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4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外源乙烯对CA贮藏桃果实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八月脆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乙烯(0μL/L,20~50μL/L,50~80μL/L)对桃果实气调贮藏(9%~11%CO2+9%-11%O2)期间内源乙烯生成量、ACS和ACO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外源乙烯处理果实的内源乙烯生成量显著高于未加外源乙烯的气调贮藏和冷藏对照果实;外源乙烯处理果实ACS活性亦高于气调和冷藏对照果实,但对ACO活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
以李果实安哥诺为试验材料,探讨-3℃、-5℃和-10℃预冷处理对李果实贮藏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预冷处理达到预冷终温(1℃)的时间最短,可减缓货架期李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显著降低冷藏及货架期李果实的腐烂率;-3℃预冷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李果实贮藏及货架期品质;-5℃预冷处理引发了李果实的冷害症状。综合考虑认为-10℃为李果实采后快速预冷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和贮藏温度对砂糖桔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克多2 mL/L、施保克1000 mg/L的杀菌效果最好;其次为多菌灵0.1%、多菌灵0.2%、朴海因500倍、朴海因1000倍;特克多4 mL/L的效果最差。在20℃贮藏条件下,果实的贮藏时间较短,且果实腐烂指数显著高于低温条件(3~5℃、5~7℃、7~9℃)。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SSC和TA均呈下降趋势,这3个低温条件对果实SSC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然而3~5℃贮藏条件可缓解果实TA含量的下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果实的口感。分析认为施保克1000 mg/L为砂糖桔较理想的杀菌剂,3~5℃为其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44.
针对黑豆沙加工工艺缺乏的现状,以新大粒1号黑豆为原料,进行黑豆沙加工过程主要添加物的配方优化研究。以感官品质评分为标准,首先确定了加工过程中所需的油与糖的最优种类为葵花籽油和白砂糖;基于单因素试验确定面粉、葵花籽油、白砂糖的最佳用量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面粉、葵花籽油、白砂糖的最优配比。最终确定新大粒1号黑豆沙最佳配方为:以黑豆质量为基准(100%),添加40%白砂糖,30%葵花籽油,40%面粉。通过该配方制得的黑豆沙口感细腻,色泽均匀,无明显走油现象,具有黑豆沙独特的香味和色泽。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薄膜包装对西兰花采后品质的影响,以品种优秀西兰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0±1)℃和80%~90%相对湿度下,采用5种薄膜[聚偏二氯乙烯(P1)、高密度聚乙烯(P2)、聚乙烯(P3)、聚氯乙烯(P4)、纳米银薄膜(P5)]对西兰花进行包装,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筛选出最适宜西兰花包装的薄膜;再以此最适薄膜材料于(10±1)℃、(15±1)℃、(20±1)℃温度下分别对西兰花进行包装,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薄膜包装对西兰花品质、营养成分、抗氧化酶活性及采后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筛选出的最适宜西兰花包装的薄膜为P5;与对照组相比,纳米银薄膜袋在(10±1)℃,(15±1)℃,(20±1)℃条件下,皆可有效降低西兰花的呼吸速率,延缓失水及叶绿素降解,维持其组织较高的V_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有效抑制其细胞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同时不同程度地保持西兰花组织较高的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OH、O_2~(·-)等的清除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此外纳米银薄膜袋有效抑制了西兰花组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通过抑制其表面菌落生长以减少组织亚硝酸盐的生成,从而防止西兰花的腐烂。因此,纳米银薄膜袋有利于不同温度下西兰花采后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异地鲜销杏果实贮藏特性的变化.[方法]以不同浓度[0(对照)、0.2、0.4、0.8和1.0 mM]硝普钠(SNP)处理对新疆库买提杏贮藏品质指标(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抗氧化能力(总酚、VC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常温贮藏条件下,所有浓度SNP处理均可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其中1.0 mM SNP处理的效果最理想;低温贮藏条件下,较对照和其它浓度SNP处理相比,1.0 mM SNP处理可减缓果实SSC的下降,维持较高的VC和总酚含量及增强P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结论]1.0 mM SNP处理可提高库买提杏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硝普钠(SNP)处理对不同成熟度‘随缘’桃果实采后品质及褐变水平、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d的贮藏过程中,SNP处理可维持不同成熟度桃果实的硬度,但其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不显著。在贮藏10天和30天时,SNP处理可减缓低成熟度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在高成熟度中,SNP处理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低。然而,高成熟度结合SNP处理可提高桃果实的SOD活性,降低PPO和POD活性,并抑制其褐变水平。因此,高成熟度结合SNP处理可作为维持水蜜桃果实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SNP处理(0.2,0.4,0.6,0.8,1.0,1.2,1.4 mmol/L)对黑宝石李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SNP处理均可缓解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其中0.2和1.0 mmol/L SNP处理的效果较理想;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所有SNP处理和对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下降,其中1.0 mmol/L SNP处理对保持李果实TSS含量的效果较理想,但当SNP处理浓度超过0.4 mmol/L后,加快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与对照相比,除1.4 mmol/L SNP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增强了果实的POD活性;所有SNP处理均可降低果实的MDA含量,其中0.2 mmol/L SNP处理的效果更理想.结合7个SNP处理浓度对李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并从经济和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推荐0.2 mmol/L SNP为较理想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49.
为延长杏鲍菇货架期,研究了乙烯吸收剂对杏鲍菇在20℃贮藏10d的主要品质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吸收剂处理可减缓杏鲍菇货架期间的呼吸速率及膜透性的增加;减缓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糖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下降.2.5kg杏鲍菇使用18~27g乙烯吸收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0.
旨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李果实采后贮藏的特点及该方法的应用特性.以''安哥诺''李果实为试验材料,进行常温贮藏,测定贮藏过程果实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特点.原始的指标可划分为4个主成分因子.第一、二、三和四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52.774%、23.154%、15.025%、7.987%,累计贡献率为98.941%.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与果实的耐贮性呈正相关,SSC、总糖、腐烂指数、呼吸速率及乙烯释放量与果实的耐贮性呈负相关.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表明,贮藏0~4天期间,李果实进行的是后熟过程,这一期间果实的品质较好;贮藏4~10天期间,果实进入衰老阶段,贮藏至10天时,果实失去价值.可见,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评判采后李果实的贮藏特性及最佳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