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EUSA对猪场PCV-Ⅱ血清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来自重庆、内江两地三个猪场的89份血清样本进行了猪圆环病毒Ⅱ型血清抗体的检测。检测结果为:甲猪场检出猪圆环病毒Ⅱ型阳性血清两份,四份可疑,阳性率为4.17%(甲猪场血清样本共48份);乙丙两猪场血清样本均呈阴性。结果表明:甲猪场可能存在着该病毒类型,乙丙两猪场还处于未被污染的状态;同时该试验还表明ELISA作为对该病毒的检测是一种简便、准确、迅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四地区小麦纹枯病菌对6种杀菌剂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和江苏的4个小麦产区采集分离了5个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株,为明确小麦纹枯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抗性现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个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三唑酮、井冈霉素、戊唑醇、咯菌腈、丙环唑、苯醚甲环唑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江苏镇江菌株(JZ)对三唑酮和井冈霉素的抗性分别高达20.46和23.31倍,山东聊城2个菌株(L1和L2)和泰安菌株(TA)对三唑酮的抗性分别为14.26、10.10和11.98倍,滕州菌株(聊)和泰安菌株(TA)对井冈霉素的抗性分别为14.92和10.46倍。5个菌株对戊唑醇、咯菌腈、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抗性均不明显,其中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3.
白三叶草对苘麻和稗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白三叶草对杂草的化感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白三叶草地上部分水浸液和根部水浸液对苘麻和稗草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草地上部分水浸液和根部水浸液显著抑制苘麻和稗草种子的发芽率,降低了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了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速率、根系活力,明显提高了杂草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用浓度0.1g/mL的地上部分水浸液处理稗草种子后,最终发芽率降低56%,稗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降低24.78%、48.69%,呼吸速率和根系活力分别降低40.63%、36.28%,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分别提高32.30%、87.40%。随着水浸液浓度的提高,化感作用增强,地上部分水浸液对杂草的化感作用大于根部水浸液,对稗草的抑制作用大于苘麻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34.
抗戊唑醇禾谷丝核菌的渗透压敏感性及相对渗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经药剂筛选和UV诱导,分别获得了抗戊唑醇的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株,比较了其与敏感菌株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和经不同浓度戊唑醇处理后的相对渗率变化。在相同的渗透压环境下,敏感菌株对渗透压较抗性菌株更为敏感。不同抗性菌株间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在低渗和中渗环境下差异不大,在高渗环境下有一定的差异;而敏感菌株只对低渗透压(1%葡萄糖)和高渗透压(8%葡萄糖)相对较为敏感。用不同浓度的戊唑醇处理后,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能在较短的时间里(1 h)渗出更多的电解质,但最终前者的相对渗率要明显高于后者。用高浓度的戊唑醇处理抗性菌株后,其相对渗率明显高于低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35.
对赣南14个不同区域正常生产管理果园定园、定时调查,结果表明,果园柑橘木虱成虫、若虫、卵一年均有4个高峰期。成虫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中旬和10月上旬;若虫高峰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9月上旬和10月中旬;卵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中旬和10月上旬。果园成虫、若虫、卵发生消长规律基本相符,卵和若虫的消长动态紧随成虫消长动态。果园柑橘木虱发生与新梢抽发和防控措施关系密切,各虫态虫口发生量下半年明显重于上半年。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鲁南夏季降水与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关系。[方法]以位于黄淮的鲁南地区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1961~2005年NCEP/NCAR资料和鲁南夏季26个站降水资料,分析了鲁南夏季旱年和涝年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特点,探讨100 hPa南亚高压影响鲁南降水的机制,并分析了高低层大气环流的不同配置以及不同纬度、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鲁南夏季降水EOF分解的第1模态解释了63%以上的方差,反应了降水的普遍形式。旱年和涝年南亚高压高度场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但风场中心并不一致。当100hPa等压面亚洲90°E以东、贝湖以南地区为异常气旋式切变,中低层为异常气旋时,南亚高压面积偏小,其东部高压脊线经鲁南和长江口之间伸向西太平洋,鲁南夏季偏涝;当100 hPa等压面亚洲90°E以东、贝湖以南地区为异常反气旋式切变,中低层为异常反气旋时,南亚高压面积偏大,其东部脊线经长江口附近伸向西太平洋,鲁南夏季偏旱。鲁南夏季降水与亚欧大陆上高纬的东西向遥相关波列和东亚-西太平洋经向的PJ型遥相关波列均存在密切的关系,当亚欧大陆高纬地区里海以北、贝湖附近、堪察加半岛地区高度距平呈"+-+"波列,东亚-西太平洋地区高度距平从低纬到高纬呈"-+"波列时,鲁南夏季偏涝;反之,鲁南夏季偏旱。[结论]该研究为鲁南夏季降水的机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四川黑茶的指纹图谱,为四川黑茶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11个不同生产厂家的22个黑茶样品及我国其他黑茶主产区的13个黑茶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以甲醇和体积分数2%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条件下构建四川黑茶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分析各样品与该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并对35个黑茶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确定了14个色谱峰为四川黑茶的共有峰;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00%;22个四川黑茶样品与共有模式的相似度为0.825~0.978;对相对峰面积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临界值为10时,35个来自全国不同产地的黑茶样品可聚为4类,来自四川的22个黑茶样品可聚为一大类。【结论】根据构建的四川黑茶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鉴定和评价除方包茶之外的四川黑茶。  相似文献   
38.
