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2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6篇 |
农学 | 43篇 |
基础科学 | 50篇 |
27篇 | |
综合类 | 420篇 |
农作物 | 46篇 |
水产渔业 | 34篇 |
畜牧兽医 | 196篇 |
园艺 | 32篇 |
植物保护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2006年4-8月对华北平原北部河北廊坊农区麻雀(Passer montan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麻雀的巢主要建于农户的房舍,少量建于电表箱中的空隙和电线杆洞中。巢由主体巢和进入主巢的通道构成。亲鸟饲喂雏鸟次数从雏鸟孵出后第5日开始迅速增加,喂食高峰出现在第7~9日,此后逐渐下降。繁殖期麻雀具求偶炫耀、补巢、警戒、食物处理和对幼鸟的指导等行为。 相似文献
122.
武汉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科研所张淑君博士通过研究多个品种母猪的基因位点与母猪产仔数量、仔猪生长情况之间的关系,在世界上首次发现2个与产仔数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即ESRB和SWR1101。目前,课题组已制定出对这两个分子标记进行快速、简便、准确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只需对基因点进行检测,就可以分辨出哪头母猪天生是“英雄母亲”,哪头母猪很难高产稳产。 母猪的产仔数量直接决定着养猪效益的好坏。常规后天育种方法,受环境影响大,要想提高母猪产仔数量很困难。而母猪雌激素受体基因位点和DNA序列中的某些分子标记与产仔数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3.
为评价抗倒酯在小麦上的残留动态和环境安全性,于2014-2015年分别在安徽、山东及黑龙江进行了113 g/L抗倒酯微乳剂在小麦植株、麦粒及土壤上的残留降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以超高效液相(UPLC-PDA)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同时检测小麦中抗倒酯及抗倒酸残留量.结果表明:抗倒酯在土壤、麦粒和植株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5 mg/kg、0.05 mg/kg及0.02 mg/kg,添加浓度在0.02~1.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71.09%~105.24%,变异系数均<10%;同时抗倒酸在土壤、麦粒和植株中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5 mg/kg、0.05 mg/kg及0.02 mg/kg;浓度在0.05~5.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76.66%~101.0%,变异系数均<10%.土壤中抗倒酯及抗倒酸总残留量比在植株中消解快,植株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3.83~9.90 d;试验表明,按推荐高低剂量各施药1次,收获期内麦粒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5 mg/kg,在植株的最终残留量均<0.20 mg/kg.抗倒酯为易降解农药,小麦生产上合理使用抗倒酯安全. 相似文献
124.
125.
皖南丘陵地区油菜穴播技术胡德光(安徽省绩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45300)皖南丘陵地区人均耕地少,土地利用率高。油菜育苗移栽受苗床土地的限制,难以大面积发展,近年来,随着杂交油菜秦油2号和常规甘蓝型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综合适用配套技术的应用,穴播油菜…… 相似文献
126.
耕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区域性,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中须依法管理,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实现耕地生产力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7.
胡德斌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03,(11):7-7
近几年,优质饲草的引种开发进展较快,为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然而,在实际利用中,由于一些养殖者或不全面了解优质饲草的有效成分,喂养的饲草过于单一;或急功近利,喂养次数过频,数量过大,使饲养的畜禽或诱发疾患,或厌食新草,导致了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科学喂养是用好优质饲草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8.
129.
为明确天然产物农药对杏树蚜虫的防效,以吡虫啉为对照药剂,开展杏园施药试验,调查了5种天然产物农药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和矿物油对杏树上春季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3%苦参碱水剂330倍液处理防效效果最低,校正防效显著低于药剂对照;0.3%印楝素可溶液剂200倍液和99%矿物油乳油150倍液药后2d的校正防效显著低于药剂对照,至药后6 d,两者校正防效与药剂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指标值均低于75%,效果不理想;2.5%鱼藤酮乳油200倍液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200倍液药后2~6 d的校正防效保持在94%以上,与药剂对照效果相当。由此推荐在杏园应用生物农药鱼藤酮或除虫菊素替代化学农药吡虫啉防蚜,实现对鲜食杏蚜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