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8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30篇
  87篇
综合类   28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71.
有机物料在砂土中不同时段的腐解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暖温带区的砂土中,对1年内几种常见的有机物料在不同时段的腐解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几种物料总的腐解顺序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鸡粪>牛粪>猪粪,秸秆类的腐解速率明显高于粪肥类.各种有机物料在进入土壤后前90 d的分解速率最快,均超过全年总分解量的60%;然后变缓.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在有机物料施入土壤180 d时达最大值,360 d时低于腐解90 d时的含量,活性有机质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达到最大值;同时腐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2.
三种综合评判法对自交系评估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比较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概率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自交系综合评估的效果,初步认为:三种方法评估的结果,总的趋势基本一致,与自交系的实际表现完全相符.而灰色关联度与一般配合力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6707*,表明该方法对选育高配合力自交系更为有效,是综合评判自交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73.
现在,植物育种很少应用染色体分析。只在多倍体及远缘杂交工作中必须计算染色体数。最明显的例子是甜菜三倍体品种的育种和种子繁育,没有染色体分析就无法进行。我们认为,这决定于许多原因。其一是采用通常的细胞学方法制片和染色鉴别单个染色体难度大,往往是不可能的。在多数研究中,即使采用现代染色体分带染色法,但作物品种间的染色体结构表现不出差别来也是较大的障碍。还表现在分子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不  相似文献   
774.
【目的】研究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龙脑型樟树叶纯露的挥发性成分和抑菌活性,为樟 树叶纯露作为天然防腐剂和消毒产品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 龙脑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叶纯露,探讨纯露的挥发性成分、物理性质和抑菌效果。【结果】 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芳樟醇,相对质量为 74.03%;柠檬醛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橙 花醛和香叶醛,相对质量分别为 14.23%、29.26%;油樟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 1,8- 桉叶油素,相对质 量为 50.36%;龙脑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龙脑,相对质量为 82.27%。芳樟醇型樟叶纯露的抑菌效果最 好,其对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 250 μL/mL;其次抑菌效果较好的为油樟型和柠檬醛型樟 树叶纯露。油樟型樟树叶纯露的杀菌效果最好,其对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 250 μL/mL;其 次是龙脑型和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结论】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油樟型和柠檬醛型 樟树叶纯露;油樟型樟树叶纯露的杀菌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脑型和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  相似文献   
775.
在烤烟生长的伸根期、现蕾期和打顶后2 d三个时段,采用叶面配施硅肥的方法,研究了硅素对烤烟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以提高烤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团棵期和旺长期各喷施一次速溶性硅肥1 000倍液,用量为3 kg·hm-2,产量增长明显,高出对照8.43%,经济效益突出,高出对照7.26%。  相似文献   
776.
1背景现状蓄电池是变电站通信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串联的方式组成48 V直流系统,在充电电源中断后可以及时投入,起着保障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作用。目前对直流电源的维护主要是依靠定期、强制性地核对性放电来检测蓄电池的健康状态和充电状态。蓄电池检测工作时,笔者公司使用的是FBO-4815CT放电仪,必须先拆除蓄电池与充电机模块之间的连接线后,才能再进行检测。充电线与系统电源正极连接采用铜端子,连接线因自身的伸缩性而不能有效固定,存在安全风险。此外,蓄电池在放电期间。  相似文献   
777.
锰、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水平锰、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锰、硼可增加紫花苜蓿产草量;施锰200 mg/kg(Mn2处理)和硼600 mg/kg(B3处理)效果最好,草产量比CK分别显著提高809.49和1065.35 kg/hm2。喷施锰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锌和锰的含量,适量喷施能显著提高磷、钴、硒、铁和钼的含量;但喷施锰肥降低了紫花苜蓿钙、铜和硼的含量,适量喷施能显著降低钙和铜的含量。紫花苜蓿锰含量与施锰量呈正相关,硒、铜含量与施锰量呈负相关,而铁、锌含量随施锰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喷施硼肥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锌和磷含量,显著降低了钙、钼、硒的含量,而适量喷施硼肥能显著提高钴、铁、锰、硼的含量,但喷施硼肥未显著降低紫花苜蓿铜的含量。紫花苜蓿锌、硼含量与施硼量呈正相关,铁、钙、钼、铜、硒含量与施硼量呈负相关,而锰、磷含量随施硼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778.
不同有机酸营养对不同成熟度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研究了苹果酸、油酸和腐殖酸对烤烟不同成熟度烟叶各项品质指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熟时,3种有机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烟叶中钾和还原糖含量,钾氯比和糖碱比,同时降低蛋白质和烟碱的含量。其中,苹果酸和腐殖酸能明显提高上部叶和中部叶中钾含量,苹果酸和油酸能明显降低上部叶和中部叶中蛋白质含量以及中部叶中烟碱含量。与适熟时相比,过熟时腐殖酸处理烟叶中各项指标的化学成分协调,从而改善烟叶的品质;苹果酸和油酸处理的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779.
阐述了陕北黄土高原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通过深入到陕北蔬菜生产和销售的第一线就其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认为,主要存在着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和消费的社会意识和氛围不浓,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相对较低;蔬菜“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蔬菜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尚未形成;日光温室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推广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产业化组织机制发育不健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规模小,品牌产品缺乏;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等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并就陕北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合理规划设施布局;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无公害生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水平;加强组织领导,走产业化之路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80.
为筛选稳定、高效、环境友好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利用批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褐煤、腐植酸、活性炭对镉(Cd~(2+))的吸附特征,采用非线性χ~2检验辅助决定系数判断等温线模型拟合度,用红外光谱对材料功能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Temkin模型能最好拟合3种材料对Cd~(2+)的等温吸附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也能较好拟合但与温度有关。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3种材料对Cd~(2+)的吸附为优惠发生的物理吸附,并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3种材料与Cd~(2+)之间均有较强的作用力。在温度294.55~313.15 K时腐植酸、褐煤和活性炭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6.14~44.09、29.63~38.20 mg·g~(-1)和21.04~30.34 mg·g~(-1),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吸附自由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说明升温吸附更容易发生。准二级动力学拟合数据最好,表明3种材料对Cd~(2+)的吸附存在着化学过程。褐煤基活性炭和褐煤基腐植酸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红外光谱图表明腐植酸和褐煤较大的吸附量与其含氧功能团种类较多以及在波数2 360 cm~(-1)和2 342 cm~(-1)附近吸收峰有关。因此,褐煤基3种材料对Cd~(2+)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腐植酸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能力最大,用Temkin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曲线能最适宜描述褐煤基材料对Cd~(2+)的吸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