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320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62篇
  82篇
综合类   681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542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森林灾害监测方法研究──以西南地区火灾监测为例纪平,易浩若,白黎娜关键词人工神经元网络,NOAA数据,遥感,专家系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开展了森林灾害监测方面的研究。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之后,我国也充分认识到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了...  相似文献   
122.
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林业服务站成立于2005年7月,是依托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成立的。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是海南省唯一的集科研和推广为一体的省级林业科研院所,在海南珍稀濒危树种的研究和保护、热带树种引种驯化、海南乡土树种培育、纸浆林速生丰产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在海口云龙、南海大道、屯昌枫木、五指山等拥有2000多亩的林业科研示范基地,在全省各市县的林区均拥有科技示范点或联系点,同时拥有一批省内技术拔尖的林业科技人才(科技人员112人,其中高、中级职称50人),为林业服务站提供了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和科技培…  相似文献   
123.
由五倍子单宁酸与植物纤维素共价结合制备的固定化单宁具有从果酒中吸附除去混浊物而使果酒澄清的能力。用固定化单宁填装的柱连续通过果酒进行澄清试验1克固定化单宁一次可澄清果酒5000克,用0.01N食用盐酸溶液再生洗柱可反复使用40次效果无明显变化,单位重量的固定化单宁可澄清果酒的全量为其本身的20万倍,澄清酒保存6个月以上仍为清亮透明并保持原有风味不变。  相似文献   
124.
<正> 泡桐苗期采用人工截干可使低杆变高杆,增加单株材积,已为人知,但截千技术以往报道甚少。为探索人工截千技术,我们于1985年春,对1、2年生泡桐苗进行了不同截千方法试验,当年9月对试验树进行了调查。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三位农场、大呈村南地、南关试验苗圃和史庄乡林场,试验面积共40亩。前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利用专家系统开发工具-OPS83语言初步建立了对SAR数据图象进行森林类型分类的专家系统,通过对在山东实验区获取数据的运行,探讨专家系统对SAR图像进行森林类型分类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6.
9种中药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方法测定黄芩苷、穿心莲内酯、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苦马豆素9种中药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在ST细胞上增殖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一步检测黄芩苷对TGEV在ST细胞上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9种中药成分在体外对TGEV在ST细胞上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苷对TGEV的生物合成、吸附保护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58.23%、88.12%和100.00%;Real-time PCR检测黄芩苷3种给药方式均能在转录水平显著降低TGEV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9种中药成分在体外对TGEV在ST细胞上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黄芩苷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27.
鸡蛋花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已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除园林观赏外,其花可食用、药用,且寓意丰富。据考证,鸡蛋花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从自然分布、相关文化以及引入中国时间考证三个方面对鸡蛋花作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8.
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榆林沙区的黑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技术,对其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黑沙蒿花粉粒属单粒小型花粉,具有蒿属植物花粉的共性特征,属于较为进化物种的花粉形态,同时其花粉粒二型性特征亦比较突出。长球形和圆球形2种形态不同的花粉粒,同时存在于同一花药中,长球形花粉粒极轴长(P)23.43(20.10~24.91)μm,赤道(E)轴长16.93(15.81~17.32)μm,P/E=1.38,极轴与赤道轴长度差异显著(P<0.05),赤道面观椭圆形;圆球形花粉粒极轴与赤道轴近等长,极轴长17.56(16.11~18.43)μm,赤道轴长17.10(15.99~18.01)μm,P/E=1.03,极轴与赤道轴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赤道面观圆球形;经T检验,2种形态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长度比值P/E,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种形态花粉萌发器官都具3孔沟,但长球形花粉的沟深而细长,边缘整齐光滑,内孔深陷,沟间稍窄,极区面积较小;圆球形花粉的沟较浅较短,沟缘粗糙,内孔外突,沟间较宽,极区面积较大;外壁表面纹饰都为退化小刺与颗粒状纹饰的组合,但刺的分布、基部大小及刺间颗粒的大小和排列等有所差异。样本中长球形花粉粒占比为64.1%,圆球形花粉粒占比为35.9%。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鉴定番茄DIR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启动子元件、表达模式、互作转录因子及内源竞争RNA预测等进行了解析,为探究DIR在番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番茄DIR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运用Phytozome、MEME、PlantCARE、opsRNATarget和plantcircnet等在线网站获取染色体位置、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互作的转录因子、miRNA和circRNA等信息。利用Mapteace、TBtools、Cytoscape、OmicShare等作图软件及工具绘制染色体定位图、进化树、DIR与转录因子关系图、ceRNA网络等。采用NCBI的基因数据库结合转录组测序及qRT-PCR试验研究DIR基因家族在逆境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到番茄中27个DIR基因,将其命名为SlDIR1SlDIR27,分别位于12条染色体上,且大部分基因位于染色体末端,其基因结构、基序和结构域相对保守,其中22个SlDIR具有一个外显子的经典结构。番茄DIR基因家族同拟南芥的共线性关系远高于水稻和大豆。基于系统进化关系将27个番茄DIR成员分为3个不同的亚家族。转录组数据表明大部分DIR基因在番茄根部具有较高的表达量。此外,DIR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与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以及MeJA、ABA、SA等激素诱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预测到与激素、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相关的ERF、E2F/DP、MYB等互作转录因子。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分别有5、10、10和13个SlDIR在农药、干旱、盐和冷胁迫后显著上调表达,其中,SlDIR23受到以上4种胁迫的诱导表达,而SlDIR8、SlDIR13SlDIR20特异性响应冷胁迫的诱导,SlDIR17特异性响应盐胁迫。番茄DIR的ceRNA调控表明,miR-156与靶基因SlDIR8可能共同作用调控番茄的逆境胁迫。【结论】共鉴定出番茄DIR家族基因27个,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在根部有较高的表达量。SlDIR1SlDIR13SlDIR14等具有MeJA、ABA、SA等激素响应元件,其中,SlDIR6仅具有MeJA元件,SlDIR27仅具有SA响应元件。另外,SlDIR2SlDIR14、SlDIR23等参与干旱、盐、低温等多种逆境胁迫,其中SlDIR23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均可被激活。此外,DIR基因和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调控番茄植株的逆境胁迫。  相似文献   
130.
为验证微课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高效性,以“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微课实验教学为例,旨在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独力思考和实验动手能力。结果表明,微课教学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激发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完成高效学习的目标。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模式,能深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