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19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玉米、辣椒单、间作盆栽对比试验,测定土体土、根际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植株全钾含量,以及生物学产量,并对单、间作条件下玉米和辣椒钾素含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可以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含钾量和生物学产量,而间作辣椒地上部分含钾量与单作无显著差异,生物学产量低于单作。  相似文献   
42.
云南是中国的主要烤烟生产区,目前由于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及施肥不合理等原因,烤烟病害比较严重,制约着烤烟的品质和经济收入。通过对云南中部地区烤烟中部叶片旺长中期(移栽后60~65d)氮、钾营养及氮、钾平衡研究及田间烤烟病害调查。结果表明;(1)烟叶氮含量普遍较高,而钾素偏低,导致氮/钾比偏高;(2)氮含量高时(N%>4%),钾素过高(K%>4%)和过低(K%<2%)都增加了烤烟对炭疽病和赤星病的感染率;(3)在氮素含量正常,钾素含量也正常时,氮/钾比协调,抗病能力最强;(4)烤烟烟叶氮/钾>2%,烤烟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下降,且随氮/钾比偏离最适水平,烤烟发病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缓释氮肥类型和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饲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云南省饲用玉米绿色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玉米品种桥单六号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单施尿素、含DMPP硝化抑制剂缓释氮肥和含聚谷氨酸缓释氮肥分别与尿素按2∶8、4∶6、6∶4配施8个处理,研究同一施氮水平不同类型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比例对饲用玉米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含DMPP硝化抑制剂缓释氮肥与尿素6∶4配施处理的饲用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鲜草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收获期最大鲜草产量为84.62 t/hm2,最大干物质量为25.35 t/hm2。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A60处理粗蛋白含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4.33%、48.84%和61.84%。【结论】含硝化抑制剂DMPP的缓释氮肥与尿素6∶4配施较其他处理可显著提高饲用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有利于饲用玉米鲜草产量和干物质量的积累,并且提高饲用玉米的品质和氮素利用率,为饲用玉米绿色高质栽培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44.
水土流失是限制山区坡耕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为探讨农作物根系固土机理,采用无侧限压缩试验测定了素土、玉米和大豆成熟期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WinRHIZO(Pro.2019)根系分析系统测定了根系构型特征,分析了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与根系特征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玉米和大豆根系能显著增强土体抗剪强度(P<0.01),其根土复合体强度相对素土分别提高了117.65%和71.91%;(2)两种农作物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重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D≤1mm细根对黏聚力增量Δc的贡献大于其他径级根系;(3)根系构型性状中,玉米根分支数高于大豆45.44%且各径级根系分布更均匀,其根土复合体随含根量的增加,在破坏时表现出弱应变硬化特征且裂缝拓展变缓,侧向变形减小。综上农作物根系均能增强土体抗剪强度,但根系结构类型不同则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不同,细根和分支数较多的玉米根系更能有效增强土体强度和约束变形,因此须根系玉米对表层土体的固持能力优于直根系大豆。坡耕地利用中,可以通过合理布局须根系农作物来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5.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对土壤的固持作用可以减轻坡耕地土壤的养分流失,测定农作物根系对径流中养分流失的影响可以从侧面评价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作用。选取云南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生育期内坡耕地的产流次数、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中养分流失量以及通过采用剪切箱,在农作物生育期对玉米、马铃薯单作与间作等3种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根系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常规管理条件下,与单作模式相比,间作模式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玉米马铃薯间作产流次数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分别减少4次和2次;在开花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0.49%,27.15%;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土壤流失量分别减少了49.67%,40.31%;在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径流携带总磷养分流失最少,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分别减少了78.06%,73.98%。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达到显著水平(P0.05),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根长分别增加了80.06%,73.54%。在全生育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径流中总氮养分流失量分别达到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间作种植模式下农作物根系较单作更发达,更有利于控制径流中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46.
 通过采用自制的剪切箱和锚杆拉力计对玉米(云瑞8号,Zea mays.L)根系在10cm和20cm两个深度上和空地样方的固土能力进行了原位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施加相同载荷时,两种深度空地样方位移大于有根玉米样方;20cm深度样方位移为4个样方中最小。作物扎根越深,达到剪切分离样方特征点所需的载荷越大。10cm玉米样方屈服拉力点载荷为2.7kN,抗拉极限点载荷为2.9kN;20cm玉米样方屈服拉力点载荷为3.6kN,抗拉极限点载荷为3.61kN;10cm空地样方两点载荷分别为2.3kN和2.5kN;20cm深度空地样方载荷分别为3.1kN和3.4kN。该方法可直接量化测定玉米根系固土能力,为农业水土保持提供了有效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植物根系形态对紫色土风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典型植被(即锥连栎、华西小石积、牛筋草和裸地)覆盖条件下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以探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不同土层根系分布的形态特征对各土层的养分含量和化学蚀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CK)和乔木、灌木、草本覆盖下紫色土化学蚀变指数分别为:73.98~78.87、78.53~84.68、77.89~82.18、77.91~81.04,且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各植被的根系均集中分布于0~20cm土层,不同植物根系体积存在明显差异,乔木、草地和灌木覆盖下的根系体积较裸地相比,分别增加了145.17%、144.78%、74.98%,乔木、灌木和草本的根系表面积与裸地相比,分别增加了651.16%、610.79%、181.62%。土壤中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M、AN、AP、AK含量呈降低趋势,裸地和乔木覆盖下的紫色土pH呈增加趋势,而草本和灌木覆盖条件下紫色土pH则呈相反趋势。基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CIA值与土壤SOM、A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高达0.52、0.59;土壤pH、AP含量与土壤CI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CIA值与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高达0.69, 0.62。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对于土壤的化学风化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
对蚯蚓堆肥发展的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综合近年的研究情况,分析蚯蚓堆肥未来的发展方向。蚯蚓堆肥自身具有良好的结构,并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激素。蚯蚓堆肥作为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吸附更多的重金属离子。蚯蚓堆肥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并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在盐渍化的土壤中,蚯蚓堆肥可以显著增强作物对盐胁迫的抗性;在连作的土壤中,蚯蚓堆肥可以控制土传病害的传播。蚯蚓堆肥可以消耗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肥料、土壤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揭示间作对马铃薯根系和坡耕地红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马铃薯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2个处理,测定马铃薯各生育阶段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根系形态特征及其分泌物含量,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的根系形态及其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同一种植模式下,除根平均直径外的马铃薯根系形态特征指标均随生育期的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马铃薯的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间作马铃薯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与单作相比均较高,且在块茎膨大期间作马铃薯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相对于单作分别显著增加了24.41%,24.75%,35.03%(p<0.05)。(2)马铃薯根系分泌物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随生育期推移的变化趋势与形态指标变化相同,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的根系分泌物总糖、总有机酸含量与单作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37.85%,34.64%(p<0.05)。(3)在单间作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R0.25,MWD和GMD均随生育期的推移呈增加趋势(p>0.05),D呈显著下降趋势(p<...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云南省马铃薯农户种植状况,为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的调研方法,对云南省典型马铃薯种植区域的农户产量、肥料用量和养分平衡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云南省马铃薯种植户的氮、磷、钾养分平均用量分别为222.5、111.3和60.8 kg/hm~2。滇北氮肥和钾肥用量较高。农田氮、磷平均盈余量分别为139.2、60.6 kg/hm~2,钾的亏缺量为59 kg/hm~2。【结论】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应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