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401篇
农学   228篇
基础科学   160篇
  204篇
综合类   1499篇
农作物   198篇
水产渔业   172篇
畜牧兽医   781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SDS-PAGE电泳法鉴定进口香米纯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醇溶蛋白电泳法对进1:3香米的品种纯度进行鉴定,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进口香米品种的标准图谱来做为品种鉴定的基准。本试验收集了宁波口岸进口的香米、大米以及白糯米3种样品,用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方法开展了具体的试验工作。通过对香米、大米以及白糯米3种样品的筛选与电泳分析,确定了上述样品醇溶蛋白的电泳图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各样品醇溶蛋白在B,C两组区间的电泳图谱。同时,本试验还对影响电泳图谱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今后具体香米品种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02.
增湿晒青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试验研究增湿晒青新工艺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将清水喷施于‘本山’和‘铁观音’2个茶树品种的夏暑季鲜叶,增湿量分别为鲜叶重的6%、9%、12%、15%、18%,以不喷清水做对照。增湿晒青后,其他工序同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加工成干茶后进行感官审评、分析测定干茶的品质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采用增湿晒青新工艺,可提高晒青叶表面的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叶温,延长茶青日光萎凋时间;增湿量为鲜叶重的9%、12%和15%的‘本山’和‘铁观音’干茶,与对照相比,提高了品质,苦涩味降低2~3级,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03.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TNrt2.1的编码蛋白特征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Nipponbare的OsNrt2.1 cDNA序列,从氮效率较高的水稻品种TP309中克隆了与OsNrt2.1高度同源的硝酸盐转运蛋白(NRT)基因OsTNrt2.1。其开放阅读框为1 602 bp,编码533个氨基酸残基。OsTNrt2.1具有NRT共有的结构特征,与拟南芥、玉米、小麦、大麦和烟草的NRT基因高度同源。OsTNrt2.1的表达表现器官特异性,在根中高于在叶中。此外,OsTNrt2.1的表达受NH4+的抑制和NO3-的诱导,并具典型的昼夜节律特征。在不同NO3-浓度下,OsTNrt2.1的表达水平相近,表明OsTNrt2.1可能是具有双亲和特征的NRT基因。在不同氮源及不同介质氮浓度条件下,OsTNrt2.1在根中的表达均高于在叶中,表明OsTNrt2.1对于根系吸收NO3-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4.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供试3种糙米(粳米、杂籼米和纯籼米)分别放在低温、常温、高温和真空条件下储藏,定期测定其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糙米的浸出液电导率呈增加趋势,低温储藏的增加最小,真空储藏的次之,常温储藏的增加较大,高温储藏的增加最大;低温、常温和真空储藏条件下丙二醛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高温条件下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905.
采用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闸孔出流、绕流工况闸门压力分布、脉动特性、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闸门压力分布曲线呈"M"型,迎水面水压力大于背水面水压力,且与上游水深正相关,闸门迎水面90°及背水面225°为压力极大值点。157°~202°、225°~360°为负压区,闸底180°及背水面270°为压力极小值点,闸底180°负压较大。压力脉动主频49.8 Hz为轴流泵转轮叶片频率,次主频0.3 Hz由闸底紊动强度较大的涡旋及负压产生,沿闸体迎水面向上游传递,脉动压力能量分布频域逐渐变窄、振幅逐渐减小、紊动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06.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路面附着系数实时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车辆动力学控制中的道路路面附着系数实时估计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使用魔术公式建立1/4车辆制动模型,即车轮制动动力学模型;然后将其中的附着系数相关项视为制动系统的扩张状态,建立其扩张状态观测器,通过轮速信号和制动力矩信号实时观测制动过程中地面与轮胎间的纵向力,进而计算出路面附着系数;最后在均匀路面和突变路面条件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车辆制动系统参数摄动和传感器噪声具有鲁棒性,可以准确地实现道路路面附着系数的实时估计,观测器与控制器设计具有一定独立性.  相似文献   
907.
除氮生物反应器净化农田排水的研究及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田排水氮素输出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涌现的生物反应器除氮技术通过在排水末端增设固体碳源装置,将农田排水部分或全部导入后,使其中的硝态氮通过反硝化反应得到去除。该文回顾了国际上现有生物反应器净化农田排水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农田生物反应器在中国南方湿润区应用的潜力。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除氮生物反应器可以有效净化排水水质,平均每年可降低23%~98%的氮素负荷;是一种占地面积少且水质净化效率高的农田控污措施。生物反应器的除氮效果与农田排水过程密切相关,并受到介质特性、入流、出流条件以及环境因子等的影响。中国南方平原作物生长及排水过程相对集中,气象等环境条件非常适于生物反应器的反硝化反应。如何因地制宜确定反应器安装位置与设计尺寸,筛选填料介质,并通过对排水过程的调控来优化生物反应器的除氮效果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生物反应器系统后期管理与内部反应动态监测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利用生物反应器来净化农田排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可为推动生物反应器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以及排水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08.
水田风送低量喷杆喷雾机设计及其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适应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需要,研制了一种轻便、高效、省药、能减少对环境污染、与目前中国水稻插秧机通用底盘配套、可实现水稻低量风送精确喷雾的水田风送低量喷杆喷雾机。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气流辅助技术,低量喷雾技术为中国设计生产出第一代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喷杆喷雾机,提高了插秧机通用底盘的利用率;作业效率2 hm2/h(作业速度0.82~0.98 m/s),可进行150~180 L/hm2的低容量喷雾作业;风送系统风速达14 m/s;将喷雾不均匀度由常规喷雾的50%降低到10%,农药利用率达35%;并能对喷雾轨迹进行标识,同时还解决了喷杆的自动折叠问题。  相似文献   
909.
创造适宜河溪生物栖息环境是河溪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之一。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指出人工化的河溪或平缓顺直的、激流的河溪通常不能为河溪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从构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的措施出发,论述了创造深潭-浅滩结构、改变河床底质以及一些直接提供生物栖息环境等生态河溪建筑物的特点、作用、功能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在中国开展创造河溪生物栖息环境生态工程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河道的生态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10.
矮源是进行小麦矮化育种的基础。本研究对2个小偃麦矮秆种质系31505-1和31505-2进行了分子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1505-1和31505-2是2个不同的矮秆小偃麦易位系,31505-1中易位的偃麦草染色体片段位于2D染色体;对矮秆小偃麦种质系与不同株高材料杂交后代的株高和节间长度进行了分析,发现2个种质系的后代致矮率可达16%~23%,其株高的降低主要由节间长度的变化引起的,其中倒2节间与株高的变化相关性最高。本研究对拓宽小麦矮秆种质资源基础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