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3篇
  52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马家塔露天矿区复垦土壤质量变化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以神东公司马家塔露天矿为例,选择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pH值、含水率、紧实度、容重和EC9项指标对复垦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以隶属度函数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采用指数和法评定土壤质量。在研究区划分了5个复垦年限,并且在复垦5a的土地上采集了6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样品,分5个层次分别进行评价土壤质量。结果显示: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表层土壤质量不断提高,并且表层高于下层;复垦后种植不同植被土壤质量差异较大,种植牧草、杨树较好,耕地和针叶树较差。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壤质量退化是黄河三角洲土地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快速评价土壤质量对该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GPS技术自动获取采样点信息,利用RS快速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MapGIS对数据进行矢量化,在ArcGIS下对采样点属性进行Kriging插值形成各指标分布图和隶属度分布图,最后利用指数和公式在ArcGIS下自动运算形成土壤质量分布图,并构建了基于3S技术的土壤质量自动化评价流程。评价结果与传统评价对照分析,一致性在90%以上,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分特性的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黄河泥沙容重优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究黄河泥沙容重与水分运动特征参数的关系,优选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最佳容重设计,运用土壤的概念和性质进行类比研究。根据不同容重条件下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的实测值、van Genuchten模型中进气吸力相关参数?和经验参数m的模拟值,分别建立经验模型,相关系数0.992~0.995(P0.01),决定系数0.938~0.990,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控制在10.77%以内。研究结果:1)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均随黄河泥沙容重的增大而减小;2)黄河泥沙中非毛管孔隙度占比高,渗透初期非饱和导水率大,在低吸力段迅速失水;3)黄河泥沙容重为1.5 g/cm3毛管孔隙度最大,更有利于土壤有效水分的保持。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实践过程中对黄河泥沙充填层进行合理的机械压实,使容重控制为1.5 g/cm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河泥沙的持水性,实现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耕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多煤层老矿区采煤沉陷地损毁特征与复垦规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煤层老矿区开采时间长,土地损毁程度严重,沉陷地再利用情况复杂。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搜集各煤矿地质地形图、采掘图、储量图和采矿历史等资料,借助矿区沉陷预计软件(MSPS),运用概率积分法对鹤岗矿区沉陷地近期(2014-2020年)和远景(2021年-闭矿)2个阶段进行沉陷预测,并采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有关规程中各地类沉陷地损毁程度判定标准对鹤岗采煤沉陷地损毁程度进行划分。基于鹤岗采煤沉陷地损毁特征,提出鹤岗矿区沉陷地时空复垦的规划模式。结果表明:随着煤炭不断开采,多煤层老矿区沉陷范围不断扩大,土地损毁程度加重,地表最大下沉深度达39.4 m;沉陷地在进行再利用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可根据特定阶段沉陷地损毁特征制定土地用途。沉陷地区域稳定性特征和损毁程度是进行沉陷地时空复垦规划的重要依据。从时间安排看,应以闭矿沉陷地损毁程度为着眼点,全面考虑,确定各区域稳沉时序,鹤岗采煤沉陷划分为优先永久治理区、优先临时治理区、动态治理区和未来治理区;从空间布局看,前3个治理区功能定位依次为接续替代产业用地、短期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对草炭改良露天矿表土替代材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添加草炭对露天矿表土替代材料的改良效果,以紫花苜蓿为试材,草炭为改良剂,研究了草炭添加量分别为0、10、30、50 g·kg-1(干土)与表土替代材料配合施用对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及抗逆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添加草炭对紫花苜蓿生长期内的株高、生长率、生物量、叶片SPAD值、叶片的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草炭施用量为10 g·kg-1(干土)时,紫花苜蓿的株高、生长率、地上及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成功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措施,但其实施中的每个环节质量对于土地整理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肥城市国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成功度进行评价,以探讨土地整理成功度评价的方法。论文选择了组织、方案和实施3大指标12个因子构建了土地整理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特尔菲法对指标和因子进行量化和权重的确定,采用指数和法计算因子、指标和项目的成功度。结果表明:该项目组织成功度为0.70,指标实现程度为基本成功,其主要原因为法人独立性、统一性较差,微观控制能力比较弱,影响了项目的责任落实,对项目实施造成了较大影响。项目方案成功度为0.74,指标实现程度为基本成功,其主要原因为设计方案未公示,与实地结合度不够,造成方案的变更。实施成功度为0.94,为完全成功。项目成功度为0.83,说明该项目土地整理完全成功。实证研究证明该研究确定的土地整理项目成功度评价方法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17.
灰色系统理论在林业用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辽宁省某市林业用地的常规GM(1,1)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精度检验,相对误差最大为0.53%,利用该模型对2003年的林业用地状况进行了预测检验,相对误差为3.65%,小于5%,证明该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效果较好。针对灰色系统理论及研究区域林业用地的特点,提出了在今后林业用地预测时可以在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叠加国家规划中每年的生态退耕还林量而获得最佳林业用地量预测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层次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宁乡县为例,根据耕地资源特点及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耕地地力评价因子的权重。研究表明,该方法较好地适用于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使耕地地力评价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用该方法得到的最终结果与该县的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19.
准确、快速地获取植被覆盖信息是矿区生态恢复和建设的关键与重点.通过利用榆林市神府矿区1986、1993、2000、2006年四景同期TM影像数据,使用ERDAS软件首先提取植被指数(NDVI),根据像元二分法利用ERDAS的建模工具Spatial Modeler计算出矿区的植被覆盖度,利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对矿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类、赋色,最后得出矿区1986~2006年的植被覆盖度分类图,定量的说明了矿区20 a年间的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植被覆盖度整体提高,在局部矿区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阳泉矿区自燃煤矸石山绿化中覆盖层碾压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燃煤矸石山是矿区环境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对其实施封闭并绿化,需要构建具备一定阻隔空气能力的覆盖层,而覆盖层多为土质材料经碾压构成,空气阻隔性受其碾压质量的影响。结合阳泉三矿煤矸石山治理现场进行野外碾压试验,研究了煤矸石山现场碾压工具及碾压条件下的压实效果。通过对不同铺土厚度的黄土进行碾压,测定紧实度和干密度来表征碾压效果,分析以压实度(85%)作为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的条件下合理的碾压工程参数。结果表明,利用现场自制碾磙(4t)进行平碾碾压,浅部土层受到碾压遍数的影响较大,深部土层受到碾压遍数的影响较小,其特征深度在15—25cm;建议的施工方案及碾压参数为: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率(相差不超过±2%),松铺厚度20~40cm,碾压3~5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