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28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加拿大火险天气指标系统,研究了1971-2010年间大兴安岭漠河县林火行为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a研究区的初始蔓延指标(ⅠSI)、有效可燃物指标(ⅠBU)、林火天气指标(ⅠW)和火灾难控程度指标(RSS)所分别代表的林火蔓延速度、林火释放能量、林火强度和林火持续时间具有相同的年代变化特征,即20世纪70年代为林火行为的严峻期、80~90年代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年代际转型,伴随着这次年代际的转型,21世纪后的林火行为更加严峻,表现为林火蔓延速度增快、能量释放增大、林火强度增强、火持续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42.
森林火灾碳排放估算方法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因火灾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森林火灾碳排放是当前林火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森林火灾碳排放的研究方法、森林火灾碳排放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碳排放量数据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3.
通过分析我国国境线的火环境和历史上境外火入侵的相关数据,将境外火入侵的天气模型分为西北风型、平直西风型、西南风型和暖区强对流型等4种类型。提出了预防境外火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边境防火阻隔带、加强"网化"建设、加强出入境林火的控制和与邻国建立森林防火联防协议等。  相似文献   
44.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性持续增加,可燃物是唯一可人为调控的火环境因子.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结构简单,且以富含油脂的纯林为主,同时多为中幼龄林,易发生森林火灾.文中从人工林可燃物特点及其与林火引燃和火行为的角度出发,综述了人工林可燃物管理技术,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今后人工林可燃物管理在降低森林易...  相似文献   
45.
基于1990—2018年云南省云南松分布区气象数据和森林火灾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比分析法以及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指标与森林火灾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防火期平均气温在1998—2018年达显著上升水平,年均与防火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均在1995—2018年达显著下降水平;年均及防...  相似文献   
46.
中国西南地区防火树种的选择研究(英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筛选中国西南地区的防火树种用于营造防火林带或混交林 ,可以有效地预防大面积森林火灾的发生 .通过实验 ,比较分析了西南山区 12个树种的树叶、树枝和树皮的燃烧性 ,结果表明∶(1)各树种均以叶的抗火性能最差 ,阔叶树种比针叶树种的抗火性能强 ;(2 )热值、含水量、燃点和灰分含量是影响叶的抗火能力的主要指标 .木质素含量和苯 乙醇抽取物与总发热量有线性相关关系 ;(3)由多目标决策方法对 12种树的抗火性能综合排序 ,木荷、红椎、杨梅的抗火性强 ,刨花楠、水老排、火力楠、油茶和木莲的抗火性中等 ,稠木、观光木的抗火能力较弱 ,杉木、马尾松的抗火能力弱  相似文献   
47.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 ,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 ,起火之后 ,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 ,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 ,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降低 ,可燃物干燥的情况 ,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 ,雷击火越多 ,5 1°N以北海拔 80 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 -偃松林、樟子松 -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 ,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 ,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 1 5 0km。雷击火多发生在 6— 8月 ,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 1 4时到 1 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 ,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48.
森林火灾发展过程中,火行为极易在火环境的影响下突然变化,导致林火扑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利用火险和火场危险地形作为扑救安全评估因子构建林火扑救安全评估模型,并通过集成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和掌上计算平台等开发技术,研发构成森林火灾扑救局地安全测报仪。该测报仪实现了对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的综合评估,便于野外防火工作人员能实时测量和读出所在地区的扑救安全等级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安全避险措施。该测报仪已在云南省昆明市空港经济区森林防火部、昆明市海口林场、曲靖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曲靖市麒麟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沾益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弥勒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9.
防火林带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所有的森林植物都有可能着火燃烧,防火林带实质上只是其在遇到林木时与其它林木相比不易点燃。防火林带阻火机理有三个层次:防火树种、结构合理的防火林带及其形成的火环境。枝叶茂盛的树冠能有效阻挡火陷的蔓延;良好的林带结构易于形成不利于可燃物燃烧的环境,并使可燃物呈不连续分布;防火林带组成的网格还对大面积的针叶纯林有机械隔离的作用。理想的防火林带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阻火能力,且适应性强,常绿、树冠结构紧密、种  相似文献   
50.
防火林带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述了防火树种选择的方法、防火林带选用的树种、防火林带的结构与配置、林带宽度和网格、防火林带阻火机理的研究现状以及防火林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