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347篇
农学   248篇
基础科学   176篇
  116篇
综合类   1449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771篇
园艺   233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目的】针对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的非点源污染状况,模拟分析不同管理措施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为渭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的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利用2008-2016年逐月径流、水质及CMADS气象数据集等资料,对SWAT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分析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特征;针对2016年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状况,设定4种管理措施,模拟验证不同管理措施在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结果】构建了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的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该模型对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2016年研究区域非点源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的入河量分别为7 654.0和626.5 t,主要集中在蓝田县、长安区、临潼区、鄠邑区、旬邑县以及彬县部分子流域;通过实施化肥减量、集中设置沼气池和加强水土保持等3项措施,可分别削减7.57%~29.11%、0.54%~32.85%和0.4%~23.12%的非点源TN负荷以及2.59%~15.99%、0.45%~28.65%和0%~39.79%的非点源TP负荷;将上述3种管理措施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管理措施的削减效果较单一措施明显提高,其可削减9.98%~50.68%的非点源TN负荷和5.25%~52.84%的非点源TP负荷。【结论】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非点源污染的重点控制时段在汛期(6-10月),重点控制区域是蓝田县、长安区、临潼区、鄠邑区、旬邑县以及彬县部分子流域;加强水土保持和化肥减量是有效控制该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2.
大蒜轮作与瓜类枯萎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0~2001年在嘉兴的试验研究表明大蒜与瓜类轮作辅以休闲明显地减轻了瓜类枯萎病的危害,发病率由瓜类连作时的50%下降到10%。土壤中(干土)病原菌孢子的存活量也由瓜类连作时的14.1×104cfu/g降低到1.2×104cfu/g。同时室内抑菌试验表明,大蒜能够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5种浓度3种浸提时间的大蒜浸提液中以浸提时间为1d浓度在25g/L的浸提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达72%;浸提7d浓度为1.56g/L的浸提液抑菌效果仅为20%。因此为减轻瓜类枯萎病的损失,提倡瓜类与大蒜作物轮作并适时休闲。  相似文献   
143.
以华南8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South China 8)无菌苗嫩茎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试管微型薯,利用组织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木薯试管微块根(微型薯)的形态结构发育以及田间木薯块根形态结构发育,结果表明:木薯在组培条件下形成的微型薯没有次生结构的分化,微型薯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初生根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隙的增加。而田间块根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次生结构的产生以及大量淀粉的积累;组培微型薯和田间块根淀粉积累相比,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早期生长的微型薯没有淀粉的积累,生长5~10 d后在皮层薄壁细胞可见淀粉粒分布。而田间生长的木薯块根的淀粉是在初生根产生次生结构后就开始积累,淀粉主要积累在次生木质部,少部分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  相似文献   
14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含盐量对油葵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实含油率和籽仁含油率受土壤盐含量的影响下降明显,且籽仁含油率受到的影响大于子实含油率。土壤含盐量的增加,促进棕榈酸、亚油酸的生成,抑制油酸的生成,但硬脂酸、亚麻酸的变化受土壤盐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盐含量对籽仁含油率组分的影响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制出具有止痢,止泻功效的兽用中草药配方制剂。[方法]使用该中草药制剂配方对患畜进行临床疗效试验和药理试验。[结果]疗效试验表明,该配方对家畜腹痛、腹泻及粪便变化有较好疗效,治愈率达92%。药理试验表明,该配方对受试动物的胃肠运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药物的止痢,止泻的功效极为显著,且对受试动物是安全的,可靠的。[结论]该配方对治疗仔猪白痢,仔猪黄痢,家畜肠胃炎及消化不良性腹泻有独特的疗效,可用于兽医临床、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6.
玉米的群体光合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5,他引:24  
本文主要阐述了群体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群体光合速率与子粒产量的关系及高产栽培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文中分析了紧凑型玉米群体结构的光合生产特性和株型的增产原因。  相似文献   
147.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鳞翅目昆虫的主要模式生物。表达序列标签(EST)在家蚕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EST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在家蚕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EST在家蚕中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8.
149.
以杉木T-c 07无性系组培苗的无菌不定芽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和IBA对杉木T-c07无性系组培苗多代增殖培养的不定芽萌发和生长影响较大,以DCR+0.30mg·L~(-1)6-BA+0.01 mg·L~(-1)IBA+30 g·L~(-1)蔗糖+6.80 g·L~(-1)卡拉胶培养基配方的优化增殖效果最好,能使已经25代增殖培养的不定芽萌芽率达到100%,增殖倍数提高至3.25倍,而且叶色嫩绿、茎干健壮,长势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0.
为明确3种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热研2号’、‘热研5号’和热研21号)的根系分泌物对杂草生长的化感效应,采用营养液培法分别收集其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5种外来入侵杂草幼苗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含羞草(Mimosa pudica L.)幼苗无显著影响外,3种圭亚那柱花草对其余4种杂草的总化感综合效应均为抑制作用。‘热研5号’柱花草对杂草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效应强于其他二者,对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幼苗的根长、株高、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对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 L.)幼苗的侧根数、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也显著抑制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幼苗的生物量向地下分配(P<0.05),仅对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幼苗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弱。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进行圭亚那柱花草的化感效应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株高。由此推测,3种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