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6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黑龙江省大豆品质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大豆品质入手,依据大豆化学品质与地理分布、环境条件、地理状况、土壤类型、气禾躜件与大豆商品贸易和利用的关系,把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区域分成三大区,即东西部高油大豆生产区(Ⅰ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西部高油大豆产区(Ⅰ区-A)与东部的高油大豆产区(Ⅰ区-B);中部与东南部的高蛋白生产区(Ⅱ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中部高蛋白生产区(Ⅱ区-A)与东南部高蛋白生产区(Ⅱ区-B);北部与东部沿江地区的蛋白油分平衡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北部蛋白油分平衡区(Ⅲ区-A)与东部沿江地区蛋白油分平衡区(Ⅲ区-B).  相似文献   
32.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的F14和F15代永久自交系群体154个单株后代,在2年3点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得其籽粒5种脂肪酸的含量,利用Win QTL 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7个相关的QTL,分布在13个连锁群上。多年多点同时检测到的QTL共有15个,其中控制软脂酸性状的2个,包括qPal-C2-2和qPal-A1-1;控制硬脂酸性状的4个,包括qSt-B1-1、qSt-B1-2、qSt-D1a-1和qSt-C2-1;控制油酸性状的3个,包括qOle-B2-1、qOle-G-1和qOle-H-1;控制亚油酸性状的有2个,包括qLin-C2-1和qLin-H-1;控制亚麻酸性状的4个,包括qLino-B1-1、qLino-C2-1、qLino-D1b-1和qLino-J-1。这些QTL的一致性较高,为特异脂肪酸含量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大豆脂肪酸含量的主效QTL数量不多,效应大的不多,可能还受许多未能检测出来的微效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3.
以地理纬度为基本参数,结合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和最佳安装倾角,对河南省14个城市不同纬度、不同太阳辐射强度的固定安装倾角的光伏系统太阳能年发电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对年均发电量和所处纬度进行了拟合,得到二者的关系式,其年发电量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为5. 16%,最小相对误差为0. 2%,绝对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 86%。使用该模型可以估算任意太阳辐射量、环境温度和系统结构下的系统年均发电量,无需知道太阳辐射数据,简便快捷,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4.
于大豆开花后进行定次定量叶面喷施钾肥,结果表明品种与喷肥次数,喷肥量三者之间的互作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准,东农42号以叶面喷施钾肥三次,公顷用量30kg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东农163以叶面喷施钾肥两次,公顷用量30kg时蛋白质含量最高,叶面喷施钾肥量时大豆油分含量影响表现极为显著,随喷肥量增加,大豆油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各种处理对大豆蛋白质和油分总量影响不显著.叶面喷施钾肥量对大豆百粒重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准.随着喷肥量的增加.大豆百粒重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样.叶面喷施钾肥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准,随着喷肥量增加.大豆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喷肥次数对大豆产量影响较明显,随叶面喷肥次数增加.大豆产量呈上升趋势.由F值测验可知:喷施钾肥量对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较大的有百柱重(F=9.39″),产量(F=9.00″)和油分(F=5.17″),喷肥次数只时大豆产量影响显薯。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光周期反应敏感的晚熟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品种自贡冬豆在正常花芽分化和开花逆转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光周期处理包括连续短日照(SD, 12 h)、连续长日照(LD, 16 h)和13 d短日后转入长日(SD13d-LD)3种。结果表明, 自贡冬豆在连续短日条件下可正常开花结实;经13 d短日照处理后移至长日照下约50%的植株发生开花逆转,另外50%的植株形成短的顶端花序;在连续长日照下保持营养生长。短日照不仅促进大豆的生殖发育, 而且加快出叶速度。短日处理3 d基部叶腋开始分化花芽;13 d顶端分生组织开始分化花序,19 d顶端花序分化结束,29 d植株开花。SD13-LD处理,在移至长日照的最初14 d内,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化花原基,但分化速度比连续短日处理慢,分化出的花芽数目少。长日处理20 d(出苗后33 d)左右,约50%植株的顶端分生组织逆转到营养器官的分化。在连续长日条件下,顶端分生组织一直分化叶片。还讨论了叶片和花器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6.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稳定事关中国的长远持续发展,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界和农业气象研究界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的评估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从农业科学角度讨论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涉及的气象资源、土地资源、农业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从作物生长和经济产量形成的角度讨论和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业、养殖业不同产业行业的影响,气候变化中一些趋势性变化因不同作物和不同区域而异,例如温度和CO_2浓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不同作物和不同时相而异,反之,极端性气候/天气事件对农业不同行业的生产都显得危害很大,而气候变化中区域性干旱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愈来愈严重的挑战。