,有关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魏峰  董元华 《土壤》2011,43(5):698-702
本文沿着DDT从1874年合成到将在2020年淘汰的轨迹和趋势,第一次依据历史重大事件并结合SCI文献数量将DDT的发展分为4个历史阶段,着重探讨了这种“万能杀虫剂”带来的3个争论:DDT对人类的健康影响、禁用还是使用DDT、以及如何评价DDT.本文从DDT由人类的“宠儿”变成“弃儿”的历史演变中分析得出了一些启示,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选用树脂、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单独施用、两两配施以及三者同时施用对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氮磷径流渗漏损失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添加剂处理均促进了小麦的地上部生物量,除单施树脂处理外,其他添加剂处理的产量都比施肥对照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13%~133%,以添加剂的两两配施效果较佳;各添加剂处理均促进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除单施树脂处理外,其余处理均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以两两配施效果最为显着,显着高于施肥处理;与施肥对照相比,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的单施及配施均降低了径流和渗漏液中TN和TP浓度,减少麦季氮流失57%~71%、磷流失26%~46%,而有树脂施入的处理其氮磷损失量有所提高。综合比较得出,施化肥的同时配施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可显着增加小麦产量(增产103%),氮肥农学效率和生理效率显着提高,整个麦季通过径流和渗漏损失的氮磷分别减少了68.8%和26.1%,值得在太湖流域麦田的面源污染控制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集约化养殖畜禽排泄物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5-2006年在江苏省范嗣内采集了181个集约化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土霉素(OTC)、金霉素(CTC)、美他环素(Mc)、多西环素(Dc)在排泄物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6%、38.1%、18.8%、17.1%,残留量中位数分别在2.11、11.96、3.07、4.63mg·kg-1,均以金霉素最高;在不同动物的排泄物中,牛排泄物中金霉素的残留量比猪的要高,美他环素在鸡排泄物中的残留量较高;从区域上看,各区域之间药物残留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