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进一步提高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实验课熟悉程度,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尝试应用混合式教学方法。结果显示,使用混合式教学组的学生平均实验成绩为(91.25±2.48)分,传统教学组的学生平均实验成绩为(89.65±2.19)分,混合式教学组的学生比传统教学组的学生平均实验成绩提高1.78%;使用混合式教学后的平均实验成绩为(91.35±2.48)分,混合式教学前的平均实验成绩为(87.35±3.35)分,使用混合式教学后比未使用时的实验成绩提高4.58%。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参与度、积极性较高,能够明显提高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2.
某些乳酸菌能产生抗菌素,在干酪成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水溶性的、具有抗菌性能的酪蛋白片段。在理论上认为这些肽具有杀菌的作用,但缺少试验数据证实这种可能性。作者研究了肽对Asiagod’Allevo干酪中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Asiagod’Allevo干酪的水溶性部分经过10 ku的膜超滤,超滤液又经过100~500 u的渗透膜渗析后除去蛋白、盐和有机酸,超滤液冻干。将李斯特英诺克LRGIA 01和李斯特单胞菌162分别接种于含有5~40 mg/mL冻干的干酪水溶性提取物的BHI培养基中,在30℃条件下培养,并检测李斯特菌的生长情况。WSEs冻干物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原料和成熟期的Asiagod’Allevo干酪,原料奶的来源分别为5、7和9月,成熟期为6、12、18个月。在所有的浓度范围内,部分数据显示出剂量与抑制作用的关系。WSEs冻干物对李斯特英诺克LRGIA 01生长的抑制率小于50%,对李斯特单胞菌162的抑制率小于10%。干酪的成熟时间(至少6个月)显著影响WSEs冻干物对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采用与WSEs序列类似的并具有抗菌作用的酪蛋白片段αS1-CN f(1-23)(isracidin)和αS2-CN f(183-207)进行定量试验,结果表明,WSEs冻干物具有抑制李斯特菌的特性可能是来源于其他的肽。  相似文献   
63.
将5只体重(55.6±3.2)kg、2~3岁、装置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按5×5拉丁方设计,在饲喂相同日粮条件下,在5期试验中分别添喂0、150、300、450和600 mg/kg多聚甲醛,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内纤维素酶、外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并进行原虫、细菌显微镜分类和真菌PCR计数,以研究不同添加剂量多聚甲醛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喂150、300、450和600 mg/kg多聚甲醛,绵羊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分别增加2.3%(P0.05)、22.1%(P0.01)、7.5%(P0.01)和-6.6%(P0.01);瘤胃液原虫总数分别减少14.2%、62.5%、72.6%和85.3%(P0.01);而细菌总数分别增加35.8%、93.8%、-6.8%和-24.2%(P0.01);真菌拷贝数分别增加2.0%(P0.05)、5.4%(P0.05)、14.3%(P0.01)和26.8%(P0.01);氨态氮分别降低9.0%、12.0%、14.9%和20.9%(P0.01);挥发性脂肪酸分别提高2.4%(P0.05)、-0.3%(P0.05)、-1.3%(P0.05)和-10.3%(P0.01);内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6.5%、22.4%、-10.2%和-19.2%(P0.01);外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3.4%(P0.05)、17.5%(P0.01)、-18.0%(P0.01)和-25.7%(P0.01);纤维二糖酶活性分别提高8.3%、23.7%、-24.9%和-31.8%(P0.01);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2.8%、8.6%、16.0%和23.3%(P0.01);果胶酶活性分别降低11.8%、12.1%、11.2%和11.1%(P0.01);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10.9%、30.4%、49.6%和56.2%(P0.01);而木聚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试验结果,多聚甲醛添喂剂量为300 mg/kg时,绵羊的自由采食量最高,此时瘤胃液原虫数量减少而细菌总数最多、纤维素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4.
猪肺炎支原体,又称猪气喘病病原体,是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体,接种疫苗是控制和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缺乏已知和定性的物种特异性肺炎支原体抗原,其致病机制、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及新的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缓慢。本试验选择了54个候选基因(在诊断试验中,这些基因的编码蛋白可用作疫苗或抗原),对其进行PCR扩增后,产物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并分析了重组蛋白的表达、溶解度及产量。结果表明,大多数重组蛋白在包涵体内表达。经尿素或十二烷基肌氨酸溶解后,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得到30种重组肺炎支原体蛋白,在诊断试验中这些蛋白可用作候选疫苗和抗原。  相似文献   
65.
