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种类柑橘的密码子用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频密码子分析法,对甜橙Citrus sinensis、温州蜜柑C.unshiu、葡萄柚C.paradisi和柠檬C.limon等4种柑橘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eodon DNA sequence,CDS)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柑橘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of synonymous codon,RFSC),确定出了4种柑橘的高频率密码子,发现不同种类柑橘偏爱密码子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52.
2009年以来,先后引进十几份特早熟荔枝在海南进行试种。通过与当地主栽品种比较,研究分析其物候期、枝梢生长、花芽分化、开花坐果等生物学特性及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系果实成熟期比三月红荔枝早10d以上,最早甚至在春节前后成熟,据有明显的早熟特性;一般幼龄树每年可抽生6~7次新梢,每批梢生长期大约45d,结果树采后修剪后当年可抽生4~5批秋梢,每批梢生长期大约30d;开花期从11月上旬持续至1月上旬,花期30~50d不等,开花量中等偏大,坐果能力较强,4年生单株平均产量可达8.2kg;果实呈心形、歪心形或圆形,平均单果重17.10~23.24g,多数果实色泽鲜红均匀,果肉细嫩爽脆。综上所述,该批特早熟荔枝品系在海南具有较好的栽培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部分优系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面积,并在早熟荔枝产区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3.
摘要:[目的]为了选育出果肉颜色新颖,品质优良的火龙果株系,[方法]通过对“从化之星”火龙果实生后代中所有果肉颜色为周边粉红色、中心白色(以下简称“外红内白”)的单株的栽培试验,对所有外红内白肉单株生长习性,丰产性及果实经济性状和内在品质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从156个外红内白肉肉单株中选出各方面均表现较佳的单株。结果表明,单株94-3综合品质最好。[结论]该外红内白肉火龙果既有红肉火龙果的甜度,又多了白肉火龙果的酸味,且果肉颜色新颖,在市场推广中必能占据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4.
人工合成柞蚕抗菌肽D基因转化沙田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柞蚕抗菌肽D基因导入沙田柚上胚轴等外植体,经卡那霉素筛选,获得了若干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胭脂碱电泳检测、点印迹杂交、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肽D基因已转入到沙田柚细胞中  相似文献   
55.
利用荔枝果皮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关键调节基因LcMYB1为标记,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A002-LcMYB1,电转法转入发根农杆菌A4菌株,通过叶盘法转化烟草K326。结果表明,烟草叶片侵染一周后长出白色的毛状根,约3周后部分毛状根逐渐变成红色,毛状根诱导率为100%,红色毛状根诱导率为19.9%。当筛选培养基中添加5 mg ? L-1 Basta,毛状根诱导率降低为33.3%,但红色毛状根诱导率提高到75%。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红色毛状根中积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PCR检测证实红色毛状根是由LcMYB1的转入引起的。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转LcMYB1可以诱导烟草毛状根中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6.
澳大利亚荔枝商业栽培始于十九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到2000余hm^2的规模,产区分布在东岸沿海地区,60%分布于昆士兰中部以北的热带地区。荔枝在该国虽仍是小作物,但年产值达到2000万澳元(1.28亿元人民币),不失为一个精品产业。2008年澳大利亚荔枝采收季节,作者应邀前往昆士兰荔枝产区考察,期间参观了果园、科研院所、市场,访问果农、推广官员和科研人员,对当地荔枝产业状况有所认识和感受,对此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57.
以茂名主栽荔枝品种黑叶、白蜡、白糖罂、妃子笑、水东黑叶作为砧木高接开展了红蜜荔在茂名的引种研究。经过5年的观察发现,以白蜡、白糖罂作为砧木高接红蜜荔,是非常少见的中熟优质品种,可替代茂名白蜡荔枝,促进荔枝产业品种升级。  相似文献   
58.
无核沙糖桔落果原因及保果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摸清无核沙糖桔落果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保果技术.无核沙糖桔落果原因主要有生理落果、因缺乏种子产生的内源激素引起落果、萌发夏梢引起落果以及营养不平衡引起落果.针对性的保果技术有:按需要施足花前肥,少施或不施谢花肥;疏春梢;药物保果;环割或环剥保果;控夏梢保果等.还对当前生产上一些错误的保果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
果实套袋技术是防虫防病,改善外观品质,保证果品安全卫生的有效技术,但在劳动力价格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套袋技术应用空间将越来越窄。开发更为省工省力的、类似套袋的技术具有现实意义。在成功开发无纺布单穗套袋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更为省工的单株和连片的荔枝套罩技术,表明荔枝套罩技术并不影响产量和品质,其中,单株套罩还有改善果实着色的效应。  相似文献   
60.
<正>杧果因皮色和肉色鲜艳、美观、肉质嫩滑、风味好和香气浓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有"果王"之美誉。杧果原产印度,我国杧果栽培品种大多由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地引进,这些品种由于花期在广东等南亚热带产区的低温阴雨季节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