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6 毫秒
71.
本试验从湖北省分离到3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并通过病理解剖、DF-1细胞培养和RT-PCR进行了鉴定,分别命名为HB1002、HB1003和HB1009。根据J亚群原型毒株HPRS-103序列设计引物,扩增gp85基因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基因片段大小均为921 bp,与预期一致;分离到的3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97.7%~99.7%,氨基酸同源性在95.1%~99.0%;与原型毒株HPRS-103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4.1%~94.8%;与其它ALV-J核苷酸同源性在87.6%~97.3%;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到的3个毒株与JS09GY6同源性最近,在95.2%~97.3%。  相似文献   
72.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培育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续传代至第53代以后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继代不出现毒力返强.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5×105.9ELD50的第54代病毒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免疫后4 d对强毒感染的保护指数为81.4%,免疫后6天的保护指数为100%.3日龄雏鸭免疫后5 d攻毒保护率为100%.1日龄雏鸭免疫后1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0-3.29,至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试验结果表明,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株第54代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毒力稳定,雏鸭接种后诱导产生的免疫力完全可以保护小鸭渡过鸭肝炎易感期,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73.
<正> 腹水综合征(ascites syndrome),又称"心衰综合征"、"肺高压综合征",最早见于1946年,发生在美国依阿华州的火鸡;肉鸡腹水综合征则最早见于1958年北美的报道。此后10年,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地陆续有报道;在国内,1986年首报于江苏,随后在北京、青海、河南、上海、广东、河北、甘肃等省市陆续报道该病的发生。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据统计:由本病引起的肉鸡死亡数占肉鸡上市前总死亡数的40%~80%,造成极为惨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肉鸡养殖业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本病病因较为复杂,许多因素如慢性缺氧、高能日粮以及某些营养、应激等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目前对于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机理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一、肉鸡腹水综合征的临床病理表现发生肉鸡腹水综合征的肉鸡,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腹部膨大,触压有波动感。严重病鸡站立困难,不愿行动,常以腹部着地,呈"企鹅状"。病理组织学研究显示:肺支气管周围  相似文献   
74.
75.
试验旨在探讨稳定可靠的贮精腺上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鸡贮精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鸡输卵管的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样为材料,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观察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的培养情况,比较不同细胞培养方法获得贮精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用胶原酶或胰酶单独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经100目过滤后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24 h后可贴壁,但48~72 h后细胞死亡;用胶原酶Ⅺ(0.01 g/mL)与胰酶(0.25%)先后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后再经100目过滤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贴壁性良好,24~48 h细胞出现明显增殖,72 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开始死亡;用组织块培养法7 d可获得鸡贮精腺上皮原代细胞,该细胞可传2~3代;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试验,发现细胞表达贮精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NXPH1蛋白,该蛋白在培养细胞内的表达符合其分泌蛋白特性,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所获细胞可用于后续研究。综上,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鸡贮精腺上皮细胞可为研究母鸡贮精腺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6.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即TUNEL)法和透射电镜(TEM),对人工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蛋鸡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和盲肠扁桃体进行了细胞凋亡动态研究。结果显示,感染蛋鸡脾脏、胸腺、法氏囊中细胞凋亡率升高。接种后3d,脾脏和法氏囊的细胞凋亡率升至最高值分别为6.2%和1.7%,随后下降,但在接种后14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的细胞凋亡率从接种后3~21d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盲肠扁桃体的细胞凋亡率在整个试验期间变化不明显。电镜下凋亡细胞呈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细胞染色质固缩并凝结成块,聚集在核膜周边呈新月状或环状小体。结果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蛋鸡能诱导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7.
人工感染鸭疫里氏杆菌雏鸭的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人工感染7日龄雏鸭,对其进行了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鸭疫里氏杆菌24h后,感染鸭开始出现死亡,且在48h内全部死亡。剖检可见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在感染鸭的心、肝、脾、肺组织出现纤维素性炎症,脑和肾组织分别出现脑膜炎和坏死性肾炎等变化。  相似文献   
78.
鸭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SPF鸡胚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人研究表明禽呼肠孤病毒可以经卵垂直传播, 禽呼肠孤病毒能引起雏禽的病毒性关节炎、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肝炎、心肌炎、免疫抑制等。以实验室分离的鸭呼肠孤病毒HP080421株为研究对象,该毒株引起病变主要以鸭软脚为主要临床特征,病鸭肝脏和脾脏表面有大量的白色坏死灶、肾脏肿大、出血为主要病变特点。研究了鸭呼肠孤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通过雏鸡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所分离的HP080421鸭呼肠孤病毒株是否也可感染鸡群,旨在为鸡场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华中农业大学兽医病理学实验室分离鉴定的HP080421株鸭呼肠孤病毒通过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建立SPF鸡胚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模型,培养鸡胚至雏鸡出壳,运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对鸭呼肠孤病毒感染SPF鸡胚进行病理学研究和致病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病毒感染鸡胚孵化培养至22-23日龄均啄壳,但不能自主出壳,需人工剥壳。病理剖检可见雏鸡的肝脏、脾脏肿胀质脆,表面及实质分布有黄白色坏死灶;脑部组织肿胀,并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H.E染色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接毒组雏鸡肝脏、脾脏的坏死灶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法氏囊的滤泡髓质部和胸腺的髓质部淋巴细胞减少、缺失;脑、肺脏、肾脏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和水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肝脏、脾脏、肺脏和法氏囊等器官,并且位于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质和胞核内。【结论】鸭呼肠孤病毒株HP080421 能够在SPF鸡胚中复制增殖,并使雏鸡主要器官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肝脏和淋巴器官,因此鸭呼肠孤病毒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鸡群,还可导致雏鸡免疫抑制。本研究通过SPF鸡胚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模型,阐述了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鸡群的可能性,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防止鸭呼肠孤病毒对鸡胚的污染,切断传播途径,以达到预防鸡群感染鸭呼肠孤病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火鸡的峰形死亡(SMT)给火鸡养殖造成很大的损失。除考虑到发病原因及传播媒介,还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火鸡肠炎——致死综合证(PEMS)是目前病因不明的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死亡率高,严重发育不良及免疫抑制。临床上已发现有两种形式——火鸡的峰形死亡(TMT)和火鸡的附加死亡(EMT)。SMT表现在至少连续3天时间里.每天有高于或等于1%的死亡率,或者表现为三周内起死亡率在9%。EMT的自然感染时.三周内的死亡率为2%一9%不等,在连续三天时间里每日死亡率不到1%。偶尔有报道发生PEMS的火鸡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发有效预防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微生态制剂,选用1日龄817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Control)组和坏死性肠炎(NE)组(用G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NE模型)饲喂基础日粮、预防1(Prob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1、预防2(Prob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2;试验第14~16 天Prob1组、Prob2组和NE组肉鸡连续灌胃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探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该病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NE组肉鸡体质量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体质量显著高于NE组(P<0.05)。NE组肉鸡空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绒毛变短、隐窝加深、绒隐比降低,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后肉鸡空肠绒毛结构较完整、绒毛长度和绒隐比显著高于NE组。NE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AOC、AKP活性显著高于NE组,Prob1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活性显著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高于NE组,无显著差异; NE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高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低于NE组。NE组肉鸡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在试验第17天有显著差异;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ZO-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E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坏死性肠炎鸡的生长发育、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且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1对鸡坏死性肠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