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对两系杂交稻组合培矮64S/501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这两种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的灌浆特性以及群体生理的研究,结果得出培矮64S/501在出穗后20天内,其穗子干重,灌浆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量及增长速率与汕优63相当;但在灌浆后期,由于培矮64S/501穗子枝梗干枯早衰,以上各项同灌浆指标均明显下降,导致最终有效库容和籽粒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22.
离子束注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三种不同剂量的离子束注入两个籼型水稻品种的种子,观察M1生长发育状况及有关的生物效应.初步结果显示两品种对同一剂量处理的敏感性相同,但对不同剂量处理其效应不同.高剂量(3000×2.6×1013N+/cm2)对M1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明显,而中、低剂量(2500×2.6×1013N+/cm2、2000×2.6×1013N+/cm2)与对照相仿,甚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
不同施氮量下籼稻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及氮素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籼稻品种特优63、晚籼稻品种美优998为供试材料,探索籼稻品种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其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对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籼稻品种生育后期植株各器官(茎鞘、叶、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的吸收;同时加速植株茎鞘、叶部分干物质及养分向穗部转移;增施氮肥虽导致结实率、千粒重下降,但通过提高穗数,甚至每穗粒数,使产量显著提高。在施纯氮234.0kg/hm2条件下,早籼、晚籼稻品种的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45.2%和36.8%。此外,增施氮肥极显著提高早、晚籼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研究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籼稻品种产量、氮素的吸收及利用。  相似文献   
24.
优质香型早籼稻新品种新香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香占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香型早籼稻新品种,表现株叶形态好、产量高、中抗白叶枯病、加工品质好、香味较浓、熟期适中、适应性广。2003年2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5.
以含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α23的近等基因系WBB1为供体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粳稻及不育系杂交,分析Xα23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受体的效应。结果表明,Xα23导入籼稻、粳稻后,F1代显性程度高,达高抗水平;导入不同类型的不育系,F1代达到中抗水平。说明Xα23基因抗性遗传强,导入效应好,为育种上配制含Xα23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组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6.
2002年广西优质稻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002年广西优质稻区试结果:桂农占2号、桂花占、新香占、柳香占和玉桂占等5个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优于对照七桂占,推荐省级评审,并于2003年2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7.
为掌握宜州市喀斯特地貌桑园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功能类群及其与害虫生态调控的关系,2012年4月、7月、10月及2013年1月采用手捡法、干漏斗法(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宜州市境内桑园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共捕获土壤动物870只,隶属5门12纲20目22类,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为双翅目幼虫、颤蚓目、泄管纲、鳞翅目幼虫、双尾目、正蚓目、膜翅目和蜘蛛目;桑园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季节动态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个体数季节动态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多样性季节动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桑园土壤动物可划分为杂食性、植食性、腐食性和捕食性4个功能类群,功能类群间通过作物-害虫-天敌的食物链关系对害虫进行生态调控。  相似文献   
28.
桂红一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湖南农家传统红米为母本,广东农家传统红米为父本,配组杂交,经过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早晚兼用型红香米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株叶型好、分蘖力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2009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桂南、桂中稻作区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29.
在南宁进行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播期试验,在2月16日-3月15日期间播种,产量与播期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随播期推迟,水稻产量呈直线下降趋势,y=504.78-3.45x(r=-0.9899)。在桂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2月中、下旬。早播增产主要表现在穗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
2007年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金优463为对照,共11个水稻新品种参加2007年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1383、威优608两个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优于对照,且已完成试验程序,推荐省级评审;G2A/R007、T优585、丰优早1号按试验程序继续参加2008年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威优160、252A/测32、金优1号、陆两优中早1号、准两优早6、香两优899组合因产量、米质、抗性等综合评价比对照差而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