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92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58篇
  74篇
综合类   435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197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探究生物炭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肥力提升和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生物炭对辣椒生物学性状、产量以及复配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土比例为1∶1时,A2处理使茎叶鲜质量、干质量增加81.4%、80.5%,单果长、单果茎粗增加15.1%、21.0%,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11.08 mg·kg-1,对土壤pH和全盐量影响不大。复配土比例为1∶2时,B2处理下果实鲜质量、干质量增加39.7%、40.2%,茎叶鲜质量、干质量增加28.1%、29.5%、根鲜质量、干质量增加35.0%、22.0%,单果长、单果茎粗分别增加12.1%、13.0%,单株结果数增加119.8%,产量最高且土壤pH和盐分变化不大。复配土为1∶5时,添加生物炭对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积累产生抑制。因此,该试验条件下,建议1∶1和1∶2的复配土生物炭添加量为2%,1∶5的复配土不建议施用生物炭。  相似文献   
32.
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从菜地土壤中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4种菜地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6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生菜地土壤中获得的菌株最多,白菜地土壤中获得的菌株最少;在16个菌株中,从油菜地中分离纯化的1个菌株具有最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优化发现,以麸皮作为唯一碳源、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96 h时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33.
通过在商洛市调查,分析了低温、晚霜冻对核桃生长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做好灾情预警广泛宣传、因地制宜科学建园、提高日常科管水平等抗避措施,使用灌溉、熏烟、涂白、喷施防冻药剂等技术方法科学预防,以及核桃树遭受霜冻害后的补救措施,即加强灾后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修剪、“伤流”处理、合理间作、保险理赔等措施。  相似文献   
34.
乌当区羊昌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渐变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其隶属度函数并进行处理;选取Cb、Pb、Cr、Hg、As等5个土壤中常见的有毒有害重金属污染因子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乌当区羊昌镇农用地83个样点的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羊昌镇农用地环境质量为一级和二级的土壤所占比例分别为73.50%和13.25%,三级的为13.25%,说明羊昌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好,有86.75%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农业安全生产的二级质量标准内,可以直接发展农业生产;但对三级质量标准的农用地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避免污染元素进入食物链。  相似文献   
35.
【目的】直播早稻在播种后常面临田间整地不平造成积水而影响成苗,筛选耐淹性品种以及鉴定水稻芽期耐淹性对直播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1个早籼稻品种芽期进行淹水处理,调查不同品种的成苗率、胚芽鞘、苗高、根长、根数、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来探讨直播早稻耐淹性评价标准和筛选耐淹品种。【结果】结果表明,水稻幼苗根冠比和根系生物量在主成分分析中所占贡献率最大,最能体现淹水胁迫的耐受力的差异。聚类分析将41个早籼稻品种划分为强耐淹、中度耐淹和不耐淹3种类型,其中株两优829、株两优35、株两优08、株两优22、陵两优7108、陵两优722、五丰优157、五丰优286、优I2009、优I2058、温229为强耐淹品种,陆两优996、优I651等20份为中度耐淹品种;淦鑫203、中嘉早17等10份为较敏感型品种。【结论】筛选出来芽期耐淹能力较强的11个水稻品种,可为水稻品种选育及指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针对目前农田氮肥用量大,造成氮素利用率低,增加土壤N_2O排放等问题。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氮肥调控模式对麦田土壤N_2O排放、氮素利用和表现损失、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播种-苗期和返青-拔节期,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湿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与推荐减氮处理(RN)相比,施用锌腐酸尿素(RN+HA+Zn)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OM+N)N_2O排放总量分别降低24.8%、35.4%;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7%,32.8%;氮素表观损失分别减少2.2%,63.4%;分别增产9.4%,11%且差异达显著水平。与RN+HA+Zn相比,OM+N处理的N_2O排放总量降低14.2%,氮肥生产效率和农学效率分别增加20.2kg/kg,9.9kgGrain/kgN,氮肥利用率提高32.1个百分点,土壤残留氮素和氮素表观损失分别减少27.5%和62.6%,籽粒产量略有上升但二者间无显著差异。说明OM+N处理可以减少N_2O排放,提高氮素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是利于麦田安全生产的一种氮素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37.
为促进籼改粳新品种示范推广,孝昌县2013年引进宁波市农业科学院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品种甬优4949,经过连续两年的多点示范,该品种表现出熟期早、高产稳产、大穗抗倒、米质优等特点.栽培技术要求适期播种,合理稀植,科学肥水管理,病虫综防,完熟收割等.  相似文献   
38.
为高效准确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以MAPGIS6.7为软件平台,以Visual C++6.0为二次开发工具,构建一个GIS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选择坡度、海拔、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复种指数、交通条件、石漠化程度等指标为参评因子,对该县的农用地进行宜耕、宜园、宜林、宜牧评价。由评价结果可见,区域内高度适宜的用地比例较小,均不到30%,其中耕地仅为9.54%;而中度适宜和勉强适宜用地面积则较大,超过70%;用地限制多表现为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质地差,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严重;宜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面积较少且质量不高;林地和牧草地相对宽裕,后备资源较多。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岭南黄鸡快长型、中速型、慢速型、麻黄、矮脚黄5个配套系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孵化失重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种蛋孵化失重对孵化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孵化机温度37.8℃、相对湿度56%,出雏机温度36.8℃、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孵化条件下,5个配套系种蛋第1~6阶段(每3 d为1个阶段)及0~18 d的平均失重率范围是1.859%±0.047%~2.039%±0.044%、1.584%±0.027%~1.981%±0.056%、1.927%±0.037%~2.266%±0.067%、1.764%±0.053%~2.216%±0.062%、1.865%±0.036%~2.259%±0.059%、1.849%±0.057%~2.271%±0.064%、10.571%±0.176%~12.296%±0.301%。配套系和蛋重区间相同,孵化阶段只在部分情况下对失重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第2阶段的失重率显著偏低;孵化阶段相同,配套系内不同蛋重区间的失重率仅慢速型最小蛋与小、较小蛋存在显著差异,其他配套系的蛋重对失重率影响不显著,4个配套系种蛋的18 d失重率趋势是大蛋失重率小,小蛋失重率大,而矮脚黄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孵化阶段和蛋重区间相同,配套系对孵化0~18 d失重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0.
采用2008年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农作制各要素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农作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脆弱;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链条短;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建立现代农作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速土地流转,提高机械化作业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