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浑睛虫病又称混睛虫病,为马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寄生在马眼房液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长1-5cm。这两种线虫的正常宿主是黄牛和水牛,成虫多寄生在牛的腹腔、胸腔等处,牛、马混养通过蚊蝇叮咬互相传播。幼虫一旦随血液侵入眼前房内,  相似文献   
52.
针对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土壤含水率较高导致花生播种机开沟器的开沟沟型不稳定、牵引阻力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南方土壤的花生播种机种沟开沟器,并结合南方土壤模型参数,采用离散元仿真和土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开沟器作业参数。利用EDEM平台搭建土壤与开沟器模型,以开沟深度、双翼夹角和入土角为试验因素,以沟型系数和牵引阻力为评价指标,结合响应面法进行Box-Behnken试验,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开沟器作业效果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开沟深度40 mm、双翼夹角98°、入土角144°。对比仿真试验和土槽试验结果,沟型系数和牵引阻力的误差分别为3.78%和6.68%,基于最优作业参数组合得到土槽试验中沟型系数为1.02、牵引阻力为46.3 N。该研究提高了开沟器的作业性能,为南方丘陵地区花生播种机种沟开沟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3.
针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秸秆直接还田导致温室气体(CO2、CH4、N2O)增加的问题,在稻麦轮作、秸秆集沟还田模式下,利用外加微生物秸秆腐解菌的催腐特性在分解秸秆的同时会显著地改变秸秆的C/N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特点,考察该措施对秸秆还田固碳减排的效果。主要试验处理设置为液体菌剂作用下的秸秆集沟还田(LM+ST)、粉末菌剂作用下的秸秆集沟还田(PM+ST)、无菌剂下的秸秆集沟还田(CK+ST)。试验结果表明:LM+ST和PM+ST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不同的秸秆及不同类型的温室气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稻季麦秸秆直接还田处理CK+ST相比,处理LM+ST、PM+ST的CO2、CH4、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要低31.7%、36.9%、39.2%和12.0%、20.6%、29.2%;试验结果可为免耕模式下秸秆集沟还田的固碳减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重点分析了张家界村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政策要求,围绕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的基本内涵,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获取数据,并依此分析张家界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乡村在景区发展中的定位展开张家界村与景区互动机制的研究。在明确生态控制的前提下,探讨张家界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求具有张家界村特色的发展模式,提出生态保护型、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5.
合欢枯萎病是导致多年生合欢衰弱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含毒培养基法分离筛选健康合欢植株根际土壤中的潜在拮抗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合欢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得到11株对合欢枯萎病具有潜在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5-2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对峙培养6d,菌株5-2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76.88%和84.08%,两种病原菌在含6.67%拮抗菌孢悬液(孢子浓度1.0×107个/mL)的平板上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显微观察发现菌株5-2可缠绕病原菌菌丝体并寄生生长,盆栽试验表明菌株5-2对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具有优良的拮抗作用,防治效果达78.26%和57.89%。通过形态学和ITS-TEF1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菌株5-2鉴定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综上所述,菌株5-2对合欢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合欢枯萎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56.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湘西9种中药材药用部位中硒含量及其根际土壤硒赋存形态迚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中药材药用部位生物富集系数来探讨其富硒能力。结果表明:以根茎入药的金荞麦、贝母、大黄、玉竹、黄精中硒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01、0.35、0.25、0.24、0.20 mg/kg;以全草入药的小米草、赶山鞭、见血清、虎耳草中硒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29、1.17、0.90、0.54 mg/kg。供试中药材硒含量均属于富硒及高硒中药材,金荞麦和小米草具有较好的硒富集能力,适合发展富硒中药材的种植栽培。中药材根际土壤总硒含量平均为1.42 mg/kg,达到富硒土壤标准。湘西中药材根际土壤硒形态主要为残渣态和有机硫结合态,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和可交换态占比较小。  相似文献   
57.
富硒食用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食用菌对硒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与转化能力。笔者综述食用菌对硒的吸收与转化规律,硒对食用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及富硒食用菌的生物功能等;提出富硒食用菌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食用菌对硒的吸收与转化机理,硒对食用菌中活性物质合成的作用机理,天然富硒资源和富硒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等。  相似文献   
58.
施金凤  胡婷  张爱平 《绿色科技》2020,(5):173-176,181
指出了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实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公众未能较好地对其进行传承,使得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是发展的基础,节事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特性是增进公众对非物质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从节事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主体(居民与游客)出发,以运河嘉年华为例,探究了节事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与形象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节事活动的召开提升了主客双方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和形象感知,但居民与游客对非遗认知与非遗形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整体感知均高于游客。基于以上结论,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节事活动,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及后续传承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9.
芒(Miscanthus.sinensis Andress)以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纤维品质好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最佳能源植物之一,分析了全球的能源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对芒草的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认为芒草作为能源植物,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0.
红茶是鲜叶在加工过程中经酶促氧化等反应所制成的一类茶,与其他种类茶叶相比,风味物质和功能因子种类也有所差异。红茶中的内含成分赋予其多种保健功能,对胃肠道的生理调节与疾病预防作用就是其中之一。红茶功能成分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生长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通过防止组织氧化和修复氧化损伤,并与胃粘液和谷胱甘肽等物质相互作用来保护胃肠道黏膜;通过与消化酶相互作用,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来调节消化吸收;通过与免疫系统调节因子、相关转录因子和一系列酶类的相互作用来预防胃肠道疾病。本文就近年来红茶在这几个方面的生理调节与疾病预防作用的研究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