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7篇
  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种子醇溶蛋白选育玉米姊妹系和姊妹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分离世代产生的姊妹系配制的早晚代姊妹种在农艺性状、产量和种子蛋白图谱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大多数早代姊妹种种子蛋白谱带具有双亲的互补带,并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晚代姊妹种的种子蛋白图谱基本上与亲本相同,优势不及早代姊妹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态学、遗传学及基因定位研究表明,玉米温敏不育系琼6Qms和琼68S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玉米温敏不育系,琼6Qms的育性主要表现为颖壳不开裂,育性转换主要受温度影响,该性状由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控制,分别位于第3和第5染色体上。琼68S为花药败育型,其育性转换受温度控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3.
玉米改良单交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玉米改良单交技术的原理、应用效果及改良单交种的选育方法、产量预测、生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玉米温敏自交不亲和系的鉴定与生态学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繁殖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生态自交不亲和材料HE 97,为了证明其不亲和类型及其生态学机制,通过2 a田间分期播种和花丝切片观察,对该材料的自交不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E 97的自交不亲和性主要受温度影响,表现为高温自交亲和,低温自交不亲和,亲和性转换的敏感时期是雄穗的小花分化期/雌穗生长锥伸长期,临界温度为20~24℃.花粉在其相同基因型花丝上不能萌发可能是导致HE 97自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继代培养的玉米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卡那霉素(Kan)、遗传霉素(G418)和头孢霉素(Cef)对胚性愈伤组织继代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质量浓度大于3 mg.L-1时,Kan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在不同继代次数和不同基因型间具有明显差异;Kan明显降低了愈伤组织的分化出苗率;(2)G418具有显著抑制愈伤组织生长的负向效应.当G418的质量浓度大于25 mg.L-1时,愈伤组织就丧失了再生能力;(3)Cef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开始具有抑制作用,Cef对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累加效应.Cef对愈伤组织的分化再生能力具有一定的正向效应,但其临界质量浓度在基因型间和继代次数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氮肥的增产作用以及不合理施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分析,阐明了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研究的意义;综述了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和遗传研究进展;提出了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研究的技术途径,认为选育氮素高效利用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玉米幼胚提取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改进现阶段玉米幼胚提取装置不易操作和效率低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水压式玉米幼胚提取装置。试验中发现,用水流冲击已去除种皮的玉米胚和胚乳,可以分离玉米幼胚和胚乳,再通过分级筛选提高幼胚的提取纯度。对提胚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单片机智能同步系统设计。最后在样机上进行了玉米幼胚提取的试验,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脱胚压强0. 30~0. 40 MPa、脱胚距离50~60 mm、脱胚时间12 s条件下,装置的幼胚实际脱胚率达到90%以上,满足装置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主基因SSR标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恢复系凤可 1、A619与 Cms-C237、Cms-CMo17组配的 F2和 BC1分离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凤可 1有两对重叠恢复基因 Rf4和Rf5。用微卫星标记(SSR)将凤可1中的恢复主基因Rf5定位在第 5染色体长臂上,与引物 bnlg1711、bnlg1346和 phi058紧密连锁,距 3个引物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7.51cM、1.68cM、9.87cM;恢复主基因 Rf4与第8染色体短臂上的引物bnlg2307连锁。  相似文献   
9.
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选自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的10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设计配成正反交90个组合,分别在河南3个地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测定籽粒赖氨酸含量,分析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影响,并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地点和基因型各自之间差异以及地点×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亲本赖氨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组合的赖氨酸含量以GCA效应为主;自交系E28、8085和Mo17的赖氨酸含量以及GCA效应均较高,是高赖氨酸育种的重要资源,尤其是E28,其赖氨酸含量和GCA效应分别达0.42%、0.502,有更大利用潜力;赖氨酸含量表现负向杂种优势,并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052),而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280),表明对产量和品质同时改良的难度远大于对单一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选用来自农大108(黄C×许178)的一套包含151个重组近交系为基础材料,通过一年3点试验,对玉米散粉期、吐丝期及散粉-吐丝间隔期进行QTL分析,共定位了7个散粉期的QTL、8个吐丝期的QTL及7个散粉-吐丝间隔期的QTL。这些QTL集中分布在第1、3、9号染色体上的3个区段,单个性状检测到QTL的总效应可分别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10.18%~3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