试验旨在研究高湿全混合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水对饲料温度及奶牛采食量、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泌乳荷斯坦奶牛(155.8±60.1DIM),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28d。每天10∶00饲喂1次。基础日粮由30.9%的玉米青贮、30.3%的苜蓿草、21.2%的高湿玉米和17.6%的蛋白质饲料原料组成。通过降低水的添加量来调控日粮干物质含量,处理日粮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56.3%,50.8%和44.1%。试验在5~8月间进行,牛舍外环境温度为18.2℃±3.6℃,牛舍内环境温度为24.4℃±3.3℃。每期试验的最后14d测定干物质采食量;最后7d,每日3次(10∶00,13∶00和16∶00)测定产奶量、饲料温度和牛舍内温湿度,采集鲜日粮样品和剩余饲料样品用于测定奶牛的采食行为;最后4d,采集乳样品分析乳成分。鲜日粮样品和剩料样品采用滨州筛分离,用于测定奶牛的采食行为,滨州筛由三层筛网(19,8和1.18mm)和一个底盘组成,饲料被分成4个组分(长、中等、短和适中)。采食行为以每种组分实际采食量占预测采食量的百分比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投喂日粮数小时后,随着水添加比例的提高,日粮长颗粒分数越多,日粮温度升高越快,并且降低了干物质和淀粉及中性洗涤纤维的总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不受添加水量的影响。乳的生产效率随着水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更高的牛舍内温度也提高了投喂日粮的温度,导致了饲料酸败和干物质采食量降低。总之,对于由牧草和青贮饲料组成的高湿日粮(干物质含量低于60%),额外的添加水提高了奶牛的挑食行为,特别是牛舍内温度较高时,挑食现象更加严重并且降低了养分的消化。  相似文献   
66.
试验对6个白莱航杂交鸡群的微卫星变异及其与生长、产蛋和免疫活性等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9个微卫星标记,用最小二乘和最大似然法对6个遗传组的170个个体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发现,7个微卫星标记具有多态性,有2~4个等位基因。5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息含量(PIC)大于52%。微卫星标记MCW0041、ADL0210、MCW0110同产蛋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粕对焉耆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运动成绩、体重、年龄和体尺相近的焉耆马12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4匹。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和粗饲料(燕麦秸)的条件下分别补饲0、0.6和1.2 kg/d甜菜粕。试验期2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焉耆马对有机物、NDF、ADF的消化量和对日粮NDF、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对粗蛋白质、钙的消化量和对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焉耆马对NDF和ADF的消化量分别增加了8.19%、9.43%,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而对有机物、粗蛋白质、钙的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焉耆马对有机物、NDF和ADF的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与试验Ⅰ组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但对粗蛋白质和钙的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焉耆马的消化能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相比分别提高14.92%(P<0.01)和11.23%(P<0.01),而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代谢能而言,试验Ⅱ组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分别提高11.73%(P>0.05)和14.83%(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1.2 kg/d的甜菜粕,可显著提高焉耆马对日粮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消化量,极显著提高NDF和ADF的表观消化量(率)及消化能,可明显改善焉耆马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8.
蔡娟  雒秋江  王选  陈勇  臧长江 《中国畜牧兽医》2016,43(10):2578-2590
选取6只2~3岁龄、体重48.3 kg±5.6 kg的小尾寒羊公羊,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并饲喂含70%玉米秸秆的日粮。在4×4拉丁方试验中分别给绵羊口服0 mL/kg日粮(对照,处理1组)、1.0 mL/kg日粮(低剂量,处理2组)、3.0 mL/kg日粮(高剂量,处理3组)福尔马林和完全祛原虫(处理4组),研究不同处理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群落、消化酶活性和氨态氮、VFAs浓度等的影响,及其与自由采食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处理2、3和4组与对照组相比,绵羊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分别增加14.9%(P<0.01)、-6.8%(P>0.05)和-16.5%(P<0.01);瘤胃液氨态氮浓度分别降低10.5%(P<0.05)、13.0%(P<0.05)和23.0%(P<0.01);原虫数量分别极显著减少59.3%、93.2%和100.0%(P<0.01);细菌总数分别极显著增加41.1%、-8.2%和84.5%(P<0.01);真菌拷贝数分别增加16.5%(P>0.05)、23.5%(P<0.05)和38.1%(P<0.01);内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极显著升高22.6%、-14.6%和-27.5%(P<0.01);外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极显著升高15.5%、-23.9%和-25.2%(P<0.01);纤维二糖酶活性分别极显著升高20.0%、-25.7%和-26.2%(P<0.01);木聚糖酶活性分别降低0.4%(P<0.05)、0.5%(P<0.05)和0.1%(P>0.05);果胶酶活性分别极显著降低12.0%、11.0%和2.8%(P<0.01);淀粉酶活性分别极显著升高12.2%、15.3%和19.9%(P<0.01);蛋白酶活性分别极显著降低22.1%、48.0%和22.2%(P<0.01)。其中内纤维素酶、外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活性与绵羊自由采食量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0.897和0.901。由本试验得出结论,绵羊口服低剂量福尔马林时自由采食量增加,高剂量或祛原虫时降低;决定绵羊自由采食量的因素是瘤胃液内纤维素酶、外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活性,而非瘤胃原虫、细菌或真菌数量,或其他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9.
试验旨在对新疆褐牛体尺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揭示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取2010~2015年间伊犁昭苏地区8~20月龄新疆褐牛公牛,共计2 794头,测定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指标数据,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并对新疆褐牛2010~2015年体尺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公牛的体长在14~15月龄间增长较快;体重与所测4项体尺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均为极显著(P<0.01),其中与胸围相关性系数最高(r=0.796),与体长的相关性系数最低(r=0.163);获得新疆褐牛公牛体重回归预测方程:Y=-564.607-0.174X1+2.441X2+3.497X3-1.086X4,经过验证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新疆褐牛的选育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0.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对牛奶的质量安全也逐渐重视起来.本文综合阐述了免疫学技术在牛奶质量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酶联免疫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免疫-PCR技术、免疫芯片技术在牛奶质量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免疫学技术在牛奶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