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159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62篇
  76篇
综合类   628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335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4和2015两年度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监测了高感小麦白粉病品种京双16种植区和中感品种众麦2号种植区田间空气中的病菌孢子浓度变化动态,同时利用小型气象站监测了田间的气象因子,通过分析京双16和众麦2号种植区空气中孢子浓度与空气温度、湿度、降雨、风速和太阳辐射率的相关性,发现空气中的孢子浓度主要与空气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348 3,P0.05)。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田间病情与调查日期前累积孢子浓度、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前一周累积孢子浓度和当周累积孢子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感品种众麦2号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浓度的关系均呈指数关系,其中田间病情与调查日期前累积孢子浓度或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的拟合效果最好,而感病品种京双16的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浓度多呈对数关系,其中病情指数与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23.
为获得秦薯5号甘薯脱毒苗用于规模化种苗生产,研究了秦薯5号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各阶段的培养基,适宜的茎尖分生组织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IAA0.2 mg/L+GA3 0.05 mg/L+蔗糖3%,适宜的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为MS+6-BA0.1 mg/L+NAA0.05 mg/L+蔗糖3%+琼脂0.6%, 1/2MS+NAA0.01 mg/L+蔗糖2%+琼脂0.6%适宜生根培养,繁殖倍数可达5.8。试管苗炼苗后移栽至泥炭与珍珠岩(2∶1)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4.
杂交香稻新组合川香优4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香优425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香28A与成恢425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香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型好、抗性强、产量较高、品质较优、熟期早等特点,适宜在南方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5.
利用扫描电镜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花粉及其种子的大小、形态及表面纹饰等方面进行观察测量,并进行描述。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花粉块由4个花粉团组成,长形,离生,每2个为1对,成熟的花粉团呈金黄色,蜡质坚硬,极轴平均长598.64-691.01μm,赤道轴平均长147.96-215.02μ,m,Ⅰ级纹饰为不规则多边形,Ⅱ级纹饰表面光滑,花粉为4合花粉,未见明显的萌发孔;种子呈纺锤形,淡黄色,平均长288.28-369.15μm、平均宽97.27-129.3μm,Ⅰ级纹饰为不规则长形条纹,Ⅱ级纹饰表面光滑。本研究可为不同品系铁皮石斛花粉和种子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马铃薯晚疫病菌高分子量核DNA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子量核DNA的提取制备,是许多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前提。晚疫病菌由于具有其特殊的细胞壁结构,不仅与细菌和动物细胞的提取方法不同,而且和其它的真菌也有别,提取其分子量核DNA有相当的难度。经反复实验摸索后得到一个较适合于这种真菌高质量核DNA的制备方法-酶-氯化苄法,用此法所提取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总DNA达50Kb以上,含蛋白污染少,得率较高,并用之成功地构建了该菌的基因组文库。  相似文献   
27.
有机肥对蔬菜无机氮利用率及氮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蔬菜农田大量施用有机肥对无机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微区15N示踪法,连续2季研究了增施有机肥对蔬菜无机氮肥利用率及其有机肥后效对土壤残留化学N肥(15N标记尿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学氮肥(CF)和增施有机肥(CF+M)2个处理第1季蔬菜体内分别有25%~26%和14%~18%的N来自化学N肥,化学氮肥利用率(UEN)分别为25.61%和18.16%;有机肥后效也显著影响第2季蔬菜体内来自土壤残留15N标记尿素的百分数(NDF)和第2季蔬菜对第1季残留15N标记尿素的利用率;CF和CF+M 2季累积对第1季所施15N标记尿素的利用率分别为28.76%、19.60%。与CF比较,CF+M对每季收获后0~200 cm土壤剖面15N标记尿素的回收率影响不显著,但增施有机肥促进剖面硝态氮的累积与下移;CF+M也显著提高了每季收获后15N标记尿素的损失率,第2季收获后CF和CF+M的15N标记尿素损失率分别为53.7%、61.2%。  相似文献   
28.
在宿迁、徐州、淮安观测站人工观测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冬小麦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增加了120~280℃,越冬前积温增加了50~100℃;越冬期缩短了23d左右,越冬期平均气温升高了1.5℃左右.在气候变暖和暖冬背景下,淮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比常年推迟7~10d,在10月中旬到10月下旬前期播种为宜.10月上旬播种,冬前易出现旺长;11月上旬或以后播种,叶龄偏小,不利于形成壮苗.温度越高,生长1张叶片所需要的能量越多,叶片生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9.
广东连江梯级电站开发后春季河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梯级电站开发后广东连江水质状况,于2008年4月调查了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监测到浮游植物28种,其中蓝藻门6种(属),绿藻门7种(属),硅藻门12种(属),甲藻门2种(属)和裸藻门1种。浮游植物丰度在0.35×10^4~1.42×10^4cells/L。浮游植物主要是由硅藻组成,占73.33%~90.62%。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2.85~3.47;均匀度指数在1.15~1.25。监测到浮游动物6种,其中桡足类有1种为桡足类幼体(Copepodites),轮虫类有4种,分别是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 Gosse)、热带龟甲轮虫(Keratella tropica)、蛭态轮虫(Bdelloide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枝角类1种为长额象鼻氵蚤(Bosminalongirostris)。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丰度在下游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0.
农村生活污水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金星  支崇远  夏品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41-11942,12031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根据当前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特点,归纳分析了几种农村污水新型处理技术及其特点,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