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8篇
  9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81.
水流是鱼类生活环境中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对鱼类的行为和生理生态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水流运动对鱼类的摄食、生长、营养成分、免疫等均会产生影响,不同强度的水流运动训练对鱼体物质代谢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水流运动对鱼类的生长、生理学等各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鱼类养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表明,稻水象甲在浙江省双季稻区年发生两代,主要以一代幼虫致害早稻。每年春夏秋3次迁飞是构成其田间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春季越冬代成虫迁入早稻田繁殖,形成一代致害种群,风和降雨影响气温的变化而左右迁入峰期的早迟;一代成虫生殖滞育,绝大部分个体(95%以上)迁出早稻田行夏蛰并越冬;少量落入秧田者和早稻收割时散落田内而晚稻插秧时尚未迁离的个体构成二代虫源,故二代种群一般不会对晚稻构成威胁;秋季二代成虫羽化后滞育越冬。稻水象甲飞行力不强,且风力稍大便无法起飞,其远距离自然扩散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严格控制人为传带是控制疫区扩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4.
以紫灵芝、琼脂、卡拉胶、白砂糖(蔗糖)、果葡糖浆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了灵芝风味休闲凝胶型软糖产品;以感官总体分值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配方为甜味剂28.24%、凝胶剂2.10%、灵芝浓缩液22.40%、柠檬酸0.081%,评价得分为99.4分,该产品的色泽均一,具典型灵芝风味,酸甜味协调性好,并具良好的咀嚼性和弹性等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85.
总固体浓度对猪粪水快速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中温(30℃)条件下不同总固体(TS)浓度对猪粪水快速厌氧发酵的影响,以期获得猪粪水快速厌氧处理的最佳TS浓度和发酵时间,试验采用厌氧发酵方法共设3个TS浓度(4%,处理1;5%,处理2;6%,处理3)处理,发酵8 d,测定沼液TS浓度、pH值、产气量和全氮、全磷、全钾、甲烷含量。结果表明:在发酵的前4 d,处理1,2,3的产气量分别达到总产气量的87.5%、87.9%和83.3%,处理3的甲烷含量最高,但与处理2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酵的前4 d,各处理沼液pH值下降幅度随粪水TS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整个厌氧发酵期间,各处理粪水TS浓度的变化与有机质变化趋势相似,发酵对各处理沼液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物料的TS浓度为5%时,发酵4 d适合猪粪水的快速厌氧发酵处理。  相似文献   
86.
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分配及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揭示旱涝交替胁迫水稻干物质生产和分配规律,研究其对水稻倒伏相关形态性状、力学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于2013年5—10月在江苏省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不同灌溉方法的粳稻盆栽试验。试验共设分蘖期涝-轻旱交替胁迫(T-LD)、分蘖期涝-重旱交替胁迫(T-HD)、拔节期涝-轻旱交替胁迫(J-LD)、拔节期涝-重旱交替胁迫(J-HD)和全生育期浅水勤灌(CK)5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开花期以后,各灌溉处理的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与水稻移栽后天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且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7(P0.01);在开花期后,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存在线性正相关(P0.001)。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T-LD和T-HD)的剑叶面积、开花后平均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为CK处理的1.1~1.2倍,而茎鞘贮藏物质的平均输出率和转化率则分别为CK处理的32%和22%;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J-LD和J-HD)的剑叶面积、茎鞘贮藏物质的平均输出率和转化率分别为CK处理的84%、33%和37%,而开花后其平均光合速率为CK处理的1.19倍。与CK及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相比,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显著提高基部以上第1伸长节间的抗折安全系数(P0.05)。研究可为通过灌溉方式实现水稻抗倒和高产的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活鱼运输是鲜活水产品物流领域一大重要分支,包括暂养、包装、装卸、运输、配送、销售等各环节.目前,该领域工艺技术与配套装备落后于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流通关键节点难题探索.本文在充分认知当前活鱼运输技术与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从活鱼有水运输中的鱼体状态、暂养、麻醉、运输工具与环境,以及无水物流中休眠、包装、无水微环境、“唤醒”关键技术角度分别展开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从而本着活鱼“有水物流的优化,无水物流的革新”指导思想,推进活鱼物流关键技术朝着“少水”或“无水”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8.
