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21.
为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的潜在分布范围,基于MCMV的全球分布数据,筛选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MCMV在历史(1970—2000年)和未来(2021—2040年)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 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均值为0.941,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历史气候条件下, MCMV在全球具有广泛的适生范围,在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均存在适生区;在我国其适生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和南部地区,总适生区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1.62%。未来气候情景下, MCMV在全球的适生性有所降低,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适生范围仍较为广泛;未来气候变化虽不利于MCMV在全球的进一步扩张,但可能更利于其在欧洲生存。MCMV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广,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均存在高适生区,因此建议进境口岸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检测,严防MCMV传入;内检部门应加强检疫监测和防控,严防其扩散。  相似文献   
22.
侵染小苹果的苹果锈果类病毒的检测和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苹果是抗寒海棠类与大苹果的杂交后代,因耐寒能力强,口感好,被广泛用于嫁接与育种材料,是我国寒凉苹果产区宝贵的种质资源。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侵染苹果后引起果实表面产生锈状斑、花脸、畸形等症状,严重降低果实品质和市场价值。2013年在调查苹果病毒病时发现北京市延庆县种植的小苹果表现出典型畸形症状,应用RT-PCR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后经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小苹果被苹果锈果类病毒侵染。克隆此分离物(ASSVd-YQ)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后得到其基因组全长为329个核苷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分离物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ASSVd分离物间的进化关系极近。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分离物的中央保守区与末端保守区与ASSVd参考序列相同。这是对侵染小苹果的ASSVd的首次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23.
葫芦科作物病毒名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引起葫芦科作物病毒病病毒种类的研究情况分国内和国外作了概述,对我国葫芦科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4.
向日葵黑茎病菌是向日葵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是我国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准确快速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本研究根据向日葵黑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RPA引物和CRISPR-Cas12a crRNA,建立了RPA等温扩增技术结合CRISPR-Cas12a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条件优化,RPA/CRISPR-Cas12a检测体系在37℃恒温条件下,RPA反应30 min,CRISPR/Cas12a反应20 min,即可特异性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荧光法检测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的灵敏度相当,最低检测量为0.1 pg,试纸条法检测最低检测量为1 pg。由于试纸条检测结果可用肉眼观察,快速便携,操作简单,更适合用于田间和口岸的向日葵黑茎病菌快速早期检测;而荧光检测灵敏度高,对环境要求高,更适合用于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信号途径在玉米响应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mottle virus, MCMV)侵染中的作用,利用外源喷施茉莉酸甲酯 (methyl jasmonate, MeJA)方法,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以及玉米原生质体过表达探究JA信号途径是否参与玉米抗MCMV侵染。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 MCMV在外源喷施MeJA的玉米植株上引起的褪绿和花叶症状明显减轻, MCMV基因组RNA积累水平下降了69%,外壳蛋白 (coat protein, CP)积累水平下降了43%,表明MeJA处理提升了玉米植株对MCMV的抗性。在沉默JA信号途径抑制基因 ZmJAZ5的玉米植株上,相比于对照植株, MCMV引起的褪绿及花叶症状也明显减轻, MCMV的基因组RNA积累水平下降了71%, CP积累水平下降了56%。在玉米原生质体中过表达ZmJAZ5后,与对照相比, MCMV基因组RNA积累水平上升了1.58倍, CP积累水平上升了1.34倍。表明JA信号途径在玉米抵抗MCMV侵染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6.
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病毒病,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9年在北京郊区调查时发现部分保护地种植的番茄植株表现典型黄化曲叶症状。通过提取典型症状样品总DNA利用粉虱传双生病毒检测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到541bp的特异条带。通过测序和核苷酸序列比对表明该序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北京郊区部分保护地种植的番茄已被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危害。  相似文献   
27.
葡萄卷叶病(grapevine leafroll disease,GLRD)是一种世界性病毒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生产和葡萄酒产业.至今已报道11种具不同血清学关系的葡萄卷叶伴随病毒(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GLRaV)均可引起葡萄卷叶症状,其中GLRaV-2为长线形病毒属(Closterovirus)成员[1].  相似文献   
28.
 从华北高粱红条病叶中得到一种病毒分离物.此病毒侵染玉米、谷子及禾草产生花叶症状,在多年生寄主矛叶荩草(Arthraxon lanceolatus)、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上越冬,在田间由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粟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玉米蚜(R.maidis)、桃蚜(Myzus peisicae)等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汁液摩擦可传毒。高粱品种954066B种子带毒率在本实验中为0.03%.  相似文献   
29.
玉米矮花叶病毒山东和北京两分离物的比较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北京和山东玉米矮花叶病的北京分离物(MDM-BJ)和山东分离物(MDM-SD)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二者的寄主范围和症状反应又有一定的差异。提纯MDM-BJ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最小吸收峰在240nm,OD260/CD280=1.18。提纯病毒产量为1.5mg/100g鲜病叶。病毒粒体弯曲线状,平均长度为710nm。在感病组织内可以观察到风轮状、卷旋状和片层凝集状内含体。MDM-BJ和MDM--SD都能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的抗血清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北京和山东的两个分离物都是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我国玉米矮花叶病的毒原是不同于国外毒原的新株系。  相似文献   
30.
从我国北方地区呈现花叶症状的白草上分离得到1个白草花叶病毒分离物(AY642590,PenMV-B),测定了其RNA的核苷酸全序列。结果发现,该病毒分离物的RNA基因组全长共9 611个核苷酸,5′-末端和3′-末端的非翻译区序列分别为172和241个核苷酸,中间为9 198个核苷酸的开放读框,编码3 06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49 575 Da;其多聚蛋白P3/6K1处的E/H蛋白切割位点序列与Potyvirus属其他病毒均不相同,为该病毒所仅有。预期的Potyvirus属病毒的一些重要的、功能性保守基序特征都存在于该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中。Potyvirus属病毒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enMV-B和MDMV,SrMV,SCMV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根据ICTV最新的马铃薯Y病毒属分类标准,进一步确定该病毒具有Potyvirus属SCMV亚组新成员的分类地位。对SCMV亚组病毒和分离物基因组各区域的多重序列比较结果表明,PenMV在进化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的重组和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