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52.
53.
以火棘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规律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棘种子吸水率随浸种时间的变化趋势近似呈“S”型曲线,最高吸水率为18.14%;其萌发过程经历快速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三个阶段;不同干旱胁迫对火棘种子的萌发及萌发进程具有显著的延缓和抑制作用,且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萌发率显著降低,平均萌发时间逐渐加长,萌发开始时间逐渐推迟.四种抗氧化酶活性随种子萌发进程均呈多项式变化,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在非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均在芽期达到最大值,CAT和GR均以吸胀期的活性最高,但吸胀期与芽期的CAT活性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干旱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GR活性的变化则正好相反.上述结果表明,喀斯特环境下火棘种子能够通过种子萌发进程的调控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调节适应干旱环境胁迫. 相似文献
54.
55.
胍基乙酸作为一种绿色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促进能量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动物营养学家关注.为胍基乙酸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胍基乙酸的代谢途径及在家禽、家畜及水产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56.
57.
贵州喀斯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贵州南部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零牧、中牧和重牧)下浅层土壤剖面(0—10,10—20,20—30cm)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喀斯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平均值与变异系数均呈现出明显的放牧强度变化与剖面变化规律;在不同放牧强度下,0—10cm和10—20cm土壤剖面含水量均表现为NGHGMG,2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NGMGHG,变异系数均呈中等变异(10%CV100%),平均含水量处于中等水平时土壤水分变异性较高;土壤水分的Moran’s I自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土层草地土壤水分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受放牧影响;土壤水分半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土层草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模型为指数模型、球状模型或高斯模型,表明其均为聚集分布;不同放牧强度C/(C0+C)值在0.500~0.817之间,表明土壤水分表现出中等或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放牧强度土壤水分变程在2.77~15.61m范围内变化(零牧,2.53~12.82m;中牧,2.77~15.61m;重牧,14.03~18.79m),说明影响土壤水分的生态过程随放牧强度变化在不同尺度上起作用;Kriging maps直观地反映和验证了草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规律,与Moran’s I和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相吻合。综合分析发现,在小尺度内,重牧是地势平坦的喀斯特人工草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8.
为了提高肉牛的饲养育肥效果,改善牛肉品质,提高养殖效益,以西门塔尔杂交公牛为饲养对象,研究青贮玉米+拉巴豆、青贮玉米和甜高粱3种青贮饲料对育肥肉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青贮玉米+拉巴豆混合青贮饲喂肉牛,肉牛日增重、净肉率、屠宰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分别为601.14kg/牛、35.21%、55.24%和16.72元/(d?头),料重比最低,为7.24kg/kg,各指标与青贮玉米和甜高粱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1)。青贮玉米+拉巴豆育肥肉牛增重最快,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9.
60.
采食通过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地放牧对黑山羊采食行为及草地生产力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黑山羊采食行为在季节间均有较大差异;以5 min为观察时间段,同一季节采食行为表现为,高强度放牧显著减少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每口食量、日采食量(P0.05);不同季节相同放牧强度,采食行为表现为:春季显著提高采食时间、行进步数、站立时间、每口食量(P0.05),而夏秋季显著提高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P0.05);总体而言,春季能显著提高黑山羊反刍时间、反刍食团数(P0.05),夏秋季能显著增加食团咀嚼时间和次数(P0.05)。采食采食行为参数与草地生产力关系表现为,在草地生产力处在中等水平时,采食时间和站立时间较低,采食口数、吃草频数、日采食量均较高;随草地生产力增加,山羊采食速度降低,单口采食量则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