2011年云南烟草病毒病发生动态及复合侵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病毒病发生普遍,在我国部分烟区已上升为烟草的第一大病害。烟草是云南省主要经济支柱之一,然而,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系统地调查了全国烟草侵染性病害,并对侵染我国烟草的病毒种类和严重影响生产的主要种类进行鉴定检测。2005年Zhang等[1]对云南烟草病毒病及病原进行了研究。但是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品种的更换,烟草病毒种类出现新的变化,在田间病毒侵染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查和鉴定云南烟草病毒种类,弄清影响云南烟草的病毒种类和优势种类,明确其复合侵染情况,从而指导病毒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89.
内源小干扰RNAs (small interfering RNAs, siRNAs)和DNA甲基化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胁迫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来说, 镉(Cadmium, Cd)是一种非必需且具有毒性的元素。为研究DNA甲基化和siRNAs在水稻(Oryza sativa L.) Cd积累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作用, 比较了Cd高积累品种(秀水110)和Cd低积累品种(秀水11)中Cd积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在秀水110和秀水11叶片中, 除植物Cd抗性蛋白(plant cadmium resistance protein, PCR)基因家族成员OsPCR1的表达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外, 其他Cd积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OsPCR1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水稻体内Cd的积累。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 (qRT-PCR)技术研究了水稻叶片中siRNA表达水平在水稻5个不同生长发育期中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水稻叶片中与OsPCR1基因外显子2匹配的siRNA的丰度和OsPCR1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进一步利用McrBC-qRT-PCR技术研究OsPCR1基因外显子2甲基化水平在水稻5个不同生长发育期中的变化情况表明, 在Cd处理条件下水稻叶片中OsPCR1基因外显子2甲基化水平和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呈负相关。说明, 在水稻体内Cd积累的过程中, 该siRNA和OsPCR1基因外显子2甲基化可能参与调控OsPCR1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对于研究OsPCR1基因的功能和培育Cd低积累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西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rum Owen)、烟草赤星菌[Alternaria longipes(Ell.et Eu)Tisdale et Wadk]、香蕉大灰斑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烟草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和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为靶标,对采自广西十万大山的16种植物的甲醇粗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 Hand.Mass)、水茄(Solanum touvum Swartz)等7种植物粗提物对5种供试真菌均有活性,其中狭叶坡垒抑菌活性最为显著;进一步测定了狭叶坡垒石油醚萃取层、乙酸乙酯萃取层及水萃取层对玉米大斑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稻胡麻叶斑菌(Helminthosporium oryzae Breda de Haan)和西瓜枯萎菌(F.oxysporum Schl.f.sp)等21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5 mg/mL狭叶坡垒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对水稻恶苗菌[Gibberella fujikuroi(Saw)Wollenw]、香蕉黑条叶斑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Marelet)和香蕉褐缘灰斑菌(Cercospora musae Zimm)等1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的抑制率达100%,对香蕉叶缘枯菌(Alternaria musae Bour.et Bat)、香蕉大灰斑菌[Curva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甘蓝黑斑菌[Alternaria brassicola(Schw.)Wiltshire]和水稻纹枯菌(R.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89.00%、94.12%、90.35%、89.93%和85.13%。对烟草黑胫病菌(C.nicotianae)、香蕉叶缘枯菌(A.musae)、香蕉大灰斑菌(C.lunata)、甘蔗凤梨病菌(C.paradoxa)、甘蓝黑斑菌(A.brassicola)和水稻纹枯菌(R.solani)的EC50分别为:0.475 8,2.642 9,0.614 7,0.467 4,0.977 7,3.463 7 mg/mL。对甘蔗凤梨病菌(C.paradoxa)、甘蓝黑斑菌(A.brassicola)进行孢子萌发实验,其EC50分别为0.716 6 mg/mL、1.784 4 mg/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狭叶坡垒枝叶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