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44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类型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选用黄棕壤和红壤,用土壤老化和上海青(Brassica campestris)盆栽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土壤老化试验表明,DBP和DEHP在土壤中的吸附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呈现开始(0~10 d)老化速率较快,而后(10~30 d)老化速率减小并且老化总量趋于稳定的趋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上植物体内DBP/DEHP含量(DBP:0.576~2.750 mg·kg-1;DEHP:9.369~33.256 mg·kg-1)与土壤污染浓度呈正相关,生物量与土壤污染浓度呈负相关;而在黄棕壤上,上海青的生物量并不随着土壤DBP/DEHP的添加量的升高而变化,植物体内DBP/DEHP的含量(DBP:0.212~0.401 mg·kg-1;DEHP:0.421~0.490 mg·kg-1)远低于红壤的相同污染浓度处理.在黄棕壤上,上海青对DBP/DEHP的BCF值介于0.061~1.041之间;而在红壤上,BCF值均大于1.0(介于1.175~15.695之间),具有一定的生物富集作用.通过试验还估算了红壤上DBP/DEHP的临界浓度为6.932~11.718 mg·kg-1,可为建立生态效应预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江苏省域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思懋  管晓进  王绪奎  胡锋 《土壤》2019,51(2):257-262
为研究江苏省域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根据2008年和2015年江苏省基本农田质量长期监测点实测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了土壤速效钾的时空变化,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探明了成土母质、气候、种植制度、化肥因子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的影响及不同影响因子间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①2015年江苏农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7.9mg/kg,与2008年相比无显著变化;②与2008年相比,2015年江苏沿海地区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其中盐城部分地区下降最多,达10.0~30.5 mg/kg;徐淮部分地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较多,达10.1~20.5 mg/kg;③成土母质、气候、钾肥对2008—2015年江苏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存在显著影响。在钾肥超低投入下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成土母质和气候影响,在钾肥低投入及以上水平,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主要受钾肥投入影响,说明施用钾肥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3.
指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存在生态脆弱、水土保持功能差、景观功能弱、碳汇功能低等问题。通过对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现有造林绿化建设现状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了生态优先的造林原则和提升景观绿化水平造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定量研究了红壤相对含水量(SWC)对温州蜜柑幼树茎叶生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叶面积、叶周长、叶宽,梢长、茎长和距根部10cm茎直径,均在SWC75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2.25±2.61cm、13.84±1.43cm、3.19±0.39cm,23.64 cm、56.08 cm和1.78em,且与SWC30、SWC45、SWC60、SWC75处理间差异显著.柑橘茎叶生长与土壤相对含水量(SWC)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并随着SWC的增加或减少,其生长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柑橘茎叶的生长指标表明,红壤上种植温州蜜柑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为宜.  相似文献   
95.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地区间歇灌溉水稻密度与氮肥互作效应及其对水稻光合特性、稻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孕穗期前,间歇灌溉水稻群体净光合速率增加,但孕穗期后,高密度大群体净光合速率衰退较快。与此同时,高密度大群体剑叶光合速率、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均较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群体净光合速率、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位面积穗数及穗粒数增加,而结实率与千粒重降低。在本研究条件下,间歇灌溉水稻密度为281 250穴/hm2、施氮量225 kg/hm2时,其产量最高,达10 297.90 kg/hm2。  相似文献   
96.
牛粪蚯蚓堆肥基质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奶牛粪蚯蚓堆肥与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体积比例复配成3种草莓生长基质,体积比分别为0∶4∶1∶1(基质a),2∶2∶1∶1(基质b),4∶0∶1∶1(基质c),通过分析草莓的生长情况、果实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合草莓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结果表明,复配后生长基质的理化性质优良,适合草莓生长。3种基质中,以基质b效果最佳,综合来看,基质b栽培的草莓果实可溶性糖、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和花青素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其他两种基质。此外,与基质a和基质c相比,基质b的草莓果实收获期提前了5~15 d。该配方可推荐用于架式草莓工厂化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97.
我国旱地两熟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旱地两熟区是我国旱作农业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主要的粮食产区。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查阅、地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收集等方式,分析旱地两熟区农田土壤养分盈缺状况。结果表明:以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为参照,我国旱地两熟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达到中等水平,区域间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以云南高原最好,江淮丘陵次之,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川中丘陵最差;与其他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相比处于中下等水平;与80年代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绝大部分旱地两熟区的农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但对于原始地力较高的云南高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稍降。在今后的田间管理中合理施肥、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等精细农田管理措施将成为提高该区土壤肥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为探明添加不同剂量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除对照(磷铅摩尔比为0)外,其他4个处理按磷铅摩尔比为0.5、1.0、2.0和4.0分别添加纳米羟基磷灰石,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和BIOLOG微平板法分析。结果显示:培养60 d后,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增加了各重金属残渣态含量,添加纳米羟基磷灰石后,P/Pb摩尔比越高,非残渣态向残渣态的转化率越高,以P/Pb摩尔比为4.0时转化率最高;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分析,添加纳米羟基磷灰石各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表明修复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得到了改良。  相似文献   
99.
覆草旱作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减小南方季节性干旱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于2003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进行了水稻覆盖旱作的田间试验。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裸地旱作、稻草覆盖旱作和常规水作下水稻大田生长期内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常规水作处理的灌溉水总量分别是裸地旱作和稻草覆盖旱作灌水量的2.42 和3.31倍。旱作处理下水稻的淹水时间明显减少,只有常规淹水处理的1/10左右。由于淹水时间的减少,水分渗漏量和田面蒸发损失也大大降低。旱作条件下,稻草覆盖旱作的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根系生长明显优于裸地旱作。覆盖旱作产量最高可达6 747 kg/hm2,接近于常规水作对照的6 811.5 kg/hm2,两者无显著差异。而裸地旱作处理的水稻产量仅为4 716 kg/ hm2,显著低于常规水作和稻草覆盖旱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为稻草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常规水作。  相似文献   
100.
土壤食细菌线虫对菲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永苹  赵莉  陈小云  刘满强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0,42(3):372-377
以菲作为多环芳烃污染物的代表,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菲降解菌恶臭假单胞菌存在与否的条件下,接种食细菌线虫对未灭菌土壤中菲去除的影响。析因设计包括4个处理:单独接种恶臭假单胞菌(B),单独接种食细菌线虫(N),同时接种食细菌线虫和恶臭假单胞菌(BN)以及未接种线虫和细菌的对照(CK);分别在培养后第0、5、14、28天进行破坏性采样,测定土壤中菲的残留量,食细菌线虫和恶臭假单胞菌的数量,土壤FDA(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相比CK,在培养前期(0~14天),处理N提高土壤中菲的去除率;而在培养后期(14~28天),BN处理降解菲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培养结束(28天)时,各处理菲的去除率依次为BN(48.2%)B(45.1%)N(44.4%)CK(43.5%)。试验结果还表明,接种食细菌线虫能显著(p0.05)促进细菌以及土壤酶活性。总之,食细菌线虫和细菌的交互作用可能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