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71篇
  85篇
综合类   576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629篇
园艺   188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为揭示小尺度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在维持草地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以放牧干扰下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对象,以临近的围栏封育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放牧干扰下短花针茅植丛边缘(丛内)以及丛外裸斑(丛外)处表层土壤颗粒组分与养分的小尺度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在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黏粒(2μm)与砂粒(50~2 000μm)的分布规律相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围封使土壤黏粒含量显著提高,砂粒和粉粒(2~50μm)显著降低(p0.05);有机碳(SOC)与黏粒的分布变化规律一致,全氮(TN)无显著变化;植丛内外无显著区别(p0.05)。(2) 2 cm间隔精细分层下,围封使任意土层土壤黏粒和砂粒分别显著提高和显著降低,0—8 cm土层的粉粒显著降低(p0.05);SOC 2—8 cm和12—14 cm土层显著提高,TN无显著变化,但植丛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围封区植丛内0—4 cm土层SOC含量(p0.05)。(3)随土层垂直变化,围封区黏粒含量逐步提高,粉粒和砂粒逐步降低;SOC和TN无显著变化(p0.05)。放牧区黏粒12—14 cm土层显著增高,粉粒逐步递减,砂粒先增高后降低(p0.05);SOC表聚性分布,TN植丛内"V"型分布中间土层降低,丛外无显著变化(p0.05)。围封区颗粒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变化基本稳定,放牧区部分土层显著相关性丧失;围封区颗粒组分与SOC,TN无显著相关(p0.05),放牧区则与SOC的显著相关集中在10—14 cm土层,与TN集中在8—14 cm土层。总之,放牧干扰不仅导致了土壤质地和养分水平的显著下降,同时也改变了土壤内部不同理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但是植丛的存在并未显著改善丛下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42.
当前如何规范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全面提高成果管理水平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为了实现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松嫩平原科研成果管理,在对实验室科研成果管理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结构设计和实现。基于SuperMap Objects .NET 6R和SQL Server开发了松嫩平原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成果文件或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是非常高效的,对科研成果管理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以8 年生‘东魁’杨梅为材料,研究修剪的矮化提质效果。连续2 年进行大枝修剪(vertical branch pruning,VP)、精准修剪(precise pruning,PP)、大枝修剪+精准修剪(VP+PP)和“开天窗”常规修剪(pruning of open skylight,PO),并以不修剪为对照(CK)。试验前后调查树体高度和冠幅,并测定株产量、果实品质(总糖、可滴定酸、Vc、总多酚、总黄酮等)和色差(L*、a*、b*、ho、C*)等。结果表明,对树冠控制能力的大小为VP+PP>VP>PP>PO,其平均树高分别降低了63%、57%、55%和25%。平均株产量为VP+PP>VP>PP>PO,产量分别提高了25%、20%、6%和-38%。对果实色泽改善以PP 和VP+PP 的效果最显著。调查L*和始熟期发现,近熟期L*越小成熟度越高。处理第2 年果实品质相比第1 年改善幅度增大,以单果重为例,处理第1 年VP+PP、PP、VP、PO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0%、30.3%、21.1%和8.7%,第2 年单果重分别提高了48.3%、44.9%、43.1%和8.9%;各处理的a*、ho和C*在处理第1 年无显著差异,第2 年出 现差异分离。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杨梅的综合效益为VP+PP>PP>VP>PO>CK。  相似文献   
44.
对地膜和秸秆覆盖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两年盆栽和大田玉米覆盖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玉米株高、茎粗、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等;地膜覆盖的促进作用在玉米生育前期较大,而秸秆覆盖的作用则主要表现在玉米生育中后期。秸秆和地膜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均为玉米穗长和穗粒数的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和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主要表现在拔节至抽雄及雌穗分化发育阶段,而对后期粒重形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5.
7月 8日 ,江泽民主席发布命令 ,颁布我国种子产业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从今年 12月 1日起施行。《种子法》共 11章 78条。制定《种子法》的目的 ,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 ,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 ,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提高种子质量水平 ,推动种子产业化 ,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种子”的含义是 ,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繁殖材料 ,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草种、食用菌菌种也参照《种子法》执行。商品种子生产 实行许可制度《种子法》对种子生…  相似文献   
46.
1 发病情况 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是由阴道加德纳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各毛皮动物饲养场广泛发生,给养狐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有调查发现,狐狸发病的阳性率为5.30%,其中北极狐高达8.75%.2006年辽宁凌海某场饲养狐狸万余只,近年来出现屡配不孕,或配种结束后排出少许血色分泌物,或在妊娠期间发生流产,繁殖率极低.养殖者于6月初送病狐和死狐到本实验室求诊.  相似文献   
47.
LFBJ—6型垄耕施肥精播机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垄耕施肥精播机是一次可以完成种床深松、垄沟深松和化肥深施、精密播种等多和业的新型耕作机具,笔者介绍了机具的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其结构特点和关键部件和设计的创新点,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
利用回归等值线法对秸秆和地膜覆盖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从 2 0 0 2年 4月 2 9日 (玉米出苗期 )至 2 0 0 3年 1月 4日的 2 5 0d内 ,对照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下 ,在0~ 1 5 0c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都呈“降低—增加”的趋势 ,随土层深度变化呈“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土壤含水量随时间而降低阶段与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增加阶段相吻合。对照处理最低水分区域出现提前 ,位置上升 ;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下降幅度最大 ,最低水分区域有明显向底层延伸的趋势 ;而秸秆覆盖处理最低水分区域土壤含水量相对最高。从玉米生育后期一直到测定结束时的翌年 1月份 ,3种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都呈上升趋势 ,且以上层土壤水分增加幅度大于中、下层土壤。回归等值线法反映了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和规律 ,具有简单省时、图形简洁明了、信息量大、便于分析等特点 ,可用于土壤水分测定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9.
不同基因型春小麦根系对低磷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3个春小麦品种(加春1号、2号、4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春小麦根系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缺磷环境中,小麦的根重、根数、总根长、总吸收面积、根活力、根系SOD及POD活性、根系活性吸收面积均明显降低,但根冠比与根系分枝密度明显增加。不同基因型间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2)根系的形态与生理学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而且在低磷水平下这种差异表现的更为突出。表明作物品种之间对磷胁迫反应存在差异。(3)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可以作为筛选高效吸磷小麦品种的参考指标。在供试的三个基因型中,加春1号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50.
校园虚拟现实演示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虚拟校园为例,利用MultiGen Creator和Vega进行建模和系统设计,并最终实现了虚拟校园的建设。主要阐述了三维建模,纹理映射,以及Vega函数调用并开发系统的过程。介绍了应用虚拟现实开发制作软件Multigen Creator设计开发的校园虚拟现实演示系统,其特点是具有实时、动态、交互性。结果表明了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校园技术结合是可行的,同时指出如果进一步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