猪嗜中性粒细胞cAMP磷酸二酯酶的提取与活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提取动物体的cAMP磷酸二酯酶(PDE),并检测其活性,为兽医临床研究PDE活性的生理病理变化和中西药物对PDE活性调节作用建立实验方法。方法:猪血经过葡聚糖沉降,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特殊分离液洗涤和红细胞溶胀后,获得嗜中性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破碎后释放PDE,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法测定反应体系中cAMP的含量,根据底物(cAMP)的减少量,确定嗜中性白细胞中PDE活性。结果:经显微镜计数嗜中性粒细胞纯度达95%;酶量在10~40μl间对cAMP的分解率为9 90%~31 39%,与PDE活性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 99)。结论:猪嗜中性粒细胞中含有高纯度、高活性的cAMP PDE;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准确测定PDE反应前后cAMP含量的变化;两种方法结合可以作为兽医临床研究机体PDE活性变化和中西药物对PDE活性调节作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提取物湘A-1号方(HNA-1,湖南省艾滋病防治小组推荐免费使用的两个中药复方之一的提取物)治疗HIV-1感染及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疗效机制。方法 用8只已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 16~21个月的中国恒河猴,治疗组采用2个月的HNA-1治疗;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在预设时间点采集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定量PCR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 cell receptor excision circles,TRECs)来评价胸腺输出功能;并用酶消化法分离胸腺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内CD34+前体细胞、CD4+T细胞发育各阶段的比例改变。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NA-1治疗组胸腺细胞输出明显增加(P<0.05);且胸腺内CD34+Lin-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胸腺双阳性T细胞(Double positive,DP)Ⅱ阶段比例减少,而DPⅢ和DPⅣ阶段比例均增加。结论 HNA-1对艾滋病的疗效可能与其能显著增加胸腺输出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增加胸腺内前体细胞数量、以及促进胸腺细胞细胞从DPⅡ阶段发育至DP Ⅲ等。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抽穗期镉胁迫对不同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培法,研究镉胁迫(镉离子浓度为0、50和100μmol/L)下4个水稻品种(盐粳7号、楚粳香1号、嘉育253、南恢511)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包括SOD、POD、CAT保护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光合速率等。[结果]4个品种SOD酶活性在镉胁迫下极不稳定,低浓度镉处理下,嘉育253和盐粳7号的SOD活性分别下降54.62%、29.60%,高浓度镉处理下分别增加47.58%、29.20%,楚粳优1号在表现为低促高浓抑的现象;在低浓度镉处理下楚粳优1号和嘉育253的POD活性下降最明显,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高镉处理下,盐粳7号CAT活性较对照增加101.2%;盐粳7号在高浓度镉处理下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74%,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显著;4个品种的MDA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盐粳7号和南恢511在低浓度镉处理下MDA含量分别下降7.4%、2.0%。随着镉浓度增加,2个品种的MDA含量与低浓相比分别增加5.0%、1.9%。镉胁迫下不同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的反应不同,总体上变化不明显。盐粳7号在高浓度镉处理下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74%,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生产安全无公害稻米提供技术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