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112篇
  97篇
综合类   731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489篇
园艺   296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2.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 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采后Harpin真空渗透处理对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Pingguo’)损伤接种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影响及部分机理.结果表明:用50、100和150 mg/L的Harpin处理均可明显抑制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其中以50 mg/L Harpin的效果最好.此外,该浓度处理还明显降低损伤接种果实的病斑面积.苹果梨经50 mg/LHarpin处理再用(A.alternata)挑战后果实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升高,酚类物质的含量也显著积累.由此表明,Harpin对苹果梨黑斑病有效抑制与诱导果实体内这3种抗性酶的活性以及提高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理解格氏栲和杉木叶片养分季节动态及其再吸收机制。【方法】以福建三明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中N、P、K、Ca、Mg等5种大量养分元素含量,分析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率的季节动态。【结果】①格氏栲和杉木成熟叶片中养分元素季节动态基本一致,N、Mg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生长旺季最低,而P含量为旺季最高,Ca含量均为冬季最低,K含量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总体来看元素含量顺序为:NKMgCaP。②格氏栲和杉木叶片中N、P、K、Mg都有一定程度的回收,其中杉木叶片的养分回收率更高,不同养分元素再吸收率大小排序为:RE_KRE_PRE_NRE_(Mg),不同季节间养分再吸收率差异不显著。③格氏栲和杉木衰老叶片养分含量与再吸收率均呈负相关,说明养分转移度越高,养分再吸收率越大。【结论】杉木更能适应相对贫瘠的环境,格氏栲和杉木叶片养分再吸收率无明显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55.
从发病鸡群中分离的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_(-76))H_(91)株接种鹅胚收获的尿囊液,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了EDS病毒。电镜下观察到病毒无囊膜,大小为70~85nm。从纯化的病毒悬液提取的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一条分子量为34kb、背景清晰的核酸带。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各种酶消化分别产生4,4,9,9,11和3条片段。将此结果与EDS标准株AV_(-127)株基因组DNA由相同的内切酶消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由HindⅢ和SmaⅠ消化2个病毒基因组DNA产生的片段数及大小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明叉角厉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为叉角厉蝽应用于田间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不同恒温条件下,开展叉角厉蝽成虫对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分析,并用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结果】在20.0~35.0℃内,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每日捕食量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叉角厉蝽的功能反应均可用Holling-Ⅱ型和Holling-Ⅲ型模型进行拟合。在试验设定范围内Holling-Ⅱ型模型拟合得出,叉角厉蝽的每日最大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5.0℃时为最大,对1龄、2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76.19头和370.30头。Holling-Ⅲ型模型拟合得出,35.0℃时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均为最大,分别为156.13头和79.04头。在试验设定的猎物密度和温度范围内,随着密度和温度范围的提高叉角厉蝽的捕食量也逐步增加。【结论】Holling-Ⅲ型模型的拟合结果更准确,叉角厉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具有显著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57.
为解决作业车间提前/拖期调度问题,提出一个以最小惩罚为目标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双染色体矩阵编码方式,利用部分映射交叉重排算子对父代个体进行交叉操作,提供了一种可以保留较高适应度个体的记忆功能,并利用爬山算法对记忆库进行更新,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及收敛速度。仿真实验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的搜索效率更高,收敛性能更好,求解的调度方案更优。  相似文献   
58.
[目的]从遵义小钝吻鮠(Leioxassis microcrassirostris Zunyiensis Xiao sp.nov.)体表黏液中获取高质量的抗菌肽,为提高其先天免疫能力及病害防治效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物理方法收集遵义小钝吻鮠的体表黏液,以5%乙酸进行浸提,采用SephadexG-50和SephadexG-25两步凝胶层析技术对抗菌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Tricine-SDS-PAGE电泳法进行分离鉴定,并运用牛津杯法和挖孔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遵义小钝吻鮠体表黏液经乙酸法浸提处理并冷冻干燥,其粗提物呈白色粉末,稀释液蛋白质含量为1755 μg/mL;经SephadexG-50凝胶层析分离,其纯化产物抑菌活性峰主要在峰Ⅱ和峰Ⅲ,抑菌圈直径11.66 mm;再经SephadexG-25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出现单一活性峰,其产物为分子量小于4.1kD的抗菌肽,抑菌圈直径12.85mm.[结论]遵义小钝吻鮠无需诱导刺激,可直接采用物理方法收集其体表黏液,以5%乙酸浸提后经SephadexG-50和SephadexG-25两步凝胶层析便可分离出纯度较高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59.
猪圆环病毒是引起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重要病原,全病毒培养十分困难,避开培养病毒,得到大量的检测抗原,对诊断本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脾脏提取病毒DNA,进行套式PCR扩增获得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并将扩增片段定向插入质粒载体pPRO-HTb,转化BL21大肠杆菌后,构建了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ORF2蛋白的重组原核表达系统。经IPTG诱导,对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O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通过提取包涵体,获得了初步纯化的ORF2蛋白,为进一步利用PCV2ORF2蛋白抗原进行PCV血清学检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甘蔗的起源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总结近20年来有关甘蔗属分类、地理起源、栽培起源与传播、甘蔗进化以及甘蔗基因组进化等的研究结果,全面分析了甘蔗的起源和进化进程,分析结果支持Brandes于1958年提出的假说。建议今后应对割手密种、大茎野生种和热带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深入研究,以便更全面了解甘蔗的起源和进化;同时应开展甘蔗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甘蔗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及构建甘蔗遗传连锁图谱,全面深入剖析甘蔗的遗传结构和驯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