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核不育系SE21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农垦58S衍生系164S为核不育基因供体,与引进的IRRI系统192份优良品种自由串粉,产生大群体F1、F2,在生态压力下选择不育起点温度低的单株。定时选择,育成具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SE21S。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测定,选出两优2163和两优2186等系列强优组合,制种试验表明,ES21S具有良好的制种性状。SE21S与香稻品种配组,育成两优21201等系列组合,与173等优良恢复系配组,产量与米质优势明显,SE21S在两系稻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稻SE21S育性败育期的植株性状和小孢子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日高温和短日低温的自然条件下,观察了水稻光敏核不育系SE21S在育性败育期的植株性状、叶枕、穗长、至抽穗时间,花粉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和植株性状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SE21S育性败育期的植株形态特征特性为叶枕距-1.0~4.5cm,幼穗长12.5~14.6cm,距抽穗前6.4~9.6d,花粉小孢子发育时期正处在单核期,光温条件是影响育性的敏感气候因子。(2)花粉小孢子细胞发生变化表现皱缩不规则,可育的小孢子细胞表现圆滑有规则,而在胞母细胞至四分体时期与正常水稻(对照)相比,在形态上未见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对两系杂交稻的选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两系不育系SE21S的不育特性、繁殖与制种性能等主要特征特性;综述了以SE21S为供体材料在新不育系选育研究及利用SE21S选育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应用进展,展望了SE21S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国际灌溉水稻 (irrigatedrice)是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的一个综合部分 ,由国际水稻研究所组织实施。其目的是交流育种材料 (品种 ) ,并能在世界广泛的范围对供试的水稻材料 (品种 )进行初步的评价。我们承担了第 2 8届国际灌溉稻在福建的种植研究 ,对在福建的种植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评价意见 ,可望为育种者及有关部门的利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观察圃的材料组成由 13个国家和 4个国际研究中心提供 85个遗传多样性的水稻品种 (材料 )及 3个国际对照种。3个国际对照种 :类  别    名  称非常早熟    IR…  相似文献   
15.
两优21既是用水稻光温敏不育系SE21S(光补S—1)与恢复系明恢86配组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米质较优、较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省肥易种等优点。2000年通过福建省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协作网给世界各国水稻育种改良计划开展交流合作提供有效的联络纽带。它的目标任务是 :交流优良种质资源 ,提供直接利用或作为杂交亲本 ;为育种家提供育种材料的评价场所 ,不同生态条件包括在不同气候、土壤、病虫及栽培条件下的性状表现 ;鉴定抗病虫、抗胁迫等亲本供体 ;评价基因与环境的互作 ;促进科学家交流与加强研究项目合作。福建省多年来承担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协作研究引种试种 ,观察这些品种 (材料 )在福建特定试验区的种植表现 ,提出评价和利用意见供育种单位利用参考。本文将 2 0 0 0年试验结果与利用评价综述 ,以…  相似文献   
17.
研究SE21s、SE152、SE126和明光34s等4个籼型水稻核不育系(材料)在同一纬度(北纬26°24′)800、120m两种海拔高度下的不育稳定性及其育性转换表现.结果表明,SE21s在长日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低,日照长度和温度对SE21s的育性转换起协同调控作用,二者存在一定的正向互补效应.SE152、SE126的有性转换主要受温度影响,SE152不育起点温度低,SE126不育起点温度较高.明光34s具有较强的光敏性,长日条件下核不育性对低温不敏感,短日较高温度下花粉育性可由不育转为可育.SE21s、SE152、明光34s在2种海拔高度下均具有一段稳定不育期,适合在华东、华南稻区制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SE21S5年的观察和4年的制种实践。结合试验和田间调查,初步掌握了该不育系特性和制种对环境要求,摸索出一套该不育系系列组合制种夺高产、保质量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用5个籼稻品种和5个粳稻品种配成一套正、反交组合,研究籼、粳杂种F_1代三个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籼、粳杂种F_1的理论产量优势大,其杂种优势平均为204.7%,优势变化幅度79.1~446.9%;竞争优势平均值为39.4%,变化幅度-30.3~150.3%,籼、粳杂种存在极大的产量潜力。籼稻亲本福引一号和粳稻品种皖恢3号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好,籼稻V20B和粳稻B46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最大,福引一号×皖恢3号在三个性状上的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用5个籼稻和5个粳稻品种,进行半双列杂交,随机区组,三次重复,以汕优63作对照。探索其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强度。试验表明:籼、粳杂种F_1表现强大的生物学优势,产量优势更为明显,杂种优势平均高达156.4%。生育期和株高有正负优势的表现。特殊配合力强的组合,其亲本一般配合力也都比较好。籼稻亲本对杂种的变量贡献较大。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决定籼、粳杂种优势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