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甚为复杂,一些气候变化因子的实际影响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当前,定量评价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37.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三、四粒荚变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中豆29与中豆32杂交衍生出的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406个家系,在两种种植密度下分析三、四粒荚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四粒荚性状存在明显的变异,有部分家系几乎没有四粒荚出现,而另一部分家系四粒荚几乎占四分之三,群体中出现了三、四粒荚数是一、二粒荚数47倍的家系.50%以上的家系四粒荚数和三粒荚比率超过高亲值,而有70.69%的家系一粒荚比率低于低亲值.三粒荚数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四粒荚数与单株产量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主要原因是四粒荚数与百粒重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但高产家系每荚粒数仍高于每荚粒数低的亲本.  相似文献   
38.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大豆品种生态类型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生育期多样性及分布规律,不仅是该区品种合理布局及区内外种质交流的迫切需要,而且可为全国大豆生育期分组和基于生育期组的大豆种植区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分属MG000、MG00、MG0、MGⅠ、MGⅡ和MGⅢ的21个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在扎兰屯、赤峰、呼和浩特、杭锦后旗和额济纳旗等5个地点,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生产上收集的120个代表性大豆品种进行田间种植,每个品种选整齐一致的15个植株定点观察,分株记载播种期、出苗期(VE)、始花期(R1)、生理成熟期(R7)和完熟期(R8),初霜时记载未成熟材料的最终发育时期。以出苗至生理成熟期(VE-R7)日数作为判定生育期的依据,应用“分年度划分法”对供试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同时,对代表性品种做地理分布调查,明确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的最北界限。【结果】供试内蒙古大豆品种归属于MG0000-MGⅢ这7个生育期组,其中3个早于MG000划分下限1.0-7.4 d,将其归入到MG0000,6个属MG000、20个属MG00、43个属MG0、35个属MGⅠ、8个属MGⅡ、5个属MGⅢ。MG0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北麓及呼伦贝尔高原东北部地区;MG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近山地区、呼伦贝尔高原的西部及阴山南北高寒地区;MG00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东较冷凉地区、阴山前后冷凉地区局部和阴山东段大兴安岭南部冷凉地区;MG0分布于大兴安岭以东嫩江流域的呼伦贝尔、兴安盟传统农区及通辽市、赤峰市北部山区及阴山山脉前山较暖地区;MGⅠ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南温凉区、赤峰丘陵山地温凉区及阴山南麓温凉区;MGⅡ分布于大兴安岭岭南温和区、阴山南麓土默川平原和河套梁外温和区;MGⅢ分布于西辽河平原温热区、大青山南部梁峁地、河套平原灌溉区和阿拉善高原绿洲地区。根据品种分布区域,参照当地农业区划和气象资料,形成了基于品种生育期组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区划方案,绘制了各生育期组品种的种植区划图。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引种方案和区域试验分区调整方案。【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分布区域广,生育期生态类型丰富。通过生育期分组,可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区内外种质交流,提高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针对性,加速品种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9.
以黑龙江省13个育种单位覆盖6个积温带的132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大豆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与大豆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荚粒重、单株粒数和3粒英数的重要性排在了前三位,整体性状重要性的排序为:荚粒重>单株粒数>3粒英数>2粒英数>茎杆重>4粒英数>英皮厚>1粒英数>粒...  相似文献   
40.
于2014?2015年对60份不同地理来源、生育期组为MGⅢ的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分析和E基因型鉴定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MGⅢ大豆品种生育期相近,但生育期结构差异较大。来自中国北方和美国的MGⅢ组春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V期)较短(开花较早),生殖生长期(R期)较长,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高;黄淮海品种和南方MGⅢ组品种V期较长(开花较晚), R期较短,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低。北方春大豆MGⅢ组品种的开花期受播期影响较其他地区同生育期组品种更为明显。中国MGⅢ组大豆品种存在6种E基因型,其中E1e2E3E4和e1-asE2E3E4分布区域广,覆盖播季类型多,而在8个美国MGⅢ组品种中只鉴定出1种E基因型(e1-asE2E3E4),表明中国大豆品种在生育期结构性状上存在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比较不同播期下MGⅢ大豆品种E基因在生育期性状上的平均效应值发现,含显性位点越多的材料,其V期越长,R期越短,R/V值越小。反之亦然。不同E基因对开花、成熟期的增强效果不尽相同,且春播时各显性基因的效应值均比夏播时大。不同地理来源MGⅢ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生育期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国北方春大豆品种底荚高度与R/V值负相关,但单株荚数与R/V值正相关;黄淮海大豆品种的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与R/V间无显著相关性;南方大豆品种分枝数与V期呈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可为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改良及适应不同环境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